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策略

2019-08-30欧春燕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欧春燕

【摘 要】文本论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策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内容,细化课堂目标设计,结合作者生平和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从而实现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渗透。

【关键词】中华美德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134-02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行,实现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基于当前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结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呢?

一、细化目标设计,包含美德内容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课堂一切活动设计的开端,课堂目标中的内容也要指向学生在课堂中将会发生的某种变化。在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美德中的内容引入教学目标的設计中,从而做好课前的指导工作。之后,教师围绕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策略的针对性设计,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学。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我的母亲》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了解老舍先生的生平和重要作品;让学生在赏析文章的过程中分析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从而能够把握母亲的形象。

2.过程和方法。让给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进行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描写母亲的勤俭朴实、吃苦耐劳、待人热情等美好品德进行学习;同时,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反观自身,要尊敬长辈、珍惜亲情。

显然,上述教学目标从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等中华传统美德出发,对学生做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以上述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我的母亲》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够做出针对性的策略安排,从而在落实目标要求的同时,逐步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二、结合作者生平,渗透中华美德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背后的创作者,而能够入选教材中文章的作者往往是古代先贤、民主革命战士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士。因此,在开展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对应的作者生平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作者的经历中,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基本内容。同时,感受作者身上所流露出的传统美德,促进自身向作者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开展《拿来主义》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生著作无数,主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热风》《华盖集》等,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代枪,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是“民族魂”,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其品格最好的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将上述内容讲述给学生,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这篇文章,而且能够使学生感悟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自身向鲁迅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从上述案例中能看出,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作者的生平,向学生进行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三、基于教学内容,挖掘美德内涵

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语文教材的编写是符合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的,在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也与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相一致。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文章中所含有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促进自身美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在讲授《荷花淀》这节课中,为了实现对学生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教师可以基于文本,运用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荷花淀》这篇文章由孙犁所作,其中以富有感情色彩的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在文章中也蕴含了深厚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传统美德。基于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文章中对景物的细致描写,构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从夫妻的对话中,你认识到了什么样的内涵?”等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突破口,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挖掘出文章中的内涵,对学生进行中华美德教育。

显而易见,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以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探索出文章中隐喻的中华美德,实现对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开展课堂活动,亲身感悟美德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形式,有效的活动安排,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合作学习活动就是能有效满足这一要求的工具。合作学习活动是伴随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而被引入中职语文课堂的,能够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基于传统美德渗透的前提下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实际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互助精神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读书人是幸福人》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中华传统互助美德。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将学生划分为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一般和较弱的学生等三个等级;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合理分配,使得每个小组中既有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和较弱的学生。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开展《读书人是幸福人》这节课的讨论与交流,并让小组中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的其他同学进行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帮助其他同学进行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理解文本。

可见,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以亲身感悟的方式,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格。

五、阅读成颂,品味美德内涵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口、眼、脑的活动统一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与信息的捕获。通过阅读、熟读,并能背诵,文字信息即可以长久存留,形成一种自觉的感受行为。

如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文中说述了“我”的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从中大面积反映出来的是母爱之博大与无私。母亲为了让“我”的双腿得以恢复,四处奔波,极尽求医。最后在绝望中祈求,这些行为,把一位母亲深沉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也是在绝望中寻求着新的希望,并在艰难跋涉的前行道路上看到了曙光。让作者终身遗憾的是,他的小说发表了,却不能与母亲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唯有一棵合欢树,在年月中承载着母爱的存留。全文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母爱,尤其是在母亲为“我”求医的片段,属于全文母爱的集中体现。这数段的阅读,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母亲走了,曾经被误认为是含羞草的小树苗,在“我”与母亲风雨飘摇的生活中长成了一棵高大的合欢树。风风雨雨皆叹惋,枝枝叶叶总关情,作者见树思亲,表现的是无限的哀思。对于中职生来说,感受母爱,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是感恩的基础。只有感受得真切,才会从心底里彻悟到当父母的艰辛与沉重,进而反哺,使之从心理变化转到言行的改变,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感恩美德的传承,在阅读成颂中逐步感受,牢固。

六、写心得体会,挖美德灵魂

“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成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中,“写”是最高级的教学活动,是在学生吸收教师的教之后的融会贯通,通过写,把老师的所授融合升华。写的思想导向,融入传统美德的自身发掘,而有利于原有的传统美德的固化与升华。

例如,《诗经·采薇》中,承载着多种传统美德,一是爱国的传统美德。诗中的主人翁,在采薇中度过了春夏秋冬,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军旅生活与思乡情怀融于一体,表现了主人翁一方面心怀报国之心要冲锋杀敌,另一方面又归思难忘的情感。回到故乡的主人翁,已然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爱国与爱家的集中融合。爱家,爱国,是传统美德的根本的崇高的表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这是作为人的根本情愫。课堂中,以写的活动环节来渗透传统美德的培养。如以即兴的形式来写自己的家乡,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家乡情怀,充分发掘出灵魂深处的家根本思想感情。中职学生大多是“离家的孩子”,在相对独立步走人生路的同时,又必然地缺失了父母的直接关爱,缺少了家的温暖。想家是所有人的基本心怀。写故乡,忆往昔,念亲恩,能够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奔泻情感,来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更加固化其爱家情怀。

爱国是爱家的最高体现,有国才有家。《采薇》主人翁的爱国与爱家,是既统一而又矛盾的,为家而保国,保国而为家。让学生懂得,爱国不单是一种高尚情操,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中职生的爱国情怀也许暂时不及爱家情怀那么直接可感,但爱国的教育却是从不缺失的。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来写爱国题材,也是可观可感的。如校园里国旗下的感想,校园外重大的国家政治活动等,都可以是一种爱国情怀的触动点,进而让学生抒发感想,将其爱国情怀吐露出来。

以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是更高级别的语文教学活动。写是知识的接纳贯通,是思绪的整理,是情感的激发,是自我心灵的梳洗。通过写作来唤醒学生灵魂中的家国情怀,使得这种传统美德更加坚固纯净。

總而言之,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渗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在当前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况,逐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形成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渗透的教学体系,实现品德塑造与文化传承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丁 晔.探索中职语文课堂的传统美德教育[J].汉字文化,2017(6)

[2]曾 洁,刘 聃,贺仲华,等.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中职学生敬业精神的有效途径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6(S2)

[3]张永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课题结题报告[J].文教资料,2013(28)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