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丸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疗效观察
2019-08-28刘拥军房树新
刘拥军 房树新 周 婧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80%~90%的青少年曾患过寻常型痤疮[1],给青春期男女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困扰。临床上多采用抗炎灭菌、调节激素水平、去脂等方法治疗此类疾病,但效果不甚理想,且长期用药还可引发内分泌紊乱等不良反应[2-4]。中医学认为,痤疮可分为肺经风热型、湿热内蕴型、血瘀痰凝型等多种类型,其发病与肺、胃二经的关系密切[5]。肺主皮毛,肺经郁热可致疮痈发作,火性炎上,故多发于头面部[6],风邪又可助火势,故肺经风热型痤疮在临床中最为常见[7]。防风通圣丸具有祛风解表、泻热通便的功效[8],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风热互结所致的感冒、肺炎、便秘、荨麻疹、痤疮等疾病的中药[9]。为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笔者将防风通圣丸应用于35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的治疗,并与同期应用丹参酮治疗者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0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与对照组 (35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 (20.69±4.05)岁,病程 (12.71±5.83)个月;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龄 (21.23±3.80)岁,病程(13.23±6.2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情况、年龄及病程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本研究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痤疮的西医诊断标准[10]者; (2)符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专家组制定的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中肺经风热型痤疮的诊断标准[11]者;(3)年龄在15~30岁之间者;(4) 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3)合并有严重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4)痤疮为化学物质或药物所致者;(5)治疗前1个月内曾采用与本病相关的药物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防风通圣丸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11020246),每次1袋 (6 g),每天2次,连续服用4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 (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3020110),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服用4周。
注意事项:嘱患者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性食物,避免使用功效型化妆品。
2.2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对两组患者的痤疮进行评分。皮损数量:无皮损记为0分,皮损数量<20个记为1分,皮损数量≥20个且<50个记为2分,皮损数量≥50个记为3分;皮损类型:无皮损记为0分,皮损部位仅见粉刺记为1分,皮损部位可见粉刺及丘疹记为2分,皮损部位可见粉刺、丘疹及脓疱记为3分;皮损症状:无肿胀记为0分,轻微肿胀记为1分,明显肿胀记为2分,破溃、流脓记为3分;皮损颜色:颜色正常记为0分,颜色淡红记为1分,颜色鲜红记为2分,颜色暗红记为3分;皮肤油腻性:无油腻记为0分,偶尔油腻记为1分,经常油腻记为2分,总是油腻记为3分;便秘:无便秘记为0分,偶尔便秘记为1分,经常便秘记为2分,总是便秘记为3分。痤疮评分为以上各项指标评分之和,总分为0~18分,其中分值越高表示痤疮越重,反之则表示痤疮越轻。
治疗4周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60%且≤90%;有效:疗效指数>30%且≤6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痤疮评分-治疗后痤疮评分)/治疗前痤疮评分×100%;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痤疮评分为 (10.17±4.79)分,对照组患者痤疮评分为 (10.60±5.00)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痤疮评分为(3.06±0.58)分,对照组患者痤疮评分为 (5.60±0.77)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表2 两组患者痤疮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acne scoring and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4 讨论
研究显示,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原因均可诱发痤疮,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11]。该病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治疗不当可遗留色素沉着、萎缩性或增生性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美观[13]。中医学认为,痤疮一病属“痤疿”“面疱”“粉刺”“酒刺”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致使肺、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中又以肺脏与其关系最为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肺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体合皮毛”,因痤疮的发病部位在皮肤,故与肺脏息息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粱之人,内脏滞热。痤……皆肺气内郁所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14-15];清·顾世澄 《疡医大全》云:“粉刺即粉疵。乃肺热而风吹之,多成此疵。”可见痤疮多由风袭肺经而致郁热熏蒸于面部而发,治疗应以疏风宣肺、清热散结为主。
防风通圣丸出自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的代表方之一。该方由防风、荆芥、川芎、当归、大黄、滑石、黄芩、甘草等18味中药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的功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之证[16],其擅长疏解肺经风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风疮、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的治疗[17-18]。方中君药防风能疏风解表,辛散而不燥,是 “风药中之润剂”,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含有多种脂肪酸、挥发油、前胡素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抗菌、消炎等作用[19-21];方中薄荷、荆芥、麻黄等疏散解表剂,能够充分疏散风热表邪[22],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荆芥可降低皮肤的致痒阈,收缩皮下毛细血管,防止水分流失而达到止痒、消炎的作用[23-24];大黄、芒硝泻热通便[25],滑石、甘草利尿下行[26],四药配合,能够清泻郁热,解除里热实结;黄芩、栀子、连翘等可通理上下、解三焦热毒[27-28];以上众药协同,上下分消,表里同治,能有效清除风邪火热之毒,消除痤疮的病因。同时,方中还兼具白术、当归、白芍等益气和血之剂,可使发汗而不伤表,泻下而不伤里[29]。
本研究对防风通圣丸与丹参酮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治疗4周时,防风通圣丸治疗组患者痤疮评分为 (3.06±0.58)分,明显低于丹参酮治疗组患者的痤疮评分(5.60±0.77)分,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防风通圣丸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丹参酮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3%,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防风通圣丸对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刘朋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0]。丹参酮虽具有抗菌消炎及抗雄激素作用,是临床治疗痤疮的常用药[31-33],但其中仅有丹参提取物,无完整组方,故仅能缓解痤疮症状,难以对肺经风热的深层病因发挥作用,故本研究中防风通圣丸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丹参酮治疗组。
综上所述,防风通圣丸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既能疏风解表,使外感风热从汗而解;又能清热通便,使里热之邪从二便而解,故可有效促进肺经风热型痤疮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