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研究
2019-08-26蒋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产业融合 渔业 政策创新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湖南省2018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2018B788。
作者简介:蒋瑀,湖南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中图分类号:D9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84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由于历史原因,城乡融合在我国还有很长的发展路程,其中产业融合是城乡融合的重要方面之一,作為我们国家的战略性产业之一的渔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随着十三五战略的推进,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渔业的第一产业发展庞大,为渔业转型升级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岳阳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前景广阔,渔业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对岳阳的城乡融合起到推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岳阳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
岳阳市位于江南洞庭湖之滨,为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岳阳现代渔业总产值逐年增长,是拉动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一) 岳阳市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岳阳市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连接城乡发展更为密切,城市的发展带动乡村地区更高效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例如产业发展不均,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岳阳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据岳阳市统计局统计,2018年岳阳水域滩涂总面积约 471.98万亩,可养水面约 133万亩,渔业总产值约107.8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由于岳阳在资源和水域环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驯养的特种水产品如鳝、鳜、大口鲶、绒鳌蟹等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岳阳湖泊渔业资源丰富,实现渔业产业发展,可与岳阳小城镇地区对接,小城镇发展是农村发展之首,实现城乡地区综合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紧密联系,带动岳阳市城乡融合,使城乡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收益。
(二)岳阳市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
2018年岳阳市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约38万吨,比上年下降约5.88%。其中:猪肉产量约36.5 万吨,下降约7%;禽蛋产量约5.98万吨,增产约2.6 %;水产品产量约49.88万吨,增产约4.6%。 由此可见,在第一产业中,水产品的增产最高。2018年岳阳渔业总产值约107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6.98%,成为推动第一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20个农业特色产业小镇中有钱粮湖、鹤龙湖、黄盖湖、陆城4个渔业小镇,稻虾轮作种植面积约30万亩,近3年平均增幅约在29%以上,特别是华容、临湘、君山区发展迅猛。岳阳市积极探索,总结多种创新模式,例如在发展岳阳渔业的同时,推进渔业与休闲垂钓、餐饮、农家乐等相结合,推动了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实现渔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融合,通过多样化的产业模式,使农村与城市地区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岳阳市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岳阳市积极投身于渔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是随之带来潜在的问题也影响渔业发展。渔业龙头产业较少,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弱,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关系不够紧密,造成企业规模扩大缓慢,养殖户收入增长缓慢。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共发展、共进步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关系。目前,我市渔业虽与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相互交融,但对于渔业文化挖掘不够深入,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使得渔业发展综合性及效益性不够明显,同时,由于一些农民存在盲目性和积极性,以盈利和利润为上,服务意识、服务质量较差,使得渔业发展缓慢。
二、岳阳市政府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创新
岳阳市政府积极对全市渔政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渔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主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县域三产融合以及科技和人才支撑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政策创新。
(一)岳阳市在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政策创新
渔业合作社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注册的渔民专业合作社约有 320 个左右,共约8298 户社员,参合率约为 34.89%,年产值约达 24.56 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 31.93%。同时,岳阳市积极投入现代渔业的生产建设。例如岳阳市华容县田家湖渔场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国家黄颡鱼种质资源场,是中南五省最大的鱼苗繁育场,湖南农大和上海海洋大学等大学院校学生定点实习单位与实验基地。为了积极稳妥的做好后续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养殖业发展,岳阳市以乡村振兴、绿色渔业发展为引领,有效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 岳阳市在促进现代渔业产业县域三产融合政策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服务业等于渔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现代渔业基本内容不同于传统渔业,产生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现代渔业。按照英国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在他的著作《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提出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分类依据,可将现代渔业划分成一、二、三产业。首先是第一产业,以渔业生产为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的延伸,主要是渔业产品加工,以及水产品运输,包装和水产品养殖所需要的饲料加工业;最后是第三产业,是以渔业为主题的服业,例如“鱼”主题的餐饮服务业,观光旅游业,休闲娱乐业,还有水产品贸易业等。现代渔业不断的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应该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国家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岳阳通过立足特色资源,提升科研实力,融合产业发展这一系列举措,积极构建以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为中心,水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休闲渔业为目标的现代渔业综合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岳阳市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洞庭湖现状研究,积极研究品牌文化建设,在养殖业上提倡实施无害化绿色养殖,提高渔业产品品质,以品质创收;在加工业上,更加注重特色产品的研发,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利用洞庭湖滨岸滩等有利地形和洞庭湖的历史文化,打造休闲渔业和水产餐饮业。
(三) 岳阳市加强现代渔业产业科技与人才支撑政策创新
岳阳市建立了一系列渔业发展科技支持体系。集合岳阳地区高校、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渔业方面人才作为技术骨干,来开展一系列渔业专业合作培训,对社员专业技术进行指导,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积极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健康养殖技术。如鹤龙湖、新泉、岭北、南湖等地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和配合下,已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约有12期,接受培训渔农约650人次,很多社员已成为养殖能手。同时组织引导社员研究市场信息、外出观摩学习,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农。如洞庭黄龙原生态水产养殖合作社高度重视新型渔农队伍建设,聘请水产高级工程师担任常年技术顾问,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技术人员,定期对社员开展技术培训。
三、岳阳市政府在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评估
岳阳市政府在现代渔业产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渔民生产面临社会保障体系及基础设施供给力度不够、先进科技及人才投入等困境。针对存在问题,应立足现状进行有效分析。
(一)岳阳市政府在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務供给均等化政策评估
公共服务一般意义上是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工给和再次分配。因此,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会受到城市资源饱和度的限制。基于岳阳市交通、医疗卫生保障、教育、生产生活资料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分析状况可知,岳阳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资源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渔民增长数量逐渐增加且生产方式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公共资源,造成公共资源紧缺。虽然有一部分渔民表示放弃渔业经营或者渔业生产方式,但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且缺乏经营其他行业的经验,真正意义上放弃渔业工作少之甚少。因此,造成行业间人员流动困难。
第二,岳阳市的资源配给虽实现地区覆盖,但有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生产生活资料、医疗、教育、交通等仍然处于落后,岳阳市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严重缺口,渔民的服务需求不足,限制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二)岳阳市政府在现代渔业产业融合促进县域三产融合政策评估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 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近年来,岳阳市的产业融合效果还不够突出,渔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不强。为此,提出以下两点:
第一,农村一、二产业联动中,渔业产品加工的相关企业和渔民之间没有建立密切的利益联接,企业与渔民的协商合作层次不高,对接不够,导致供给关系不稳定,本地农民增收不明显。其中,以休闲渔业为代表的三产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更为薄弱,农民得到的产业利润较低,极大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
第二,涉及渔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财政投资比较分散,尚未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力。由于岳阳有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极大的增加了发展渔业二、三产业的社会成本。
(三)岳阳市政府在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政策评估
科技与人才是渔业产业融合发展重要的支撑要素,但岳阳在发展渔业产业方面,对科技和人才投入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岳阳虽大力推进水产科技进步,但科技研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及时顺应渔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并且对渔业质量检测不到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和渔业环境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加快水产科技体系改革,解决好水产科技与渔业科技“两张皮”的问题,通过科技兴渔战略带动渔业产业化发展。
第二,受机构改革影响,近几年全市从事渔业水产研究的大学毕业生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老龄化现象突出,相关专业人才紧缺。岳阳相关地区如华容、汨罗等地区承担了县级鱼病防治站项目且在今年基本竣工,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渔业水质监测、鱼病防治和检疫作用等不能发挥项目的更大效益,给渔业发展带来挑战。
四、政策建议
渔业是岳阳市的一大优势产业,渔业的发展影响着当前整体经济的增长,也影响着渔业供给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渔业建设的发展。若在渔业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三产融合、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方面提高相应的保障机制,岳阳市渔业就能提高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岳阳市渔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一)完善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保障机制
第一,积极运用大数据、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岳阳市渔业产业融合在发展的进程中,虽取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要促进岳阳市渔业更高效的发展,应积极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渔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实现智能渔业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建立岳阳市渔业大数据的规范标准,与岳阳市政府形成数据资源共享,促进岳阳市渔业产业融合高校发展,使岳阳市渔业朝着稳固、先进的方向发展,为岳阳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高保障。
第二,建立健全疫病防控及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加强岳阳市水生物疫病风险评估及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岳阳市水产养殖的健康。对病死养殖水生物进行无公害处理,坚决防治疫病风险传播。加大力度对水生物苗种进行产地检疫。并且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绿色、健康的市场环境。要注重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紧密把握乡村振兴大方向。形成健康养殖、绿色发展的新型现代渔业。
(二)促进现代渔业产业融合县域三产融合的保障机制
第一,注重市场的效应,提高渔业产业与市场的融合互动。渔业产业的发展根本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岳阳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仅要提高渔民的直接收入,还要注重运用品牌效应和文化效应提高二、三产业人员的收入。
第二,进一步加深渔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岳阳市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导向和福利倾斜等措施,集约配置农村缺乏的资源、资本。并将技术和宣传推广到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和相关服务业。同时要实现渔业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促进渔业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如码头,港口等互联互通,形成“渔民-市场-产业”互动融合的局面。
(三)加强现代渔业产业融合科技与人才支撑保障机制
第一,投入科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科研装备及科研考察团队。加强企业技术研发及升级,创设科技创新型企业,树立企业与渔民共进步、共发展的理念。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最大限度的投入渔业科技建设,创设基地平台,形成多元化渔业投入格局。
第二,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推动渔业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环境改革, 造就一批渔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尽快形成一支达到国际前眼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鼓励渔民与企业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并且鼓励渔民积极学习,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渔区实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孙娟.三沙渔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海南大学,2016.
[2]郭丽,李朵.科技创新对渔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研究——基于辽宁省渔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34(3):14-19.
[3]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2):43-44.
[4]王波,韩立民,倪国江.产业结构改革下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研究——来自面板门槛模型的解释[J].农业技术经济,2019(4):132-144.
[5]孙瑜,慕永通,徐涛.乡村振兴背景下渔业产业的成本效益和价值链研究——以山东省扇贝产业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40-46.
[6]赵蕾,孙慧武,蒋宏斌.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新型渔业經营主体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46(3):162-172.
[7]赵文杰,沈佳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渔业”转型及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84-85.
[8]全国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大连举行[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