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臁疮疗效观察
2019-08-28张海丽郭伟光
张海丽 郭伟光 滕 林
臁疮是指发生于胫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也称 “裤腿疮”“裙风” “烂腿” “老烂脚”等,主要发生于双侧小腿下1/3处,多见于久立久行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研究显示,近年来湿润烧伤膏在臁疮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却存在治疗时间较长的弊端。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久站或负重导致下肢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及湿热之邪下迫,加重瘀滞所致。因此,在湿润烧伤膏外用治标的同时,内服中药汤剂清热燥湿,从根本上解除臁疮的病因,当可提高治疗效果。基于这种理论,笔者自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了30例臁疮患者,并与单纯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者进行了对比,以期了解中医内外结合治疗臁疮的效果,为临床治疗臁疮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臁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 (3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 (59.4±10.7)岁,病程(25.0±21.7)d,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者3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 (59.9±11.8) 岁,病程 (26.2±18.8) d,合并糖尿病者5例,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者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均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本研究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臁疮的诊断标准者[2]; (2)年龄在18~75周岁之间者; (3)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者; (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3)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4)近1个月内服用过固醇类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创面于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干纱布拭净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 (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00004),厚约1 mm,并依次覆盖湿润烧伤膏药纱及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治疗组:创面于生理盐水冲洗、消毒干纱布拭净后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厚约1 mm,并依次覆盖湿润烧伤膏药纱及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同时,给予湿热下注证者口服三妙丸合五神汤(红肿、疼痛较重者加用赤芍、丹参,肢体肿胀明显者加用车前草、泽泻),脾虚湿盛证者口服参苓白术散合三妙丸,气虚血瘀证者口服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3]。14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中药汤剂在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
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
分别于治疗14、28 d时参照2011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臁疮的疗效评价标准[4]评估治疗效果: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评分降低95%及以上;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评分降低70%及以上、95%以下;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证候评分降低30%及以上、70%以下;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评分降低30%以下;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28 d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臁疮的疗效判定标准[2]对创面证候进行评分:创面完全愈合记为0分,创面缩小75%以上记为1分,创面缩小25%~75%记为2分,创面缩小25%以下记为3分,创面无变化或扩大记为4分;无创面记为0分,创面深度<0.5 cm记为1分,创面深度≥0.5 cm且<1.1 cm记为2分,创面深度≥1.1 cm且<1.5 cm记为3分,创面深度≥1.5 cm记为4分;无创面记为0分,有1个创面记为1分,有2~3个创面记为2分,有4~6个创面记为3分,有7个及以上创面记为4分;创面无渗出记为0分,创面渗出浸透纱布层数<3记为1分,创面渗出浸透纱布层数≥3且<6记为2分,创面渗出浸透纱布层数≥6且<12记为3分,创面渗出浸透纱布层数≥12记为4分;创面红润记为0分,创面淡红记为1分,创面鲜红记为2分,创面苍白记为3分,创面秽暗记为4分;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创面记为0分,肉芽组织覆盖创面面积>75%记为1分,肉芽组织覆盖创面面积>50%且≤75%记为2分,肉芽组织覆盖创面面积>25%且≤50%记为3分,肉芽组织覆盖创面面积≤25%记为4分;新生上皮完全覆盖创面记为0分,新生上皮覆盖创面面积>75%记为1分,新生上皮覆盖创面面积>50%且≤75%记为2分,新生上皮覆盖创面面积>25%且≤50%记为3分,新生上皮覆盖创面面积≤25%记为4分;无疼痛记为0分,轻微疼痛记为1分,疼痛较重记为2分,疼痛剧烈、尚能忍受记为3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记为4分;总分为0~32分,分值越高表示证候越严重,反之则表示证候越轻微。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t检验或t'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4 d时,治疗组患者中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 15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 d时,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2 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逐渐降低,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8时,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14 d,与治疗14 d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14、28 d时,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对比,P均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表3 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对比 (分,x ±s)Table 3 Comparison of syndrom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 x ±s)
4 讨论
臁疮在现代医学中指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回流不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等特点[5-6],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生肌膏、康复新液、复方紫草油、湿润烧伤膏等药物外用予以治疗,虽能促使创面愈合,但却无法解决根本病因,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弊端。
中医学多认为臁疮是由气血瘀滞、湿热下注而发。《证治准绳·疡医》曰: “此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于经络,以致肌肉紫黑,痒痛不时……”;《疡科心得集》曰: “臁疮者……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或因饮食起居亏损肝肾,阴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奚九一等认为: “臁疮病机为瘀热夹湿夹风,治宜祛瘀涤垢生新”[7-8]……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热燥湿、活血通络为主。湿润烧伤膏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等药配伍而成,其中黄连、黄芩、黄柏具有良好的清热燥湿、抗炎功效,地龙能够熄风活络,诸药配伍,对臁疮创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10]。但湿润烧伤膏外用仅能治疗局部创面,还需配合中药内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三妙丸为治疗湿热下注之痹症的代表方剂,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下肢痹症及毒疮等症,疗效确切[11-12];五神汤能清利湿热、解毒消痈,善治下肢疮痈,二方均可对湿热下注所致的臁疮产生显著疗效[13-14]。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亦可造成湿毒不化,蕴热而成疮[15],因此,对于脾虚湿热型的臁疮患者,在三妙丸清利湿热的同时施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能够有效促使湿毒清除,促进臁疮创面愈合[16]。中医学认为气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阳气不足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久而成瘀,而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经活络的功效,对于气虚血瘀为重的臁疮患者有良好疗效[17]。本研究中,笔者在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局部创面的同时,对臁疮患者辨证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在治疗14、28 d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对照组,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中药汤剂与湿润烧伤膏内外兼治明显提高了臁疮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联合湿润烧伤膏可有效促进臁疮创面的愈合,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