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管和支气管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2019-08-29高鸿王洪武周云芝张楠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氩气喉部乳头状

高鸿,王洪武,周云芝,张楠

(应急总医院 呼吸内科,北京 100028)

气管和支气管乳头状瘤与低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中的 HPV-6型、HPV-11型感染相关,是少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1]。国外有报道,成人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发病率0.018‰,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发病率在0.040‰[2],侵犯到下呼吸道的更低。而国内多数为个案报道,华西医院曾报道过4例[3]。因此,本研究总结分析在本院就诊的24例气管和支气管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气管镜下表现,探讨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气管和支气管乳头状瘤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应急总医院并经组织病理确诊为乳头状瘤的患者24例。其中,男16例(66.7%),女8例(33.3%),年龄5~87岁,平均(52.63±26.92)岁。共16例患者有吸烟史,其中男患者13例。

1.2 仪器与设备

电子气管镜为奥林巴斯和德国Pentax公司产品。所用硬质支气管镜为德国Tutingen产品Karl Storz。德国产氩等离子体凝固术设备为CESEL 3000型。冷冻机为北京库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K300型冷冻治疗仪和德国ERBE冷冻治疗仪。电圈套器是南京微创公司生产的设备。

1.3 方法

1.3.1 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病变、气道狭窄严重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局部表面喷洒麻醉、镇痛加镇静或者静脉全凭麻醉。

1.3.2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如进行硬质气管镜介入,在肩下垫枕头,便于插入硬镜。在充分吸氧、监护的同时,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局麻和镇静、镇痛麻醉的患者,经口或经鼻进入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操作;静脉全凭麻醉患者,经硬质支气管镜在高频喷射通气的同时,进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热消融:氩等离子体凝固术,以非接触式在病灶上方0.3~0.5 cm进行烧灼,功率30~50 W,氩气流量0.8~1.0 L/min,烧灼时无需停止吸氧,但氧浓度需控制在40.0%以下。冷消融:二氧化碳冷冻,选用可弯曲冷冻探头,探头直径1.9~2.3 mm,将金属探头至于肿瘤表面或插入肿瘤中,冷冻时长5~10 s,当形成冰球后,连同粘附的肿瘤组织一并取出。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呼吸困难程度等,选择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方式。如病变范围大、短时间内不能移除病灶,或随时可能出血、需要长时间操作者,可选用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操作。对于管腔内型肿瘤,内镜下采用热、冷消融术清除或用硬质镜尖端直接切除,或联合应用。对于进行冷热消融后的患者,在第一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后的2或3 d予以复查清理坏死物。

1.3.3 中央型气道分区将中央气型气道分为8个区域,主气管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分为中央型气道Ⅰ、Ⅱ和Ⅲ区,隆突为中央型气道Ⅳ区,右主支气管为中央型气道Ⅴ区,右中间段为中央型气道Ⅵ区,左主支气管近1/2为中央型气道Ⅶ区,远1/2为中央型气道Ⅷ区[4]。

1.3.4 气促分级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将气促症状分为0~4级,0级:正常;Ⅰ级:快步走气促;Ⅱ级:平常速度气促;Ⅲ级:平均速度步行因气促而停止;Ⅳ级:轻微活动即气促。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分布情况

在24例患者中,9例病变为单发(37.5%),其中中央型气道Ⅱ区1例,Ⅲ区2例,Ⅵ区1例,Ⅶ区2例,Ⅷ区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1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累及2个及2个以上部位的共15例(62.5%)。喉部受累4例(16.7%),主气管受累15例(62.5%),中央型气道受累21例(87.5%),二级支气管受累3例(12.5%)。肿瘤可以侵犯多个部位,病变同时侵犯喉部和中央型气道Ⅰ区2例,侵犯喉部和中央型气道Ⅰ、Ⅱ区1例,侵犯中央型气道Ⅰ、Ⅱ区2例,侵犯中央型气道Ⅰ、Ⅱ和Ⅲ区5例,侵犯中央型气道Ⅴ、Ⅵ区2例,侵犯喉部、中央型气道Ⅷ区1例,侵犯中央型气道Ⅰ、Ⅱ、Ⅲ和Ⅶ区2例。未发现呼吸道以外的分布。

2.2 肿瘤形态及生长方式

本研究中,肿瘤可以单发也可以呈多发,多数为多发,呈颗粒、桑葚状,基底较宽,肿物表面黏膜充血,质地较脆,触碰易出血。见图1和2。19例为良性,5例恶变,其中4例为鳞状癌变,1例为腺样癌变。

2.3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情况

图1 喉部乳头状瘤Fig.1 Laryngeal papilloma

图2 气管乳头状瘤Fig.2 Tracheal papilloma

24例患者共进行134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治疗次数为1~17次,平均(5.04±5.12)次。在134次支气管镜中,局麻3次,镇静加镇痛92次,全凭麻醉39次;其中39次为硬质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95次为可弯曲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在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过程中,11次应用圈套器,51次应用氩等离子体烧灼,94次应用到二氧化碳冷冻技术。见图3。本组病例多采用支气管镜下多种方式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程度、气促分级和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附表。

2.4 预后

5例癌变患者中,1例右中间段堵塞后右中、下叶不张,支气管镜下治疗后仍无法再通,同时出现双肺转移;另外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9例良性患者中,8例已随访3年以上,其中有7例痊愈,1例仍有复发;5例随访2年,其中4例痊愈,1例仍有复发;4例目前随访不足2年,2例仅进行1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后失访。

图3 支气管镜下二氧化碳冷冻治疗Fig.3 Carbon dioxide cryotherapy under bronchoscopy

附表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

附表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s)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ronch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s)

注:气道狭窄程度=狭窄管径/正常管径×100%

时间 气道狭窄程度/% 气促分级 KPS评分/分治疗前 74.79±12.97 2.83±0.76 57.91±16.14治疗后 10.21±9.83 0.25±0.44 82.08±9.32 t值 17.35 15.25 -8.99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气道乳头状瘤与HPV感染有关。幼年型多见,与分娩过程中接触受感染的产道有关[5],成人型可能与感染HPV有关。但本研究中的患者未能提供或隐瞒HPV感染的病史,同时在住院期间未进行相关检查,故病例资料中缺失HPV感染的资料,故无法证实其相关性。也有报道中表明多见于中年男性吸烟患者,与慢性刺激相关[6]。本研究中16例有吸烟史(66.7%),其中13例男患者,但因病例数较少,无法确定吸烟史为高危因素。

HPV对鳞状上皮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气道乳头状瘤90.0%以上与6和11亚型HPV病毒感染有关[7]。HPV病毒在轻微擦伤黏膜或皮肤表面的基底上皮层之后,激活表皮生长因子,同时激活各种肿瘤抑制蛋白,最终细胞增殖。这些病变最常见于鳞状上皮和纤毛柱状上皮之间的过渡区域。乳头状瘤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结节,点状突起可表现为外生、无蒂或有蒂的病变,一般局限于喉部,也可能延伸到气管、支气管树和肺实质,有报道1.0%的病例肺实质受影响。因笔者所在为呼吸内科,故来就诊的气道乳头状瘤患者病变均累及气管和/或支气管。本研究中,9例病变为单发(37.5%),主气管受累15例(62.5%),中央型气道受累21例(87.5%),二级支气管受累3例(12.5%)。累及2个及2个以上部位的共15例(62.5%),提示病变可以侵犯多个部位,可以跳跃式生长,这与国内及国际上报道一致。本研究中,仅4例患者喉部有侵犯,但累及喉部的气道乳头状瘤非常少见[7],这可能与本院主要开展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有关,气道内乳头状瘤相对集中。单独累及肺脏的报道很少,本研究中未发现单独累及肺脏患者,但国外有单独累计肺脏的报道[8]。

气道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9]。本研究中患者在本院反复就诊,其中1位患者反复气管镜下治疗17次,平均治疗次数为(5.04±5.12)次。

气道乳头状瘤多为良性病变,很少有恶变,恶变率为1.0%,可能发生于发病后的几十年,一般发生在支气管树受累的患者,主要的恶变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0]。此外,恶性转化很少发生在单独喉部病变患者。恶变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风险16型和18型HPV感染、吸烟、先前放疗和细胞毒性药物使用等[9,11]。本研究中有5例发生恶变,其中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腺癌,因本组病例缺乏HPV相关资料,故对恶变的高危因素未能进行研究。

气道乳头状瘤主要因为气道内肿瘤的生长,造成气道堵塞、狭窄,引起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如累及到喉部,则会出现声音嘶哑、发音困难等。虽然有少数患者可以有自限性,但多数需要治疗,需要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呼吸困难。目前暂无特效药,而治疗方式的选择,国内最多的是喉部乳头状瘤相关治疗的报道,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消除肿瘤,避免损伤正常结构,解除气道阻塞,但其极易复发,很难根除,往往需要反复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正常的喉部结构可能受到损伤,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发音功能[12]。对于下呼吸道的乳头状瘤治疗,目前国内仅有少量的个案报道。党斌温等[13]报道的2例患者,1例应用氩气刀烧灼,另1例应用氩气刀联合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均有效。方诗容等[3]报道的4例患者中,3例患者应用氩气刀联合高频电刀治疗,1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均有效。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因侵犯下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故均给予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阻塞较轻者,应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联合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和电圈套等介入治疗后,气道可通畅。对于气道堵塞严重的患者,则进行硬质气管镜下的介入治疗[14-16],氩气刀、二氧化碳冷冻是支气管镜下削除肿瘤的有效介入方法[17]。因气道乳头状瘤病变的多样性,多合并附壁生长,故镜下多需采用氩气刀联合二氧化碳冷冻和硬镜铲切等治疗。介入治疗时,根据病变大小、部位等及术者经验进行选择,病变基底较窄、管腔内病变可以选择圈套器或硬镜铲切,基底较宽、病变范围较广和附壁生长的肿物可以选择氩气刀治疗。本研究中的患者在治疗后,气道狭窄程度、气促分级和KPS评分均得到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因气道乳头状瘤有易复发性和侵袭性,约20.0%的患者除了外科手术外,还需要辅助用药来控制疾病进展。目前,药物辅助治疗主要应用于每年需要4次以上手术的患者,或肿瘤累及气道或多个病变部位的患者[9],包括免疫调节和抑制HPV复制和增殖的药物,如干扰素等。干扰素已被证实在部分患者中可以减少复发[18]。HPV疫苗的问世,也减少了病毒的发生和传播的可能,但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19]。

综上所述,气管和支气管乳头状瘤为少见的气道肿瘤,多为良性病变,可以发生恶变,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氩气喉部乳头状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不同纯度的氩气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低压内缸落地凝汽器喉部结构设计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喉部超声检查对儿童嗓音疾病诊断的意义*
曲轴修复中的堆焊工艺研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