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探究

2019-08-27李宇婷田海燕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李宇婷 田海燕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提炼。深入学习其中的思想内涵,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帮助。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概括了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依据其中要点塑造学生品格,可使国家未来建设得到支持。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提炼出理论根源。之后,将对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的负面因素进行探究,并围绕信息技术、环境构建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问题;培养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03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7-011-04

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与发展期待。其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被理解为我国社会的核心期待,是战略层面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所遗留的短板。完善相关建设,可使社会环境得到优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因此理应成为社会居民的道德标准。十九大期间,党中央提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该意见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为基础,通过国民教育、文化创建以及文化产品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应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构成

(一)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可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应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马克思认为,消除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即实现均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可包含国家富强与居民富足这两层含义。国家富强可被视为居民富足的必要条件。民主机制是实现社会财富共享的前提条件。马克思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中,多次指出社会制度对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认为由官僚与资本家控制的社会管理制度,必将以剥削劳动阶级为主要诉求。因此,可反馈基层意见的民主机制,应被视为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关键因素。再有,马克思始终将文明型社会视为最高级的社会形态。由此可见,马克思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联系极为紧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成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含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两项核心内涵。在近代历史的社会实践中,这两项核心内涵的重要价值已经被多次证实。在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应被视为政治体制建设的唯一选择。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也符合社会各界与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有鉴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提出的社会理想,应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完成。而自由、平等、法治等普世价值理念,也应依据中国特色文化获得丰富,从而使其在我国社会中焕发活力。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基本路径,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紧密关联。

(三)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中国”应被视为24字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语”。通过合并可将12个名词转换为短语。例如,“建设富强中国”,“构建文明中国”等。有鉴于此,中国社会应被视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唯一载体。基于这一认知,社会主义价值观应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前置条件。再有,爱国也被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逐渐实现民族独立,经济发展也取得巨大成就。在这一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其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被视为中华民族摆脱近代屈辱的关键指标。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居民应通过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各方力量,从而使民族发展进入新阶段。

(四)民族文化精髓

民族文化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视角。民族文化是古代先民对于生产与生活的抽象提炼,其中精髓在我国社会得到长期保留,并成为普通民众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例如,社会主义价值觀中的“和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我国幅员辽阔且地理条件复杂,在古代,各地区的普通居民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其区域文化特征得以长期保留。因此,尊重不同成为中华“和”文化的主要特征。同时,周公制定的“封天下”制度,对古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加之科举制度的强化,各地域文化均展现出鲜明的同源性。这一特征应被视为支撑“和”文化的基础条件。综合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纳入意识形态范畴,而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应立足于民族文化精髓。

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的负面因素

(一)缺乏宣传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舆论宣传。但在我国高校中,相关内容的文字展示板随处可见,但文化影响却远低于预期。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宣传渠道选择错误。近年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移动终端快速普及。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在网络中搜寻相关信息,已经成为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在这一环境下,依靠文字展示的宣传手段已经无法引起学生关注。同时,网络媒体的发展也改变了受众的信息选择习惯。在手机、电脑等网络界面中,各类信息会平等排列,正确性与主题价值均需要得到受众的二次分析。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当代学生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学习路径。而主题式的文字宣传需要面对学生的疑问与挑战。这一问题,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宣传带来负面影响。

(二)教育手段单一

在我国多数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但我国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手段普遍较为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受到影响。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因此,思想政治课堂应保持严肃的教学氛围并减少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思想更加统一。但当代的教学理念将怀疑作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并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寻求收获。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对多数学生带来影响,传统教学手段将遭遇挑战。其次,在我国多数高校中,仍将课堂中的知识输出视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为了提升知识输出量,教师更倾向于保持课堂纪律并减少学生发言。但在类似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思维与教学思维难以对接,学习质量将受到影响。

(三)学习氛围不浓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被纳入意识形态范畴。依据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外部因素是塑造意识形态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应构建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因子。但我国多数高校并未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部分大学生甚至不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部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并主观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深入学习可引导学生更为准确地嵌入社会体系。其次,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仍不深入。在缺乏教师引导的环境下,学习氛围必然受到影响。

(四)理论教育与实际生活脱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对学生的“三观”带来影响,并对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就业提供理论依据。但我国部分高校将“三观”教育与实践生活相脱节,以至学生的思维习惯并未对接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会将考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评价手段。在这一机制中,教师更倾向于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知识点,从而获取优异的考试成绩。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观念养成,也会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并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生活相脱钩。同时,部分高校将“观念养成”局限在理论教学中,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再有,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高校應为学生预留充裕的自学空间,因此教师应避免介入学生的课后学习。在这一教学机制下,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论应用缺乏关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逐渐脱轨。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培养,需要依托有效的宣传平台。因此,高校应借助信息工具,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宣传阵地。

首先,高校应设立专项宣传部门,并为该部门编列预算。该部门的人员构成应包含校党委成员、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教师以及具备先进思想的学生骨干。在具体分工中,校党委成员应立足全局调整宏观工作并为文化宣传提供理论依据。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主要负责技术管理与媒体推广。借助其专业能力,宣传平台将获得可靠的硬件支持。思想政治教师应负责具体宣传设计,其中可包括主题设计、版块设计、宣传路径设计等。而学生骨干应承担起繁杂的日常工作,并以学生视角落实宣传设计。

其次,宣传部门应借助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拓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力。校园网站是高校内的权威媒体,其宣传视角更加严肃。在宣传工作中,宣传部门应在校园网站内开辟专栏,并定期推送政策信息、政策解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活动。微博是最为常见的自媒体,其具有信息传输效率高、互动功能强等特点。借助该媒体平台的独特优势,宣传部门可在微博平台内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短视频,并以简要文字介绍相关背景。同时活动参与者可与媒体受众开展互动,从而使活动信息得到补充。微信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常用的信息交流工具,因此宣传部门应建立微信公众号,并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例如,可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设立校园就业指导公众号。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宣传部门可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论,为学生讲解就业知识,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宣传内容。

(二)借助多媒体工具丰富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课堂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讲解的主要平台。思想政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手段,以优化课堂氛围并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可借助手机等信息工具,在课前预习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可邀请学生依据所预习的内容,讲解相关知识点。在学生讲解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围绕事先预设的题目开展讨论。而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巡回讲解,并及时纠正错误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成为教学主体,并将了解到更为多元的观点。最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委派学生代表,参与集体辩论。通过集体辩论,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将得到巩固。

再有,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讲解抽象的理论概念。例如,在讲解“自由”“公正”的概念时,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理解,并将绝对自由与绝对公正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首先在网络中寻找犯罪案例视频,并将其播放给学生。之后,教师可将案件中的逻辑关系列成表格,并引导学生理解主动伤害他人的非理性动机。同时教师可提出如何公正处理案件的提问,并邀请学生作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会提出若干提议,但均会对某一方造成伤害。当学生无法给出更具说服力的解答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该案件的判决结果与依据。借助类似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感悟到绝对公平带来的错觉,从而使观念意识更加成熟。运用相同的教学逻辑,教师也可帮助学生掌握到自由的限度与前提条件。

(三)依托学术活动增强学习氛围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氛围,可使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发生转变。有鉴于此,高校可借助学术研讨会或艺术展出等活动,提升高校内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

例如,具备条件的高校,可定期举办有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术研讨。在研讨会中,高校可邀请领域内专家、相关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以及地方党校教师参会。通过学术会议,各方将相互交换观点,并共同探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此,该院校必将成为当地的思想政治理论中心,办学特色也将得到突出。受此影响,学生将主动规范自身言行,并力求与高校文化保持一致。同时,在会议举办期间,高校可适当推出相对严格的行为规范,并引导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小型讨论。借助这一契机,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必将发生转变。

再有,高校可定期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艺术展出。其中可包括绘画展出、歌舞表演、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在绘画展出中,高校可邀请具备绘画才能的学生积极参加,并为展出作品设立相关奖项。艺术作品凝结了创作者的情感与心智。通过绘画等艺术创作,学生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歌舞表演与戏剧表演同样需要参与者理解其中的词曲含义。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将个人情感对接艺术作品。还有,学校可为尚不具备艺术才能的学生提供表演舞台。例如,可利用航拍技术,制作由学生排成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參与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爱国情怀必将得到提升,因参与活动而带来的自豪感,也将投射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四)理论学习对接现实生活

理论学习服务于现实生活,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可借助学生社团与奖惩制度,改进理论教学的局限性,从而使学生的生活态度发生转变。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组织、运营的小型团体。但在高校中,学生社团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特点,高校可邀请学生及思想政治教师共同组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诉求的学生社团。该社团可定期举办社会活动,并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理论指导。

奖惩制度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在高校内可体现在晋升机制、学习考核、校园制度等层面。通过奖惩制度,学生将逐渐远离错误言行,并将正确的价值观视为追求目标。有鉴于此,高校应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奖惩制度,从而使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其对接。例如,高校可将参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社会活动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将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践行活动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生活习惯也将发生改变。高校也可在内部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践行机制。例如,在建立和谐机制的过程中,学生会可建立矛盾调节部门,当学生之间发生个人矛盾时,学生会可主动介入其中,并引导各方修好。在这一机制内,学生的生活习惯必将发生转变。

四、结语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的过程中,高校应首先借助网络工具建立宣传阵地。通过科学、有效的宣传,学生将获得正面信息。其次,思想政治教师应依托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使课堂氛围发生转变。再有,高校可结合自身条件,举办学术研究活动或艺术展出。通过此类活动,校园内的文化环境将发生转变。最后,高校也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生活相对接,从而使学生获得有益指导。

猜你喜欢

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