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9-08-26姜勇
姜 勇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大连 116200)
在泌尿系统中输尿管狭窄是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主要发生在输尿管上端、中段与下段部位[1]。引发输尿管狭窄的因素有结石、炎症、先天性等因素,在发生输尿管狭窄后极易发生患侧肾积水的症状,加重对肾功能的损伤[2]。此次研究主要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以下为详情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纳入此次研究44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2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在30~54岁,平均年龄为(42.0±5.6)岁;22例患者组成研究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在30~55岁,平均年龄为(42.5±5.8)岁,将两组患者数据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结果显示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传统手术进行治疗:将肾盂输尿管与患者输尿管中的狭窄部位相连接,通过皮肾进行穿刺,在狭窄部位作切口,将气囊置入其中,并扩张输尿管。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压迫,并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非离断式肾盂成形术、螺旋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等。
1.2.2 研究组:给予本组患者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使用硬性输尿管与钬激光碎石机进行治疗,将其频率设置为2~30 Hz、脉冲能量设置为0.6~4.0 J,液压灌注泵使用德国生产的窥镜,输尿管的型号为F16,并选取进口斑马导丝。
参加此次研究患者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采取截石体位,经尿道将输尿管镜置入其中,然后使用液压灌注泵扩张输尿管口,同时置入斑马导丝,在导丝的指引下在尿管部位插入输尿管镜,值得注意是应控制好灌注的水压,进镜时应缓慢,直至达到病变部位。在输尿管管腔狭窄部位置入导丝,在通过狭窄部位时在导丝的引导之下经过狭窄部位,在经过狭窄部位之后视野变得宽阔,降低了进镜的阻力,直至输尿管达到肾盂部位,然后对其进行扩张,在扩张达到标准之后,在其中置入2个F6输尿管内支架管,在置入约3个月后可拔出。一旦输尿管不能经过狭窄部位或扩张状态不理想时应做孔道,在狭窄位置置入钬激光光线,将其频率与脉冲能量分别设置为10~30 Hz与3.5~4.0 J,尽可能切开狭窄位置的输尿管壁全层,根据手术的位置决定切开的位置。在术后常规防治引流管。
1.3 判定标准[3]。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肾积水症状缓解显著;进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肾积水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肾积水症状改善轻微或没有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组间对比时采用χ2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 论
输尿管狭窄的发病率比较高,伴随着疾病的加重可发展成为尿毒症[4-5]。通过研究证实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较为理想。传统手术虽然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因切口创口较大,所以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增加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不利于术后恢复。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以下优势:①利用输尿管扩张经更直观的对扩张效果进行观察,保证了手术顺利的实施;②输尿管镜前后粗细相同,更利于扩张输尿管;③针对输尿管合并结石等情况通过输尿管镜均可进行治疗。在实施微创手术的过程中实施扩张时采取输尿管镜,适用于输尿管狭窄较短且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在实施微创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手术的方法与流程,并规范使用输尿管镜;②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动作轻柔,以免因暴力因素对机体造成损害,从而不利于术后恢复;③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将水慢慢的注入患者输尿管强中,以免输尿管压力持续上升引发输尿管壁发生破裂的现象;④在置入双J管时,保证其通畅。
总而言之,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较为理想,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得到了临床与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