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研究

2019-08-26张玉兰王克婴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张玉兰 王克婴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法 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张玉兰,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王克婴,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87

在知识经济、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不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所带来的差距越来越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日渐重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聚集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是重要,引人关注。其具体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和认同本国的思想政治,树立本国统治者所认可和提倡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内容,培养一批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本国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理念存在异同,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各有千秋,而我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主动了解和学习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同之处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设置相关课程

两国都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通过接受相关系统的教育,对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生活、道德价值等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

我国政府明文规定高校必须设置相关课程,规定了统一的学习内容,各个高校都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一些基础课程。并且制定学分制考核规则,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政治、国情以及当今世界的形势,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政府没有设定统一的课程,各个州,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设置通识课程,各个高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

西方经济学,美国历史,职业道德和社会研究等,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历史的相关内容,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国家公民。

(二)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两国高校都在学校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压力,调节不良情绪。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针对大学里发生的不良事件,政府以及高校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设立了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和组织,对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教育,组织了一些主题活动,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月,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切实践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美国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成熟,在学校设立相关心理辅导机构和课程,及时帮助学生解惑答疑以及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通过集体上课、单独辅导、召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包括组织学生一起参加演讲、观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

(三)重视校园文化的感染教育作用

两国高校都比较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将政治观念、道德情操、传统文化以及行为规范等内容有机融入学校校规、课堂以及其他校园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中。在我国,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园媒体、校园建筑,环境卫生、绿化环境以及在教室墙上有意义的名言警句等都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道德观念,无形中对学生渗透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标准和底线。美国高校同样是在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方面建设校园文化,对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风校纪等方面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加强对图书馆以及教室的建设,力求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经常开展一些涉及政治、文化、宗教等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就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辩论,在讨论中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选择。总而言之,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的建设,都蕴含了两国教育目的以及所提倡的价值观,都对学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道德品德甚至是政治态度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法

两国高校都比较重视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设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军事训练等,如志愿者服务、参观各种博物馆、革命纪念地等。例如,我国一些高校明确规定学生在寒暑假参加不同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乡下支教活动、革命纪念地学习、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等,并要求上交社会实践报告阐述自己的感想与体会。美国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包括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包括总统选举、环境保护活动以及争取黑人权利活动等,社会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募集资金等慈善活动。

二、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教育制度等的不同决定了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存在差异

我国高校专门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课程,政府统一规定了课程的教材、课时以及学生的学分,配有专业教师。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课程,而是与其它课程相结合,渗透入其它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政府没有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两国高校主要以课堂为载体,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高校主要是以课堂灌输为主,忽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教师这一外部力量通过课堂向学生讲授内容,学生被动接受,授课形式单一,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认可度较差。美国采用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进行隐形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在小组讨论、情景再现中体会感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会导致学生知识理论不全面,不系统。

(二)宗教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同

我国是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因而在我国高校教育中不存在任何宗教教育的形式,学校会尊重学生的信仰,但提倡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的头脑,禁止任何宗教的宣传。而宗教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渗透在美国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公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标准等,公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信仰。在高校里宗教具有较大的组织能力,各宗教组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教育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宗教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形成迎合社会发展的政治观、价值观等。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结合力度不同

在我国,高校与学生家庭的结合力度较小,家长比较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较少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情感等,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力度较少甚至严重缺乏。例如,近年来高校校园贷的出现导致部分学生走向极端;学生由于不适应大学“小社会”的情况,而产生厌学心理。同时,高校与社会的结合度也不够,例如,我国虽然也开设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文化设施,但主要是为了盈利,学校与这些社会机构联系较少,获取的机会不多,只有少部分同学有机会参观学习。美国的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比起学习成绩,他们更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术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問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对学生政治立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美国,学生可以免费参观英雄故居、文化遗迹等,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机会,并记录学分成绩,例如组织学生去社区服务或者去各种形式的机构去义务劳动。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比较,了解到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差异,带来的效果也有所差别,我国高校相关教育发展缓慢不完善,需要积极主动学习,借鉴经验。

(一)坚持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

我国高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也应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教育内容,提高认可度和学习兴趣。也可以加强隐性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良好师生感情以及校园管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同时学校要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宣传先锋模范的事迹,学生通过向具体、生动的形象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同时,通过设置专业课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将这些内容全方位地渗入各个专业课中以及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感受,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等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二)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零零后”已经进入大学,他们相较于“九零后”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主体观念较强。面对性格特征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的方法也应有所调整。首先,必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确保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准则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差异性,采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实现枯燥的填鸭式的课堂变为教师与大学生良性互动平台的改造,师生之间相互平等,以讨论的形式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育模式。教师及时答疑解惑的同时,尽量不要摆明自己的立场,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而逐渐形成内在的行为习惯、价值准则。

(三) 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导力量,是整合家庭和社会力量的桥梁和纽带,家庭是重要参与力量和基础,社会是重要支持力量和依托,三方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

1.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基础性以及早期性,家长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与学校密切联系沟通,不能把教育学生的任务全盘托给学校,热心学生教育工作的家长们可以自觉组织成立相关的委员会,帮助学生组织日常实践活动等。

2.社会具有优化教育环境以及舆论导向的作用。首先,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社会实践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养老院、企业单位、社区等服务性部门设立实践教育场所,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登记和评价,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教育机制。其次,积极正确地发挥社会公共舆论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

3.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和贡献,充分发挥社会所提供的一切资源对学生渗透相关知识,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各种博物馆、革命圣地,与一些组织及企业密切联系,争取学生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要争取学习机会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四)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快速发展,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时,也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教学途径多样化。例如,高校可以开设网上公开思政课、全国高校思政课等,方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校也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校园媒体宣传校园文化、时事政治以及先进道德模范事件等。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冯益谦.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1).

[4]陈婧,刘新春.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J].高等教育,2015(11).

[5]袁建生,江晓平.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J].前沿,2007(6).

[6]张友文.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J].党史博采,2015(3).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