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切口原位留置粗管与细管引流的对比研究*

2019-08-29张曙光刘文科朱沛姚张林董思远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细管肺叶单孔

张曙光,刘文科,朱沛姚,张林,董思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单孔胸腔镜手术已经为大家所接受,相比多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1]。为了使手术更加微创,有的医院已经开展无气管插管、无引流管和尿管的无管单孔胸腔镜手术[2]。为了安全和便于术后管理,大部分医院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仍留置胸腔引流管。为了减少创伤,避免增加引流管切口,一般将引流管原位留置在手术切口;有的选择靠近切口边缘,有的选择放在切口中央。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发现传统的粗引流管仍会带来较强的切口部位疼痛,并且有时会影响切口的局部愈合,甚至拔管后需要二次处理切口。所以,对于单孔腔镜下做亚肺叶切除、未行淋巴结清除的患者,笔者开始尝试采用中心静脉管来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于单孔胸腔镜行亚肺叶切除的患者,随机使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外径28Fr)和中心静脉导管(外径7Fr)切口原位留置引流,并比较这两种不同管径的引流管对患者术后引流、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疼痛评分和舒适评分等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引流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2016年9月-2017年3月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部分切除的患者,共6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风险评分Ⅰ级,体质指数(body mess index,BMI)<25 kg/m2。患者经术前CT评估,可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且病变大小、位置可行亚肺叶切除;术中病理明确证实为肺大泡、良性肿瘤、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3],最终行亚肺叶切除。其中,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8岁,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26例、肺良性肿瘤14例、AIS和AAH 20例。根据采用常规28Fr引流管和中心静脉管方式将患者分为粗管组和细管组,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30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并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式和置管方法

全麻双腔插管单肺通气,切口在腋前线5肋间,切口长度3或4 cm,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应用10 mm 30°胸腔镜,单孔操作。亚肺叶切除采用强生或柯惠胸腔镜的切割闭合器。亚肺叶切除后仔细止血,检查无出血后,胸膜腔灌注生理盐水,麻醉师机械通气胀肺,压力为20 cmH2O,保证切缘无渗血漏气,如果存在渗血或漏气,采用4-0普理灵线缝合,直至检查无渗血及漏气。

切口用薇乔缝合线,1-0缝合肌肉层,3-0缝合皮下,皮肤采用订皮器订合;充分排除胸膜腔气体,肺复张完全时将切口彻底缝合。引流管均用2-0薇乔缝合线固定;粗管引流在缝合前留置缝线,在拔管时同时用于闭合引流管口;细管引流无需预留缝线,直接拔除引流管,加压包扎即可,引流管固定线均在拔管同时拆除。

1.3 引流管管理

手术当天每隔1 h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防止引流管堵塞,如有堵塞,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保证通畅。术后1 d开始,每隔3 h观察引流管通畅程度,并接间接负压吸引(最大10 cmH2O),嘱患者深咳后,直至无气泡引出。每天检查床头胸片,当肺复张良好时,积液积气,引流前24 h低于150 ml则接10 cmH2O负压,嘱患者深咳无气体引出后,即拔除引流管,一般术后1或2 d拔除引流。

1.4 疼痛及舒适度评分

术后根据患者需求,应用泰勒宁口服止痛;出院当天进行回顾性疼痛和舒适度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0分为持续疼痛;1分为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严重;2分为平卧安静时无痛,深呼吸或咳嗽时轻微疼痛;3分为深呼吸时亦无痛;4分为咳嗽时亦无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引流管理中发现,粗管患者未出现引流管阻塞,但在细管中6例出现管腔阻塞或引流不畅,其中3例为纤维素条索造成管腔阻塞,另外3例为中心静脉管引流管孔被肺压迫,从而造成引流不畅,调整角度后引流通畅。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部位的切口,细管组为Ⅰ级愈合;粗管组3例出现引流口周围皮肤缺血坏死,均由少量外压所致,不需要清创处理,平均愈合时间2或3 d;粗引流管口闭合缝线,术后7或8 d拆线,切口愈合良好。观察前期,由于样本量较小,切口愈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差异比较明显,随着样本量增加,切口愈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管组优于粗管组。患者出院当天,疼痛VAS评分显示,细管引流疼痛明显轻于粗管引流组;BCS舒适评分显示,细管引流的舒适度明显优于粗管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Attached table Comparison of surgical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提出后,随着胸腔镜技术的进步,使得胸外科的快速康复成为可能[4-5]。近年来,由于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单孔胸腔镜手术逐渐开展,仅用一个小切口就能完成以前较为复杂的手术,创伤越来越小。但是,关于引流管的位置摆放和引流管类型的选择,各个医院及不同术者都有不同的尝试,大多选择切口原位留置引流,这样留置引流对于切口创伤有一定影响,有的胸外科中心对于较小创伤开始尝试不留置引流管,甚至开始尝试无气管插管、无尿管和无引流管的无管外科[2,6-8]。国内大部分医院仍选择保留引流管,将引流管的管径尽量变细,并选取不同的材质[9-11]。本院考虑到胸膜腔的特殊性,为了术后安全,仍然选择留置引流管。本院手术室内常备引流管外径为32 Fr和28 Fr两种,根据上述文献报道和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引流管直径越小,患者的疼痛和创伤越小,所以笔者尝试用管径更细的中心静脉管来替代常规引流管,为了手术安全,本研究仅限于亚肺叶切除的患者。通过对60例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使用细管引流同样能达到充分引流,也可避免粗管带来的切口损伤,还能消除不留置引流管带来的无法观察术后引流的隐患。有研究[2]报道,无引流的部分患者术后胸膜腔积液较多,需胸膜腔穿刺,所以留置引流也可避免穿刺带来的二次损伤。细管引流术后,带管时间和出院时间也有减少的倾向,由于样本量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于中心静脉管的管径较细,采用中心静脉管作为引流管容易阻塞,造成引流不畅,需要加强引流管管理,必要时予以冲洗或调整位置。本研究发现,细管引流优势明显,所以后续没有增加研究的样本量,结束本研究。后续胸外科同类手术患者,若采用引流管均首选采用细管引流。本研究用数据证实,对于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的患者,可以采用细管引流,通过加强观察管理,能取得和粗管同样的疗效,并避免粗管带来的创伤,能减轻疼痛和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可以避免无引流管带来的胸膜腔积液积气,降低无法观察胸膜腔引流带来的风险和再次穿刺等带来的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的患者,使用细管切口原位引流,能使引流充分、疼痛减轻,并且减少切口损伤,可以替代原位粗管引流。

猜你喜欢

细管肺叶单孔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神奇的细管“抽水”实验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如何用等压瓶做好平抛实验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