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约教学返璞归真
——《圆的周长》教学例谈

2019-08-30李金素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圆规周长线段

李金素

在教学中,我们总想寻找一种简约、高效、促智的教学模式,但简约不等于简单,追求形式简约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内涵的丰盈。下面,本人以执教《圆的周长》时的系列举措为例,谈谈具体的实践和反思。

一、扣紧主线,教学内容“返璞归真”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境:想要教学的内容太多,实际的教学时间不够。到最后,要么拖堂,挤占学生的下课时间;要么仓促“收兵”,上到哪里算哪里。其实,课堂40 分钟是个常态,教学内容不该贪多求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抓住课的本质,找准切入点,然后整理出一条层次递进的主线,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和主干脉络展开。

本人在执教《圆的周长》时,反复研读新思维《数学》教材,最后确定以一张表格为主线,贯穿全课。看起来内容很简要,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明确要求:(见下表)

(1)两人联手操作: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测量出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的长度。

(2)两人记录结果并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圆的周长的探究

2.集体反馈,分析数据,交流发现。

(周长是直径的3 倍左右)

3.互动:学生报直径教师测周长,并让学生注意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用函数的观点来分析直径和周长的共变关系,得出“商是不变的”,进一步指出这个不变的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圆周率“π”。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却涵盖了全课要义,有效地统领起学生对圆周长计算公式及数学归纳研究的深度理解。

二、经济实用,教学素材“返璞归真”

学习材料是课堂学习的载体。学习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应该关注所选材料的科学性、典型性和思维性。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名师的经典课堂上,用的素材都是比较少的,但他们凭借对较少素材的灵活变化和高效使用,使创造出的课堂充满张力和活力。

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仅用一个圆片、一把尺子、一条绳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物操作,自发地想到了拉直、绕线、滚动等方法,在对方法进行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自觉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绕绳法:学生将绳子绕圆一周,多余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测量。这一段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滚动法:在实物圆上做好记号,把记号对准0 刻度,然后沿直尺向前滚动一周,直到记号再次指向直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通过以上的环节,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利用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过程,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数学的精彩,学会探究的方法。

三、提质减量,教学问题“返璞归真”

教师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很多教师的提问偏多、偏细,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出一问一答进行到底的情境。如此,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思考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在执教《圆的周长》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大问题”:

问题一:回忆一下,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问题二:我们都知道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这样的曲线怎样用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问题三: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一重在促发一种“关系”思维,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问题二重在澄清概念,圆的周长究竟指什么?问题三则引发具体的研究活动,归纳推导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类比猜想——明确概念——定量研究”,这三个问题不仅为学生具体研究圆的周长提供了关键的脚手架,还是解决一般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再如,在完成《圆的周长》新课教学后,我尝试在练习中提出这样的思考题:你能只用圆规不使用其他测量工具画出一条线段吗?当时我们班的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可能?不错,圆规是用来画圆的,而线段是直的。圆规不能画线段是意料之中的事。但问题只说是用圆规画,而没有说怎么画,那就有空子可钻了。

学生们这么一听就众说纷纭了。有一个学生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圆规当成铅笔,用直尺画。但马上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题目只要求用圆规,没有说可以使用其他类似直尺的作图工具代替。这时又有一个学生提出:固定圆规的针脚,然后拉动另一只脚,速度快些也许可以拉出线段。但显然这个答案是不能通过的,因为谁也没办法证明拉出来的是否真的是线段。

就在这时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我们的课本卷起来,然后以它的中心点为圆心,画一个圆。然后再将课本展开,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变成直线了。当他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室里先一片寂静,几秒钟后大家纷纷给了这个学生热烈的掌声。

化曲为直是我们研究圆周长、圆面积的重要思想。而这位学生的思维摆脱了平面的限制,让圆规在空间运动,让我们不禁为他的想法叫好。数学需要想象,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的想法插上了翅膀,给了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果能经常设计这样有效的问题,坚持下去,也许能有更多的收获。

通过这样的大问题引领,既给予广大学生最必要的研究帮助,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思维参与和表现的空间,环环相扣,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以少胜多,课堂练习“返璞归真”

教师有时认为通过大量练习可以达到巩固、提分的效果,结果学生被困在题海中,技能可能熟练了,思维却难以得到发展。如何对练习内容进行“剪枝瘦身”?通过少量的习题,让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思维品质,提升数学素养,这是我们教学必须重视和改进的问题。

我在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安排了以下练习:

1.求两个图形的相差数。

(1)当正方形的边长为100 米时,两条路线长度的相差数是多少?(π 取3.14)

(2)当正方形的边长为a 米时,两条路线长度的相差数是多少?(π 取3.14)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条路线长度的相差数。

2.巧求巨人行走的路程。

假设一位2.5 米高的巨人沿赤道环绕地球步行一周。那么,他的脚底沿赤道圆周移动了一圈,他的头顶画出了一个比赤道更大的圆。已知地球赤道的半径是6371 千米,这位巨人头顶画出的圆比地球赤道的圆周长长多少米?

生1:我这样算——

外圆周长=3.14×2×(6371+0.0025)

=40009.8957(千米)

内圆周长=3.14×2×6371=40009.88(千米)

周长差=40009.8957-40009.88=0.0157(千米)

很多学生赞成生1 的方法,但他们也表示计算非常麻烦。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生2 提出:

生2:周长差=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2π×半径差

=2×3.14×2.5

=15.7(米)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公式的记忆和简单的应用能力,还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将圆周长的知识有效地与先前的知识和新的情境结合起来,使练习的过程成为进一步主动学习和个性化思考的过程。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返璞归真的数学课堂,减去的是一厢情愿“教”的内容,增加的是生动活泼“学”的空间——为学生展开真正的学习和思维过程提供空间、时间和帮助,我认为这才是教学的根本。

让简简单单、返璞归真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数学、长智慧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圆规周长线段
圆的周长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圆规画圆
圆规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圆规小姐圆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