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9-08-29任丽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四肢肌力颅脑

任丽霞,刘 花,魏 洁

(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神经外科一病区,吉林 长春130033;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质量管理部)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1]。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2],也是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残率极高,严重者可能会因血栓脱落而危及生命。有文献报道,在国外DVT每年的新发病例超过25万[3],如果失治误治,则其复发率高达20%-50%[4]。因此,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本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9例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诊断为颅脑损伤患者119例。119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6例均经B超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方法对119例临床诊断为颅脑损伤患者按GCS评分、肌力分级、有无四肢骨折合并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按照徒手肌力评定结果将肢体分为正常侧及偏瘫侧,正常侧指肌力≥ 4 级,偏瘫侧指肌力≤ 3 级。GCS评分分为13-15分、9-12分、3-8分。通过CT检查结果评定有无四肢骨折合并症。

1.3 统计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主要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表1显示:左下肢、右上肢和右下肢当肌力≤3级时更易并发DVT。

表1 四肢肌力DVT组与非DVT组的比较

注:*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2表2显示:GCS评分越低,DVT的发生率越高。

表2 GCS评分DVT组与非DVT组的比较

注:*为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3表3显示:颅脑损伤并发四肢骨折的患者,DVT的发生率越高。

表3 颅脑损伤并发四肢骨折合并症DVT组与非DVT组的比较

注:*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5]。通过对本科119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如下。

3.1 肌力情况本文通过对四肢肌力DVT组和非DVT组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肌力的减退是DVT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随着肢体肌力下降,其对血管的支撑力相应减弱,以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流瘀滞而形成血栓。有一些研究发现上肢DVT的发生率远低于下肢,原因可能是上肢相对较高的血流速度和较少受重力的影响,因而较少发生瘀滞[6]。另外易形成血栓的静脉瓣在下肢数量较多,且下肢静脉较长、回流易受阻,故下肢容易形成血栓。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通常情况下需将床头抬高30°左右,这样也会使下肢血液回流障碍,导致DVT的形成。因此对于肌力减退的患者,应提前做好预防,如最好不要进行下肢静脉输液,合理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泵和循序减压弹力袜等。

3.2 意识状态随着意识障碍加重,患者肢体自主活动减弱,血液流动减慢,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存在脑水肿和高颅压,限制液体的入量和脱水药物剂量的增加,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并发DVT。另外脱水药物浓度高,分子大,对血管的刺激性极强,易导致血管壁损伤。而当血管壁受损时,静脉内皮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的改变,导致血小板凝集、粘附,形成血栓[7]。因此要定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和按摩等,减少静脉的淤滞。同时将患肢抬高约20°-30°,以促进静脉的回流[8]。输液时应绝对避免在同一血管部位反复穿刺,且输液时要注意肢体保暖,输液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各种微粒进入静脉通道形成微栓[9]。

3.3 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严重的骨折会损伤血管内膜,手术创伤也可直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内源性的凝血系统,诱发血栓的形成。患肢长期制动以及手术中患者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麻醉反应等也会使血流减慢,易并发DVT。手术中组织损伤释放大量凝血酶原,造成血液呈高凝状态,研究表明术后3 d左右,血小板的黏附性最大[10],创伤后炎性因子释放引起血液高凝状态,诱发血栓形成。对于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并适当抬高患肢;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下床活动,预防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 颅脑损伤患者肌力≤3级、GCS评分3-8分、合并四肢骨折是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对DVT高危病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护理,最大限度降低DVT的发生。DVT形成是比较复杂的病理过程,危害极大但可防可治,应积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提高DVT防治意识。对于已发生DVT的患者的治疗,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四肢肌力颅脑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跟踪导练(四)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