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铃木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诊断与防治

2019-08-26孟继森杨泽宁祖国浩毕雄鹰景玉琴姚宗国

天津农林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悬铃木若虫虫害

孟继森 ,杨泽宁 ,祖国浩 ,毕雄鹰 ,景玉琴,姚宗国

(1.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果服务站,天津 300112;2.天津农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天津 300384;3.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街办事处,天津 300480;4.天津市滨海新区林业服务中心,天津 300456)

悬铃木属树木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树种,天津地区做为行道树品种栽植,该属包含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二球悬铃木(P.acerifolia)和三球悬铃木(P.orientalis) 3个品种。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Say)隶属半翅目网蝽科(Hemiptera:Tingidae),危害悬铃木落叶乔木,生活及世代繁殖均在悬铃木树种上,最早发现在北美洲的中东部地区,1964年前后在意大利发现后,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地区的悬铃木树种上。该虫害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数量多、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当入侵到新的地区后,迅速形成极为稳固的高密度危害种群群落,严重危害侵入地区的悬铃木属树木。2002年湖南长沙首次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短短几年时间就已遍布至西南、华中、华北、华南等地区,虫害危害势头迅速凶猛。2009年天津市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害虫,2014年天津市武清区大面积发生,静海、宁河等地也相继发生危害。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调查地点在天津市蓟州区东二营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林木种苗集散基地之一,紧邻华北最大苗木批发基地—邦均苗木市场,林木产品覆盖华北地区。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悬铃木种植区为调查对象,圈设虫害危害重点区域,设立7块有代表性标准地块作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监测固定标准地,详细记录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危害及其越冬状况。

1.3 鉴别方法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长约3.5 mm,整体呈乳白色,体型扁平,头兜发达呈盔状,前翅明显超出腹部尾端。停留在树干上时,前翅形状接近长方形,两前翅近基部分别有一明显褐斑,翅脉成网状分布,足细且长。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其整体颜色为浅褐色。其中,1龄若虫体无明显刺突;2龄若虫中胸小盾片具不明显刺突;3龄若虫前翅翅芽初现,中胸小盾片2刺突明显;4龄若虫前翅翅芽伸至第1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具2明显刺突;末龄若虫前翅翅芽伸至第4腹节前缘,前胸背板出现头兜和中纵脊,头部具刺突5枚(图1)。

图1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成虫

2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主要在若虫期和成虫期,该虫大量聚集在叶片背部刺吸叶片汁液。为害后,叶片组织大量失水,叶片正面会布满密集白色斑点,叶片背面出现锈色状斑(图2)。随着成若虫取食量的增加,受害叶片变为黄白色并多数垂挂下来,使植株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受害苗株出现生长缓慢现象。虫害严重时会造成叶片中部枯黄,逐渐整个叶片干枯卷曲,造成悬铃木苗木提前落叶,甚至生长中断,苗株死亡。间接危害是悬铃木方翅网蝽携带危险性病原微生物并引发严重后果,如在欧洲发现其为甘薯长喙壳菌和悬铃木叶枯病菌的传播媒介,此外经悬铃木方翅网蝽刺吸后会增加其他感染,如悬铃木溃疡病等。

图2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状

研究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越冬场所包括树皮下、林下落叶及杂草,一般成虫主要在树干中部和下部树皮内侧越冬,虫口密度极高。杂草丛生的林地是造成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管理较好的林地,地面无杂草落叶,几乎无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

3 综合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涉及林学、植物保护等多学科,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还应将多学科联系起来,合理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提高虫害防效。

3.1 检疫与虫情监测

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应从引进、运输苗木时开始,做好检疫工作,从源头切断悬铃木方翅网蝽虫害的传播,特别从疫区调运树木时一定要严格把关,杜绝携带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苗木进入,或就地销毁,切断疫情传播。加强对疫区的监测,利用4月上旬前后害虫开始活动和产卵的生物学特点,及时对虫情进行监测,为预防虫害爆发提供科学依据。

3.2 化学防治

可用40%氧化乐果进行防治,也可用1.2%苦参碱·烟碱EC、8%噻虫啉悬浮剂等药剂防治。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采取树干注射法施药,在若虫大量孵化期防治效果较为显著。每株树注射用原药量按树木胸径而定,胸径25 cm以上的为5 mL·cm-1,防效达95%以上。

化学防治具有局限性,由于悬铃木树体高大,枝叶繁茂,不利于叶面喷洒药物,树冠喷雾也会导致药剂喷洒不均,无法准确喷到虫体;树干注射也不能及时对虫害进行抑制,运用烟雾机喷药则需要考虑天气情况和施药范围。

3.3 物理防治

秋冬季节刮除疏松树皮层、清除杂草等隐蔽物,及时收集销毁落地虫叶等物理防治方法可大量减少越冬虫口数量,有效降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传播(图3和图4)。相关研究发现,温度对1龄若虫影响最大,创造出不利于1龄若虫生存的环境条件可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这一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同。在1龄若虫4月上树之际,对悬铃木树冠进行强力冲刷具有较好的抑虫效果。

图3 未清除杂草等隐蔽物的悬铃木种苗林

图4 清除杂草等隐蔽物后的悬铃木种苗林

3.4 生物防治

目前,我国对悬铃木害虫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悬铃木主要用作行道树,多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栽植,因此应考虑对人类安全的影响。积极推广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进行防治,不仅能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污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多样性。各类蜘蛛、草蛉、捕食螨、猎蝽、螳螂和缨小蜂科寄生蜂等均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天敌,可在栽植悬铃木时合理引进这些天敌。

猜你喜欢

悬铃木若虫虫害
悬铃木树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人工养殖美洲大蠊若虫的肠道消化酶活性研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美洲大蠊幼龄若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悬铃木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