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拿来主义》教学构想

2019-08-27连德兰陈昌云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拿来主义杂文主义

连德兰 陈昌云

一、新课标分析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会学习、能创新,课程标准随之把学科教学提升到学科教育层次。在2003版基础上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最明显的改变有两处:其一是关键概念外延的縮小与具体化,由“语文素养”凝升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二是“思维”这个高频词越来越热,由2003版出现16次到2017版出现49次。这两处变化传达出2017课标对语文教学语文化、能力化的要求,即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要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二、文本分析

人教大纲本、人教课标本、沪教版、苏教版、粤教版等高中教材都收有《拿来主义》,均被安排为精读篇目。本文以人教课标本《拿来主义》作为例文,探究2017版课标指导下该文的教学。人教课标本《拿来主义》安排在必修四收录随笔、杂文的第三单元,属精读篇目,涉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七个学习任务群。单元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对思考的有效表达。

现代杂文是鲁迅在“继承中国古代散文中杂文因素、借鉴外国散文中类似文体的艺术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作家对现实问题抓住关键作精辟、独到的分析与判断的文字,文中蕴含着作者的思考轨迹、思想观念、解决问题的智慧。鲁迅的杂文有“广泛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其间包蕴的关注社会生活的责任意识、远超时代的思想观念、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思考意识。且杂文负担着启蒙和唤起群众的功能,需要“有情的讽刺”,给人“劳作和战斗前”的“愉快和休息” ,所以鲁迅杂文集逻辑性、讽刺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情趣、理趣、智趣兼备,可思可赏。作为其中精品的《拿来主义》自然成为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群、达成单元目标的绝佳载体。

鲁迅杂文因包含着对“社会现实”“思想文化”“政治文化” 的批判,其时代性、思想性特征显著,客观上导致文本艰深难懂。同时,其强烈的思想性、战斗性误导着许多人在解读时忽视甚至脱离文本,重视甚至是盲目地依赖诸如鲁迅杂文的战斗性特征、相关社会背景事件等,惟解读思想为目标,人为地制造文本解读的难度。针对《拿来主义》教学存在的以上两个难度,笔者认为教学中应适当弱化鲁迅味,降低文章的时代感,淡化过强的文章主题与政治内涵意识,以文本的字词句为基础,采用以置身文意、以意逆志为主,知人论世为辅的阅读方法,强化文章整体意识,从思路、思维、思想三个角度解析、探究。以语言能力为基本凭借,带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各方面能力,让本文发挥出议论文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常态功能。

三、任务群完成构想

1.预习阶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完成思路设计①:提供《且介亭杂文·序》,限时三到五分钟浏览,找出能帮助理解《拿来主义》的内容。这项作业为理解《拿来主义》作准备,更可培养除阅读主体内容外,还应关注标题、作者、前后序、注等内容的阅读习惯,养成对书或文章各部分的整体意识,训练速读浏览能力。阅读课文,理出各段落间关系。

解析:《且介亭杂文·序》展示出先生的杂文观。分类 “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这一标准“有利于明白时势”“知人论世”;杂文作者的任务“对于有害的事务,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为现在抗争,却也正是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这些内容传递的信息:文集中的文字是针对时事的,理解文本必须结合时代背景;写作目的是为了“现在”。

完成思路设计②:梳理《拿来主义》思路,探究梳理方法。

解析:能否准确把握作者行文思路,关系到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是否正确。高中生已掌握一些梳理思路的方法,比如广谱性的中心句法、关键词法、关联词法,议论文独有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三阶段法”等。本文多数段落间有标志词,段落间关系比较明显。比如第一、二段间有“但”作标志,显示出作者提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为突出“拿来”服务的。再如第二、三段间“当然”标志上下文间为让步关系,貌似转而说“送去”的益处,实则解析一味“送去”的害处,仍是强调“拿来”。

2.课堂阶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具有独特性,它以其他任务群的完成为依托,又能促进其他任务群更好完成,课堂教学以本任务群为主体,可最大化利用文本,实现课堂高效,化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

语文学科的思辨能力不同于数理性思辨能力,属人文思辨力,有三个特性:思考的结论“通常具有较大的争议性”、维护所主张的观点的主要说理方式是“对所主张的观点进行保护性解释和说服性论证”、思考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鉴别和选择一个最佳的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 。人文思辨的特性决定了培养人文思辨能力必须以良性的沟通与对话为基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自由,所以教授本文的首要任务是搭建文本、学生、教师三者间的平等对话平台。三者最基础、最直观的共享资源就是组成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教学中,首先帮助学生运用直觉思维接受和理解语言文字、具体形象,甚至是标点符号、段落形式等,再领会和推断文章所含的思想、价值观念,最终升华自身精神世界、进行价值判断。

完成思路设计③:用概念法和比较法,借“送”“拿”两个动词,弄清三个主义与三种行为的区别。

解析:议论文写作是运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运行过程,其中概念是完成命题、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解决“是什么”问题。只有“是什么”解决了,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简而言之,议论说理,概念先行。阅读之于写作在思维上恰好是一个“概念先行”的逆向过程。长期以来,本文教学忽视对概念的厘清,把“闭关、拿来、送去”三个表示动作的动词混同于“闭关主义、拿来主义、送去主义”三个表示观点、作风的名词,导致层次划分和段意概括出现分歧,文章思路模糊不清。解读本文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分清两个范畴的词语,借助第1-6段中高频动词“送”“拿”,定义三个主义。

不重视对文章核心概念内涵与外延进行解释,是中国论文从古直至民国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后世阅读困难。《拿来主义》自选入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对其思路的理解始终没有定论,其原因主要在此。所以厘清概念,有助于解读思路。厘清概念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概念意识,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完成思路设计④:梳结构,理思路。

梳理段落结构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而梳理思路有助于理解内容、把握主旨。本文第1-6个自然段中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去、拿来、抛给、抛来、送来等概念交错出现,只有辨清它们内在关系,才能剥茧抽丝,明白作者意在何处。自第7段起,概念比较单一,围绕“拿来主义”谈其内涵、方法、意义、执行者素质,不会产生凌乱感,表意单一、清晰。

正文部分依次出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闭关主义一言带过,送去主义与拿来主义有支撑内容。关于送去主义,第1段以三个社会事件为“送去”行为画像,第3段分析“送去”微利巨弊。关于拿来主义,第2段、第5段、第6段提出“拿来”的主张,最后四段解析“拿来”的方法、意义。再借助文题、关联词等信息,可领悟出先生表面跳出议论文写作的三段论窠臼,实则既尊重人们认识事物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又利用合于逻辑的“破立”结构打破固定模式,增加文章新鲜感、启思度、说服力。文章指出闭关主义导致落后挨打、送去主义导致亡国灭种,分析由“闭关”改良为“送去”,结局由挨打演進为招致“送来”、亡国灭种,委婉地告诉读者闭关、送去都是被动的,只有主动、开放的“拿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经过思路梳理,在看似纷繁的众多概念中,核心概念“拿来主义”赫然而出,作者的匠心、思维的缜密、思想的深刻可豁然领悟。

完成思路设计⑤:分析论证过程,训练思维能力。

解析:标志法,阅读教学中抓关联词,可以使学生发现隐藏在关联词背后的深意,加深文本理解,提升学生阅读品质。关联词语在议论文中效果尤其独特,不仅具有提升文章思维的清晰度、饱满度的作用,而且还能显示思维界限。可以说关联词就是作者思维的标记,把隐性的灵活性、深刻性、概括性等思维品质显性化。例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之“所以”,属因果思维标志,使论述自然流畅,逻辑水到渠成,突出重点,令读者印象深刻。

无标志法:通过对具体内容的解析、比较,探寻逻辑关系。比如,从“拿”与“送”的角度解析四种主义实质,闭关主义(不送不拿)、送去主义(只送不拿)、送来主义(只受不拿)、拿来主义(又送又拿),对应作者对前三种批驳、后一种赞成的态度,理解通过批驳极端思想,为树立拿来主义的思想做铺垫的比较思维、因果思维,感悟逻辑拓展写作思维的空间,对错误观点批驳,解决读者的疑惑,凸显作者敏锐的视角。

完成思路设计⑥:质疑、探究本文主旨,培养思辨能力与整体阅读理解的习惯。

解析:《拿来主义》的主题一直为研究界与语文教育界争论, 有文化遗产说,外国文化说,物质与文化说,对外沟通、交流的文化意识说等。笔者认为教学中无须确定哪种观点是对的,可以引导学生为自己赞成的观点辩护,甚至解析出自己的独家观点。培养学生阅读中以文本为核心载体,把作者思想生平、时代等因素综合起来解读文章的整体阅读习惯和尊重文本意识,培养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培养勤思善想的思维习惯。

对本文主旨理解帮助较大的资料主要有两个:第一,《且介亭杂文·序》。先生认为文章“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编年有利于明白时事”,在现在这么切迫的时候作者要“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作者为未来的文化写作是很好的,更要为现在抗争,“因为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第二,时代背景。先生的杂文属于时评性的文章,能否准确掌握时代背景成为能否准确理解文章的关键之一。结合《且介亭杂文·序言》理解鲁迅杂文写作意图,再与《论旧形式的采用》作比较阅读,学生完全可以弄清背景问题。教师课堂上归结背景时尽量用陈述性语言客观描述,避免加入主观性归纳、判断导致学生的理解、判断权被剥夺。

完成思路设计⑦:找茬挑刺,寻找《拿来主义》写作上的问题。

解析: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特别是经典文本教学,常态是教师“跪着”教,学生“跪着”学,无法与经典对话,更无法对经典进行批判。人无完人,文无完文,经典同样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乃至可能错误的地方。比如“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生的这个观点是有待商讨的。先生这样说,是针对前文中“吓怕了”的情况,带有鼓动的成分。从客观考虑“拿来”是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首先要在拿来者能控制的情况下才能先“拿”再从容分类处理。如果拿来者控制不住拿来的,反被其吞噬了。

学生受生活经验和阅读量的限制,可能很难发现教材、教辅中既存错误,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具有创新性视角的相关阅读材料,分享阅读、相互启迪,共同寻找教材或教辅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真相”, 摆脱阻碍创新能力的盲从权威心理,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以疑激辩。

3.课后阶段:以思辨训练为重点,综合完成各学习任务群

完成思路设计⑧:讨论“拿来主义”适用范围与时代,撰写小论文《探析拿来主义适用期与适用范围》,培养学生反思思维、发散思维。

解析:议论文是最具实用价值的问题,对于学生思维训练与思想提升具有十分大的价值。这一环节可以把课堂内外整合为一体,获得学以致用的效果。拿来主义推而广之,它谈论的是如何处理新与旧的矛盾以把握现在、发展未来的问题。使用者只要具备拿来主义者的素质,能正确把握拿来主义原则和方法,这个具有科学性和哲理性的观点能在各个时代、各个领域为我所用。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涵盖新课标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等多项素质要求,体现教学理念的发展,是构建现代语文教学体系的起点与归宿。在新理念指导下,不变的是经典课文,需要改变的是教学目的、侧重点、方法策略等,只有应时而动,观念先行,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功能,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③朱晓进等编.《鲁迅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2011年版。

④袁良骏.《杂文的概念与鲁迅的杂文观》,《齐鲁学刊》,1992年第5期。

⑤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⑥朱晓进等编,《鲁迅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⑦鲁迅.《且介亭杂文》,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⑧谷振诣.《青少年思辨能力的培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⑨余党绪.《祛魅与祛蔽: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思辨读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通联: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拿来主义杂文主义
新写意主义
画与理
近光灯主义
关注文本解读浅谈《拿来主义》背后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行走50国深思对西方“拿来主义”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拿来主义》教学案例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