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
2019-08-30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镇中心小学 孙 硕
当前教育领域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愈发重视,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开展学科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做中学”是开展实践教育的教学途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模式转化的有效方式,小学数学不仅需要重视知识教育,还需要重视其核心素养培养,在核心素养视阈下,研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做中学”实践问题,对于促进小学数学综合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做中学”的实践
“做中学”在国际领域又被称之为“探究式科学教育”,重点在于“做”的过程,学生通过“做”的环节获得学习经验、获得知识。传统教学领域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限制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通过“做中学”的教学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因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是决定“做中学”实践目标的关键。
1.实施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的探究意识是促进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应用新型教学方法,利用教学方法的转化,实现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作用。如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间隔排列》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间隔排列问题在社会生活领域较为常见,但是按照数学思维解决相应数学问题,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便存在理解难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均衡配置,同时发挥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带动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穿手串”的游戏活动,要求学生自行配色穿出具有规律性特征的手串,让学习小组自行设计手串方案、准备手串材料,小组成员之间会共同商议穿手串需要多少颗珠子,不同颜色的珠子之间应该怎样进行色彩的穿插搭配。通过游戏活动过程,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认知和理解间隔存在的形式、间隔与数量变化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如何解决间隔的数学问题。合作学习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探究意识的过程,利用实践学习活动提升教学效率。
2.利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践行“做中学”,可以将锻炼头脑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激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探究意识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学科教学活动融入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进行《球的反弹高度》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并对不同学生进行学习任务安排,有些学生负责进行实验,有些学生负责记录实验过程、采集数据,进而小组内部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和总结结论。学生应用不同质量、不同弹性的球进行实验,同时球的反弹高度也会存在差异,通过数据对比,小组能够总结出现相应的规律。实验过程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而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和总结结论的过程,则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无形中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3.应用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发展学生在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方面的内涵。应用“做中学”进行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数学知识的积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和创新,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做中学”实践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应用实践活动转化学生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利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用教学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途径进行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掌握数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