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档案基础支撑性作用的发挥

2019-08-27王少林

商情 2019年29期
关键词:档案工作作用

王少林

【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三江源区保护工程中,档案作为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就档案工作如何支撑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中发挥基础支撑性作用做以简要论述。

【关键词】三江源保护工程 档案工作 作用

一、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注重发挥档案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一)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誉为“中国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我国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是青海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在维护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地广人稀、地处高寒、干旱缺水,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建设难度大,再加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和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三江源区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特别强调,青海是“中华水塔”“生态屏障”“战略要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难得机遇。近年来,在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三江源区先后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一期工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方案》,使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凸显,保障三江源区自然资源利用趋向合理,也将有利于生态保护与当地发展。

(二)档案工作必须主动融入积极发挥作用

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文明保护,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战略性建设工程。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科学内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加强协调,强化保障,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调动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把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特别要对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三江源区提出问题的清单,逐项逐条细化部署,层层压实责任,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突出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方案,按照统筹山水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系统谋划,综合施策,从根本上破解影响三江源环境质量改善的难题,要实行“销号”管理,对照问题清单逐一建立台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跟进,延伸档案管理的触角,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使支撑民族长远发展的“中华水塔”坚固丰沛,不断提升三江源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政治站位,顺应各族人民对提供更多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奋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和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既承载着责任和使命,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档案工作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紧跟中心工作的谋划和启动,努力克服地域环境艰苦、人员力量不足、档案资源征集困难等不利因素,主动作为,不负使命,扎实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创建生态文明先行区、努力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做出贡献。

二、提升档案工作基础支撑性作用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

档案事业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必须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深刻理解档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要在认真分析和调研的基础上,以档案工作转型为契机,突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三江源治理中发挥作用,提升价值。一是要将档案工作融入全省经济发展整体工作布局之中,统一规划、部署、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价值,促进档案事业与全区各项事业协调同步发展。二是纳入全省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档案形成者归档责任和档案管理者指导监督检查责任,确保档案完整系统、准确安全”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档案工作评价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完善“越来越实、越来越严”的评价机制,促进档案工作提高水平、提升能力,促进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全面贯彻《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9号令要求,完善档案工作法治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档案工作深入全区经济管理各环节,把档案工作的标准规范融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法治管理体系,以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明确标准,夯实基础,为档案事业发展、发挥支撑保障作用提供法制管理,制度保障。

(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改善保管条件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开展服务和支撑大局的基础。没有档案资源和原始资料,服务和支撑大局的责任和使命就难以提起。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方面,持续推进国家档案局10号令落实工作,严格规范各类档案管理,持续加大档案征集整理力度,通过珍贵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专题档案、产业升级专项档案征集等,丰富优化馆藏结构。在档案资源开发方面,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具體措施和实践,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结合三江源区冰川、雪山、草地、森林、湖泊及生物多样性历史风貌和发展变化,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方面重大部署和安排,扎实做好基础性资料和档案资源的征集、上报、整理、汇总和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好档案资源为管理决策提供智慧和启迪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多元素支撑的作用,为事业风险、预警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的作用。加大对档案建设的投入,推进档案馆室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确保档案资源安全。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

大数据、信息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当前三江源地区生态资源复杂、生态保护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作为重要的支撑性工作,加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档案信息化就是以档案数字化为抓手,结合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实质就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等核心档案数据资产集成管控系统化,形成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为核心、最为综合、最为全面、最为权威、最为有序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社会发展和政府决策利用更加便捷、数据资源更有价值、操作管理更有效率的服务作用。首先,要完善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其应用功能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归类和整理,并建立完整的档案信息存储数据库,实现其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其次,要加强档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互联网+,引进智能化的硬件设备,并对系统服务器进行有效的升级和维护,进而最大化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效率,达到理想的电子管理效果。再次,扎实推进档案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与政府电子网络系统相衔接,持续提升档案服务效率。

(四)、加大开发利用,搞好编研成果

档案编研是衡量档案服务能力的标志。要以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拓宽工作思路,探索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领域,通过研究交流,启发思考,开阔视野,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不断提升档案学术水平,从而精准把握新时代各类档案工作规律。推进档案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当前,要积极配合区域经济和生态发展需要,特别是围绕青海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草原生态保护责任体系构建、生态保护公益岗位建设、开展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规范草原承包经济区和集体林权流转,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核算三江源生态资产和服务价值,建设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等方面积极开展调研,收集、统计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充分利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丰富的档案资源,努力在系统开发利用、深度开发利用、精准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整理通用性编研资料,专题概要、科技成果简介,加大编研開发力度,编制有价值的档案开发和利用成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黄承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内涵.行政管理改革.

猜你喜欢

档案工作作用
浅谈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路径
浅谈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做好档案宣传工作的策略探析
探析全程管理视角下如何贯彻落实“344”制度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试析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