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师团队发展模式构建和实践研究
2019-08-27曾艾玲
曾艾玲
摘要: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框架,构建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发展模式——教师以“共同事业”和“共享的技艺库”为中介,通过“相互介入”,实现团队互动,最终实现团队发展目标,并进行为期三年的实践研究。本文重点汇报了团队发展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的实施和成效,并提出了团队长效运行的建议,为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发展提供经验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实践共同体;高职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发展模式;实践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06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7-0023-05
一、引言
为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对于高校教师,面对动态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对象和教研要求,他们也有提高专业技能、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发展教研能力等专业发展需求。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在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上呈现着个体的差异性,是一个高度的个体化发展过程,但教师专业发展绝对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只有组建教师团队,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和模式,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Ⅲ。本课题拟采用实践共同体为理论框架,以此为思路构建高职英语教师团队的发展模式,在高职展开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综述
(一)团队的概念界定
团队是一个管理学领域的概念,具有共同目标性、协作性的特征。对于大学教学团队,国内学者有的认为是由某一专业或课程的教师组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有的则侧重于教学的创新,认为教学团队应以先进的、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头,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等建设为重点。本文的团队概念以笔者学院的科研团队要求为标准,即“以‘成果为导向,以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创新学术团体”。笔者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团队应有如下特征:1.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2.以解决教学和科研问题为核心;3.能形成平等协作、积极互助、追求共赢的伙伴关系;4.能产生优良的教学成果。
(二)团队的研究综述
在国外,专家和研究者对于外语教师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我国,教师团队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教师开始以教研组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近年,我国高校外语界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也颇有成效,浙江师大RICH团队实践探索全面发展了教师教科研能力;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和团队为了培养高素质外语教育人才,建设研究“教学型导师团队”,强调了行动研究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团队建设。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团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目前,笔者所在的卫生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团队存在教学理念滞后、科研能力薄弱、人员工作各自为政缺乏团队凝聚力的现状。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高职英语教师团队,实现高职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尤为迫切。
(三)实践共同体理论
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practice)一词最早是由莱夫和温格(Lave&Wenger)在1991年出版的《情境学习:合法边缘性参与》一书提出的,实践共同体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在共同体情境中,学习被认为是学习者从实践共同體的“合法边缘参与者”逐渐成为“核心参与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完成对共同体有意义的,并能使学习者逐步成为共同体核心成员的那些活动。1998年温格在另一专著中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三要素,即相互介入(mutu.al engagement)、共同的事业(a joint enterprise)和共享的技艺库(shared repertoire)。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深层次交互和知识共享,需要有共同愿景的教师集体的支持,而实践共同体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教师通过“合法性周边参与”,逐渐从“生手”变为“老手”,掌握共同体的知识和信息。
三、基于实践共同体的高职英语科研团队发展模式构建
基于上述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论述,笔者认为,实践共同体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也可以是一种实践共同体,它的核心是学习和实践,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是团体合作和协商,实践的结果是共同体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根据实践共同体的三个要素——相互的介入、共同的事业和共享的技艺库,在团队中体现为,教师个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纽带,以平等合作与协商方式相互介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在该组织中,教师个体以共同的事业——研究方向和主题、共享的技艺库——教研资料、反思日记等为中介,通过不断的认知互动和情感互动,同质促进,异质互补,实现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目标,最终实现共同体中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笔者借鉴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构建了高职英语科研团队发展的动态系统(如图1)。下面将具体分析几个要素。
(一)相互的介入:团队成员的平等讨论、协商与合作
实践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发生在相互介入的现实关系中。团队的发展和实践也需要成员相互介入。团队成员都是合作的主体,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创造者。团队成员有各自的学科专长和能力倾向、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只有组成共同的科研团队,才能为成员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形成平等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专长,使各自的知识结构得到互相补充,营造合作共赢的环境。
(二)共同的事业:团队成员合作的抽象中介
共同体中共同的事业是经过共同协商的、是成员在实践参与过程中确定并发展起来的,是共同体的合作之源、共同介入之源。团队的活动需要基于共同的研究主题,团队的研究主题是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发现的关乎学科、学生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且是在成员的共同讨论、协商和筛选后确定的。这个科研主题是团队共同的事业,是团队成员合作的抽象中介。
(三)共享的技艺库:团队成员合作的具体中介
共享的技艺库指的是某一个共同体所共享的一套资源,包括惯例、工具、行事方式、经历、态度、行为、概念等。它既产生于共同体,又为共同体所用。在团队的科研活动中,教师的教研资料、反思日记、课堂录像和研究报告都是成员用来交流讨论和共享的资源,是成员共享的技艺库,维系着团队一切共同活动。它们以具体工具的形式出现,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具体中介。
(四)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团队运行机制
团队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团队成员的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情感与认知互动是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动力源。团队成员,基于共同的研究问题,实现以交流反思日记、分享教研材料、讨论课例等实践活动为中介的认知互动。在互动中,每个成员的认知经验都会成为其他人及团队的知识经验,让其他人获益,同时每个个体在与人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理论和概念化加工,从而促进自身的认知发展。有良好运行机制的团队,在认知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开诚布公的交流沟通,促进情感互动,使团队内部建立一种融洽、平等、互信、合作的氛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互为辅助、互相促进。
(五)团队发展的目标
團队初期的发展以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融洽、互信、互助、互惠的合作氛围中,对共同的研究问题探讨和分享各自的教研成果和认识,以积累的教研材料和反思日记为中介,运用理论层面的科学概念,实现日常概念的理性化,提高理论认识,实现逐步把实际问题转变为学术研究问题或运用已有研究成果于实践中的认知发展。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实现团队发展的最终目标:成员反思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四、团队建设模式的实践
(一)团队的组建
2015年初,笔者作为卫生职业学院英语学科带头人,在学校申报了“英语科研团队”,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团队负责人,以英语教研人员为团队主要成员,引进建设内容的相关专家作为团队指导专家,本团队的指导顾问主要为各卫生专业学科的专家和有涉外工作经历的学科专业人员。团队内部根据研究进程分多个攻关小组,并根据专业学术背景、任教学科和教师能力特点指定相应负责人,开展为期三年的科研团队建设。
(二)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阶段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的课程设置中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设置高职英语课程,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笔者学院各卫生专业2015年以前仅设置基础英语;从医疗卫生环境看,境内外的就业机会对医护生的英语,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科研团队成立之初,各成员通过讨论教研中的关键问题,一致确定了把“开设行业英语课程,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医护生”作为研究的方向,并以医护行业英语学科建设、相关精品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为建设载体建设科研团队。这个方向涵盖教材开发(各医护专业方向的行业英语教材开发)、课程评价、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具体研究问题。整个研究分三个阶段,研究计划如表2。
(三)实施研究计划的团队活动内容、形式和目的
1.以系列学习活动拓展视野、明确团队发展方向
科研团队教师的专业教育和科研信念是一切科研实践的基础,因此,科研团队成员购置和借阅有关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书籍、自主进行文献学习、参与专题报告、专家讲座,系统了解高职教育形势与政策、学习和高职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通过旁听医护专业基础课程构建医学专业知识框架;参观医护有关实训室提升对有关场景和概念的理解;到省内外医学卫生类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改革方向等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学习和调研,团队成员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理论认识、更加明确了以个性化校本课程建设为本团队改革目标的思想。
2.以定期团队交流方式增进理解
团队建立之初,团队成员的情感交流和互动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定期开展团队交流活动,一种以务虚交流为特点的聚餐和外出活动,英语教研人员和邀请人队的指导专家一起,旨在加强成员的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融洽的气氛,实现情感上的交融;一种为针对教研问题探讨的交流活动,成员以研究问题为中介,探讨各自教研过程的疑问和困惑,成员中的常规成员和特邀专家成员,不论“生手”或“老手”不以传统的“专家——新手”的权威式关系出现,而以“伙伴”关系进行民主的沟通和探讨。
3.以撰写和分享反思日志方式促进认知
在教学中进行科研活动需要团队成员有持续的反思习惯和较高的反思能力。反思是最好的思维习惯,是对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根据杜威提出的反思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反思不仅是对教学行为或活动的回顾,还要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团队活动中,要求成员对于教学实践及时撰写反思日志,指导成员的反思日志是对教学理念、内容、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的思考、评价、分析、反馈和完善。成员在团队中交流和分享反思日志,激发了团队的反思意识和多维的思考,弥补了教师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促进认知。
4.以交流教学实践和观摩课例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团队成员作为一线教师,工作的重心在教学实践,他们也将“从事与自己教学实践有关的研究,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鉴于团队中成员在年龄、教育背景、专业强项上的差异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的教学特色,利用“信息差”“能力差”这个界面,阶段性、目标性选择课例以供团队成员观摩,如有教育技术强项的成员的“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例、“充分运用互动策略”的课例等。通过观摩课例和教学研讨活动,让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上取长补短,在教学能力上得以提高。
5.以编写教材、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论文活动提高科研能力
本团队从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到专项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通过参与式培训或学术交流,适时将专家和研究者引入教师团队,同时根据团队中成员学术研究背景和能力特点的差异,建立围绕某一研究兴趣或研究方向的教师合作和探讨小组。在第一阶段的教材开发中分多个以卫生专业专家为顾问引领、任教该专业英语课程的英语教师为成员的教材编写小组,分别对护理、康复、口腔等专业开展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在课题研究阶段,根据研究专长和兴趣分为教学评价、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等多个公关小组,能力突出者为带头人。团队成员在带头人的引领下对共同的研究专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团队中每个学习者的研究经验会成为其他学习者及其团队的研究经验,团队共享经验、信息、资源、知识和成果,个体也在参与中提高科研能力。
(四)取得成效
1成员互动密切,合作与学习气氛浓厚
具体表现在,第一,成员敢于摆出自己教学或科研的困惑和疑难问题,集体探讨对策,并积极接受良好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形成了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开放式专业发展态度;第二,在共同的研究课题中,“生手”能积极配合“老手”,虚心学习,“老手”也能做好传帮带,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本团队中,年轻老师有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老教师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的拥有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的则已有科研的经历而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在特定的研究和活动中,“老手”“新手”各尽其才,各学所需,相互介入,互动密切。第三,参与培训和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提高了。在教材编写和课题研究中,团队成员购买相关书籍,报名参与相关专题培训,努力拓展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2.成员教学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问卷调查中显示,成员们在共同体中学习到了各种教學方法、策略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并能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了教学能力。有成员在问卷中提到“教学中使用了教学研讨中其他教师分享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英语学习APP,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例后的教学研讨使我学到了近年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上也更加灵活多样”。在科研方面,成员有的在问卷调查中提到“参与课题研究后,课堂就是我的研究领地,分析研究结果提升了我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有些研究成果能够帮我解除之前教学困惑,还能激发我继续探索的兴趣,相信很快我也能申请子课题了”。共同学术群体这个实践共同体为他们带来情感和学术上的支持,他们也逐渐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成立团队三年来,团队成员编写系列行业英语教材6本,其中公开出版4本,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10项,撰写论文20多篇发表于各级刊物。
五、结语
笔者借鉴实践共同体理论,在近3年来构建高职英语团队建设的发展模式,开展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团队活动内容以“改革高职英语课程、培养具有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医护生”这个目标为研究方向,从教材开发人手、进而进入课程评价、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等具体课题的研究。在团队建设中,团队成员以这个研究方向和这些研究课题(“共同事业”)为纽带,以教研资料、反思日记、课堂录像等共享资源(“共享技艺库”)为中介,以平等合作与协商方式“相互介入”。通过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互动密切、合作和学习气氛浓厚,教学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在各项教学比赛和科研中都有很大收获,最终团队成员有效学习的发生和专业发展的实现,正应验了温格对实践共同体理论的阐述——个体不是简单地在头脑中接收、内化和建构知识,而是作为现实世界的一员在参与社会文化团体活动中重塑着知识的。
虽然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医护高职院校英语团队建设成效显著,但毕竟适逢团队建设过程处于从无到有,实际教研问题随处可抓,教师从学习者到研究者初次尝试的热情高涨。对于建设医护英语团队长效运行机制的设想,笔者认为要拓宽团队合作领域,首先是和医护专业教师和医护行业专家的合作,另外是和英语学科领域研究专家的合作,根据实际的研究内容,以专家为引领,以项目为依托,通过指导、协作、互助、信息共享,实现共同体中教师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另外,高职院校在团队建设的制度、经费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也是团队得以长效运行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