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研究受高等教育女性的幸福感:基于CGSS2010的数据分析

2019-08-27廖蕾蕾

消费导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幸福感

廖蕾蕾

摘要: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研究是女性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社会支持网络与幸福感密切联系,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提供的数据,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讨论受高等教育女性的幸福感。结果显示,影响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女性个体经济状况和情感支持状况。受高等教育女性的服务性支持较弱,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多的社会组织为受高等教育女性提供专业的服务性支持,一方面可扩大和巩固女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也能在其需要时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服务。

关键词:受高等教育女性 幸福感 社会支持

一、研究背景

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受高等教育女性人数呈上涨趋势。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高等教育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和家庭中承担着“双重角色”,因此,其面临“双重期待”和“双重压力”,这些都会影响其幸福感的体验。女性幸福感更多是从个体主观感知,幸福感的体验会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研究是女性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关于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的研究,需要讨论影响受高等女性幸福感的因素,而社会支持网络与幸福感密切联系,因此,本研究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讨论受高等教育女性的幸福感。

二、文献综述

不同的学者对幸福感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张雯(2004)认为“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和情感体验,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杨光金、程永佳和陈朝阳(2014)认为“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李焰和赵君(2005)认为“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本研究对幸福感的定义是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的生活感到满足的一种主观感觉。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精神病学文献中被首次引入。我国学者左习习和江晓军(2010)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对压力起缓冲作用,并有助于提高个体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能力。社会支持按其内容分,可分为经济性支持、情绪性支持、服务性支持和社会性支持四种。如按社会支持资源的来源分,可分为非正式支持网络和正式支持网络。非正式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而正式支持网络则包括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

从目前的文献看,国内较少关于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网络相结合的研究,而且国内一些关于女性支持网络的研究样本数据缺少代表性;国外关于女性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国外的研究成果未必适用于中国,因此需要在比较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国外研究成果在中国的适用性。本研究项目尝试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受高等教育的女性。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基本思路是收集定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提供的2010年数据。该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实施,从2003年开始,对全国10000户家庭中的个人进行调查,收集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数据。2010年数据是该调查第六次年度调查获取的数据。本研究定量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找到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根据CGSs提供的2010年数据,调查样本中在中国国内受过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和专科、正规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和专科、研究生及以上教育)的女性样本有831个,可作为本研究定量研究部分分析样本。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CGSS调查关于该问题的选项分为很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居于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比较幸福和完全幸福)。

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按其内容分可分为经济性支持、情绪性支持、服务性支持和社会性支持四种。在CGSS2010居民问卷中,主要通过询问被访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当您有需要的时候,您的家人和亲属是否做了以下这些事情?”、“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当您有需要的时候,您的朋友、同事、邻居是否做了以下这些事情?”和“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当您有需要的时候,您身边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工作者、护工、治疗师,是否做了以下这些事情?”这三个问题获取被访者获得非正式社会支持(家人、亲属、朋友、同事和邻居)和正式社会支持(专业人员)的情况。

(1)经济性支持:指在经济上的实际支持,金钱的自主和提供,借钱或协助,向其他人借贷等。在CGSS32010问卷中询问是否获得过经济上的支持获取被访者经济性支持的情况。答案选项包括“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没有这些需要、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将回答“从不”和“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归为一类,将回答“没有这些需要”的样本删除,然后按照“从不”至“总是”进行1-5分的赋值。

(2)情绪性支持:即在情绪上有其他人愿意给予支持、关心、分享经验、安慰、鼓励,并可以诉说悲伤等。在CGSS32010問卷中询问在有需要时是否有人“倾听个人问题或者个人关心的事情”获取被访者情绪性支持的情况。选项处理和赋值和经济性支持一致。

(3)服务性支持:指在有需要时的实质协助,包括在紧急时候的子女照顾、重大决定的商量、给予忠告或建议、生病时候的照顾、法律的协助、一般事务的协助等。在CGSS32010问卷中询问在有需要时是否有人帮忙“做一些家庭杂事(例如:家务、照顾小孩、护理)”获取被访者服务性支持的情况。选项处理和赋值和经济性支持一致。

(4)社会(交往)性支持:指在社会交往上的支持,比如其他人的拜访、进餐等。CGSS2010问卷中主要通过询问“过去一年,您是否经常在您的空闲时间做下面的事情”获取被访者社交的情况。答案选项包括“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按照“从不”至“总是”进行1-5分的赋值。

本研究中将与社会支持相关的经济支持、情感支持、服务性支持和社会性支持变量作为本研究的自变量。人口学变量和社会经济地位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和工作状态)在该研究中作为控制变量。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首先对各类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零阶关系分析,将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进行有序回归分析(Ordinal regression),观测影响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的社会支持因素。

四、研究结果

在全国样本中受过大学专科(成人高等教育)的有193人,占样本的23.2%,受过大学本科(成人高等教育)的有101人,占样本的12.2%,受过大学专科(正规高等教育)的有247人,占样本的29.7%,受过大学本科(正规高等教育)的有245人,占样本的29.5%,受过研究生及以上程度教育的有45人,占样本的5.4%。

在全国831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样本里面,有0.6%的女性认为自己很不幸福,2.8%的女性认为自己比较不幸福;有11.3%的女性认为自己居于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有66.5%的女性认为自己比较幸福;有18.8%的女性认为自己完全幸福。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都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全国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样本中其社会支持情况从社会支持源看,如表1和表2所示,全国样本中受高等教育女性获得家庭和亲属的经济、情感和服务性支持的平均得分高于同事、邻居在这三方面提供支持的平均得分,专业人员提供的经济、情感和服务性支持的平均得分最低。社会交往平均得分为3.05。从表1和表2统计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全国样本中受高等教育女性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来自于家庭、亲属、同事和邻居)强于正式社会支持(来自于专业人员)。从不同社会支持类别看,经济性支持、情感性支持和服务性支持三类社会支持中,女性获得的情感性支持平均分最高,为8.45分,服务性支持平均分为7.20分,經济性支持平均分为7.19分。

从表1和表2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受高等教育女性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是女性个体经济状况和情感支持状况(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在控制住其他变量后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再显著)。有意思的是,受高等教育女性个体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是负向的,即收入越高的女性,其主观幸福感反而越低。而情感支持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正向的。

五、讨论

肖水源和杨德森(1987)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三是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本研究显示,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的幸福感与情感支持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情感支持对于女性的幸福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家人和亲属给予女性的情感支持影响更为明显。在家庭方面,女性的压力比男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大,幸福感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女性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担家庭事物,相比于男性,压力相对要更大些。因此,家人、亲属能够适当的分担一下女性在家庭里面的工作,减少女性在家庭里受到的压力,是提高女性幸福感的一种方式。

作为家庭里的主要核心人员,女性的幸福感问题备受关注。研究结果显示,家人、亲属等对女性的各种社会支持会影响到女性的幸福感,给予女性越多的社会支持,就越能够增加女性的幸福感。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家庭成员的支持对女性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成员对女性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女性感情天生就是比较丰富的,情感方面总是比男性更加敏感。在女性有压力时,从情感方面帮助其缓解压力,往往比经济性支持更加有效。女性在遇到压力或者困难时,不像男性那样不愿意告知他人,而是会与其他人倾诉、分享,渴望别人能够帮助自己或者与自己分担。所以,女性相对男性,会更加容易的与别人成为朋友,从而增加多个情感分担对象,缓解压力。压力得以疏解,幸福感也会随之增加。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