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整合 师生同构
——浅谈“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开发策略的优化

2019-08-28江苏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忠义同构学科

江苏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李 真

“课程开发活动不是单纯为课程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而存在,其终极利益是学生的持续发展。课程开发在本质上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生存问题,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消除学生学习的倦怠情绪,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因此,微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能力,操作策略必须有利于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的开发思路和开发流程在研究中不断优化。

一、开发思路:从相对独立到多元整合

1.各途径相对独立开发

研究初期,我们鼓励教师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从经典阅读、德育活动、学科关联三个途径中选择一个切入,从自己最擅长的某一“窄门”着手微课程开发。

(1)小学阶段“新忠义”经典阅读微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用好“新忠义”校本教材《致远》和“新忠义”网络文化主题馆中的资料,结合江阴地域“忠义”名人故事、诗文,设计开发“新忠义”经典阅读微课程,创新阅读形式,让学生愿意读,自主读,在丰富多样的阅读、诵读活动中增加文化底蕴,接受人文熏陶。

(2)小学阶段“新忠义”德育活动微课程开发实践研究。以“新忠义”精神为总领,整合少先队德育活动,如“五小”行动、理想教育、节日教育、时事宣传、江阴本土参观(名人故居、古迹、优秀企业等)、“巨赞”中队创建活动等,设计开发“新忠义”德育活动微课程,在行动中育人,在课程中育人。

(3)小学阶段“新忠义”学科关联微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充分发掘各门学科中的“新忠义”因子,设计开发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科关联微课程,在喜闻乐见的学科活动中,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学科课程的学习,又有所拓展和提高。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既提升学生的某一项或多项学科素养,又实现“新忠义”育人的目标。

2.各途径多元整合开发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动态的、随机的调整,优化微课程开发途径。我们发现,经典阅读、德育活动、学科关联这三条开发途径,在各自进行的过程中,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为此,我们适时调整,三条开发途径从各自独立向多元整合转变。

(1)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如《高高兴国塔》微课程,涉及图片欣赏、资料搜集、参观考察、塔高计算等,可由班主任、美术教师和数学教师一起设计开发和实施。

(2)经典阅读和学科关联相整合。如《长江》微课程的开发,从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出发,整合和长江有关的古诗词诵读、歌曲欣赏,再加上科学老师带领下的长江探秘,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3)德育活动和经典阅读整合。如结合巨赞中队创建活动,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巨赞故居,阅读巨赞的爱国故事,诵读巨赞的爱国诗文。再如清明祭先烈活动,我们向学生推荐阅读江阴本土烈士钱振标、周水平的故事,诵读钱振标的《就义诗》。

三条途径多元整合开发微课程,同样可以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更有利于教师间的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相互协作。三条途径多元整合开发的微课程,更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更受学生喜欢,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各种能力得到提升,更有利于“新忠义”品质的塑造。

二、开发流程:从成人思维转向师生同构思维

研究初期,我们按照课程开发的一般操作流程进行微课程开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自上而下、成人思维下设计的微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但不利于中、高年级学生主观能动地参与微课程开发,诞生的课程不一定受学生欢迎。

“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其资源和内容基于江阴地域文化,学生有熟悉感、亲近感,这就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成为可能。课题组教师认为,鲜活的江阴地域人、事、物、景,正是最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开发的因子。因此,课题组教师提出了师生同构思维下的微课程开发流程。

(1)确定目标。学生根据课题,分组讨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教师进行归纳和整理后形成课程目标。这样生成的目标,尊重了学生当下的生活和需要,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2)搜集资料,设计课程。围绕课程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各类资料的搜集。必要的时候,教师负责提供文字资料(书籍、校本教材等),提供相关网址,推荐参观寻访地点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从针对性、教育价值、现实性三个方面,对学生提供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删选,并进行必要的补充。“针对性”主要是指要针对学生当下的生活和需要;“教育价值”关注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需要;“现实性”重视学生能将活动所得运用于当前或者未来的生活情境,并考虑学校的师资情况和教育资源等。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执笔撰写微课程方案。微课程方案,一般包括“课程背景”“课程整体框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板块,其中“课程实施”板块还要求教师们呈现重要活动的活动设计。

(3)实施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利用晨会、班会、阅读课、午间活动、“快乐星期五”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双休日等时间,指导或布置学生有序开展活动,记录活动情况及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着重考虑如何将微课程方案中选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即时对学生个体、集体进行评价,即时动态调整课程实施,并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即时回应最初确定的微课程目标,获得大量反馈信息,思考是否要修改和完善最初的设计方案。

活动结束,对学生某项或多项品格是否有所提升,某项或多项能力是否有所发展进行多元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等。

(4)成果展示。师生协同,选择最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在班内展示,并向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投稿,学校择优进行发布。

师生同构思维下的微课程开发,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第一,学生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第二,学生也是课程的开发者;第三,学生的发展是微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第四,由学生参与的多元评价反馈是反思与完善微课程的重要指标。

后续的微课程开发,我们将继续坚持多元整合、师生同构,不断优化的“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将科学的理性与逻辑,故事的想象力与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新忠义”特色主题微课程群。在微课程开发过程中,培养有情义、有担当的“新忠义”学生,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点亮学校“新忠义”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忠义同构学科
牵手函数同构 拨开解题迷雾
——以指数、对数函数同构问题为例
【学科新书导览】
例谈函数中的同构思想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传话游戏
这条忠义街
“忠义”立新人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