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便利贴,为学生辟一条多彩的阅读之路
——以《草房子》整本书阅读为例
2019-08-28江苏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 陈 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可以说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学生可以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开阔思路,充实大脑。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在积淀文化的同时滋养心灵,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这无疑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然而,笔者发现,目前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显得是那么薄弱。
一、现象呈现
1.课外阅读的自主意愿薄弱
如今,阅读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和重视,如何让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每天中午,我们会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由进行课外阅读,可是笔者发现,部分学生课外阅读自主意愿薄弱,学生们虽然手上拿着课外书,但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被周边的风吹草动所吸引。有的学生阅读时,不停地翻着书页,却不能静下心来阅读,阅读兴趣不浓。
2.课外阅读的思考浮于表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思考和理解浅显,在分享阅读收获时,更多的只是情节的复述,阅读后的效果并不佳,如此一来,课堂上便多了份无精打采,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我想要的。
二、策略引进
正当笔者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时,笔者看到了美国“便利贴”阅读法的相关介绍。首先,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便利贴具有便于书写记录和便于携带粘贴的特点,从外形和使用方便等方面吸引了学生。便利贴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用来做不同的思考记号,笔者根据文中的提示,结合班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便利贴的用法归类,不同颜色的便利贴代表不同的思考方向(如下图所示)。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便利贴上的思考方向,多角度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赏析、评价,并将自己的个性化感受记录在便利贴上,把它贴在相应的位置,既醒目又方便随时修改,还可以随时添加自己的读后感和心得。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巧用便利贴,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与文本展开对话,还可以让学生在关注文本表达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体悟,从而使阅读更有效。便利贴让课外阅读不再是简单的感知过程,而是启发思考的学习过程,它为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开辟了一条多彩的阅读之路,笔者也因此开始踏上了探索“便利贴”阅读的趣味之路。在指导学生进行《草房子》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笔者便尝试运用“便利贴”阅读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巧用“便利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毫无疑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学期,我们的共读《草房子》,“这是一部富有品位、格调高雅的儿童长篇小说,叙述风格浅易而又深刻、谐趣而又庄重,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淳朴的美感,荡漾着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在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在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推进课、汇报交流课中,笔者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行主题式交流。如在“赏析环境描写”这个主题活动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草房子》里,美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有美的故事,美的人,更有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就像这油麻地,一年四季,从早到晚,田野河流,同样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在阅读过程中,把这清新典雅、富有诗意的文字摘抄在绿色便利贴上,贴在我们的‘思维角’,让我们再次感受这古朴的草房子,这温馨的油麻地。”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了“思维角”,给学生的阅读思考开辟一方展示的舞台,他们可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点滴想法记录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专栏里。随着阅读一天一天地进行,“思维角”的便利贴越来越多,便利贴上都是学生欣赏到的优美片段(如下图所示)。
形状各异、内容丰富的“思维角”,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新颖独特的“便利贴”阅读方式,大大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一到课余时间,他们就会聚集在“思维角”,关注便利贴上呈现的同伴们的阅读动态;在便利贴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看到便利贴上让自己产生想法的内容时,就在下面进行“跟帖”。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中难免出现偏颇,在利用便利贴进行“跟帖”交流中发现问题,反思自己的偏差之处,进而使自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学生且读且思考,乐在其中,这既是自己对阅读的整理和积累,也为他人的阅读做了参考。同时,也在无形中帮助了一些摸不到门道的学生。
2.善用“便利贴”,感受语言表达的温度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黄色便利贴用于阅读体悟,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中,通过“咬文嚼字”,把点滴思考记录在黄色便利贴上,学生对字词浅层次的理解上升到深入、准确地品读文本,从而获得立体感悟。
教学片段:
师:到三年级时,秃鹤突然在意起自己的秃头了,这一在意,事情便来了,课前让你们再次去好好读读第一章,并圈画出最打动你们的地方,用黄色便利贴记录下阅读发现,谁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生交流便利贴内容,如下图所示)
生1:三年级时,秃鹤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急眼”的意思就是发火,“玩命”更看出他连自己的性命都顾不上了,可见,他此时很在乎别人对待他秃头的态度。
生2:我补充生1的,屠夫丁四用二斤肉也没能换得摸一下他的头。当屠夫丁四嘲笑他“小秃子”时,他都不想上学了。此时,他因为受到嘲笑而感到痛苦。(板书:受到嘲笑 痛苦)
生3:为了长头发,秃鹤用切开的姜片擦头,擦了七七四十九天。我从“火辣辣的刺痛”“一动不动”“任由”可以看出,秃鹤的痛苦不仅在他的头上,更在他的心里。
……
“心底流泉方是真。”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根据黄色便利贴的思考方向,去欣赏、去体悟故事情节的细节描写。抓住文中的相关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探微发幽,细细体悟,进而引发深度思考,以此再现自己真切的阅读体验。在开放式互赏中提升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对人物的认识也不断地丰满起来,从而获得阅读成就感,使阅读更高效。
3.活用“便利贴”,提高情感共鸣的热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优美的文章中都流淌着这样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阅读中的表达便借用绿色便利贴展现出来,在《草房子》中,作者曹文轩用诗一样的语言,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纯美、温情的画面,故事中的秃鹤长大了,杜小康长大了,桑桑长大了,细马长大了,纸月长大了……成长就是一种美丽。
教学片段:
师:成长的经历丰富感人,在《草房子》中,“成长”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感受到秃鹤长大了。
出示:冬夜的苦练中,秃鹤长成了月光下最英俊的少年。
师:不仅是他,书中的人物还有很多,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成长”是什么?请你拿出绿色便利贴,仿照上面的句式,也来说一说他们的“成长”。
学生在绿色便利贴上仿写,投影出示贴成诗(如下图所示)。
师:老师给这首诗补个头、尾,咱们配乐读,把这首成长的诗留在我们心里,好吗?(师生配乐读)
引导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心灵的切合点,用绿色便利贴把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进行诵读,突破时空的局限,放飞想象,进入美的境界,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诗意的画面。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这一段一段的仿写,就像用文字描绘出来的风景画镶嵌在阅读过程中,散发着纯淡、恬静、神奇的光芒,使人不禁身陷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氛围中。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在此过程中,运用绿色便利贴,既推动了语言建构和审美创造有效结合,也提高了学生情感共鸣的热度。这样的情感热度,怎么说来都是一幅令人沉醉的诗画。
4.妙用“便利贴”,彰显思维发展的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更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深度,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更是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合作探究。
在阅读《草房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精彩的故事中会出现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每个人物的特点都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而红色便利贴就是用来做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带着质疑去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会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对书中人物形象有了多方位的评价。
教学片段:
师:特别是蒋一轮老师和桑校长以他的形象有损学校形象为由,不让他参加会操时,他的尊严再一次受损,对立情绪更加强烈。他做了一件轰动全校的事。
(指名说)
出示:当表演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二,整个过程已进入最后一个高潮时,一直面孔庄严的秃鹤,突然将头上的帽子摘掉,扔向远处。那是一顶黑帽子,当它飞过人头时,让人联想到那是一只遭到枪击的黑乌鸦从空中跌落下来。
师:这是什么行为?
生:反抗报复。(板书)
师:他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大家对他的轻视与侮辱。你觉得秃鹤这样做对吗?请你再细细回顾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红色便利贴上。
生思考,写观点,贴在黑板上并交流(如下图所示)。
生1:我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做,虽然他心里难过,但这样不顾集体的行为,也很自私。
生2:我觉得他是对的,大家都不顾及他的感受,一味地捉弄嘲笑他,连老师和校长都这样对他,他当然伤心。我觉得他并不是真心想伤害谁,只是想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生3:我觉得他不对,他可以尝试用别的方式和大家沟通,这样与大家对立,只会让自己更难受,所以后来他遭受了冷落。
……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在此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辨,他们不仅能结合书中内容进行讨论,还融入自己的观点,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整个过程中,我积极创设民主、自主的氛围,并在黑板上分出正、反两方,让他们借助红色便利贴自由表达,把这些带着思维热度的便利贴贴在相应观点的位置。这样的分享,无疑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再一次刺激,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保持艺术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地研究与创新。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当学生带着质疑的眼光去阅读时,不仅激发了求知欲,还引发他们去独立钻研文本,从而发展了思维。便利贴阅读法是用来做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旨在让学生保持科学的怀疑精神,利用带有思考方向的便利贴指导学生深度阅读,便利贴上密密麻麻的记录,都是学生在阅读中从无到有的思考过程。这使得学生的阅读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的过程,而是启发思考的学习过程。通过便利贴阅读法不断地质疑、修正、补充,从而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
便利贴阅读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营造了浓浓的阅读氛围,也开辟了一条有思维含量的、多彩的阅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