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与建设路径研究

2019-08-24高嘉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发展至1400多所民办高校,学生数量到500万,意味着民办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想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辅导员工作的新载体——辅导员工作室也成了各大高校创新的法宝。

[关键词]輔导员工作室;培育与建设;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据了解,公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室已经在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建成,这些辅导员工作室从各个方面提高了育人质量,解决了很多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在这些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由于多种原因,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经费来源等方面相较于公办高校都尚有差距,作为辅导员队伍工作载体的辅导员工作室的发展也就较为缓慢。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成败,关乎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

1 民办高校建立辅导员工作室的重要意义

(1)建立辅导员工作室能够促进高校辅导员向更为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进步。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辅导员队伍要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迈进,为了深入贯彻这一意见,各大高校在进行招聘时都提高了要求,并且建立了辅导员工作室来对辅导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促进辅导员们发挥集体智慧,相互促进相互进步。因此民办高校设立辅导员工作室不仅是辅导员工作的载体,还能进一步促进辅导员队伍向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步。

(2)建立辅导员工作室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划分为九个类别,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强化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加强了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中共十八大把党建科学化写到了党的章程中,在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中,辅导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地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关乎辅导员是否能够以高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来引导在校大学生的各项事务,同时促进民办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以及其党建科学性的提高。

2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与公办高校的差异

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培育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在客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的差距,虽然民办高校在近些年已经初步形成了各自的价值目标和追求,但部分高校目前还处在发展的阶段,思政教育也比较稚嫩。辅导员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都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状,有一些辅导员甚至在管理学、心理学领域没有任何涉猎,专业水平不足,建设辅导员们合作的辅导员工作室的难度就更大了。而且,民办高校的思政教育受内部制约,首先,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在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学设置、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从而给思政建设带来一些制约,但是这种制约是可以避免的。其次,民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较公办高校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对于辅导员的帮助产生依赖,这时,辅导员在思想上起到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3 当前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情况

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各民办高校也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探索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深入贯彻全国、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了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精神和江苏省教育工委关于相关工作的具体部署,金陵学院校党委经过前期选题论证、多次方案研讨,成立了多个辅导员工作室,包括辅导员思政业务研究、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开发、工作、交流,其每月举行一词学习沙龙,每年举办一次工作论坛的规定已经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金陵学院每个辅导员工作室都开放了微信公众号以及QQ群,方便学生与辅导员随时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看,金陵学院这次关于建立辅导员工作室的工作是十分成功的。虽然如金陵学院这种国内民办高校已经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学校性质、资金、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种种问题,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还不是那么的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

3.1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缺乏针对性

从整体上看,民办高校施行的建设方法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如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辅导员工作研讨会、辅导员培训等活动,虽然这些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没有根据具体的问题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这些活动较为普遍,大多数只是“照葫芦画瓢”,并没有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来开展具有特点和针对性的活动。

3.2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太过集体化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们工作的载体,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民办高校大多以辅导员工作室的整体工作情况作为评判标准,所以其在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时常常忽略辅导员们的个体差异性,辅导员的素质因人而异,如果忽略了个体差异性这一重要因素,那么工作室的建设可能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

3.3 辅导员工作室的教育内容较为陈旧

虽然各民办高校在这一领域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并对以前的制度进行了改革,但由于种种因素,民办高校的工作室教育内容还是较为落后,对于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都不太重视,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流于形式,存在“只要有就好”的现象,最终使得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流于表面,难以对辅导员素质的提高、工作室的建设和完善等工作起到真正的作用。

3.4 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缺乏创新性

在新时代,“创新”一词当然不仅限于科技领域,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领域也应该创新,可以说,辅导员工作室概念的提出与真正的建成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但民办高校对于创新的追求不应该仅限于此,从目前工作室的教育内容来看,不外乎还是老一套:个人教育、学术讨论、职业培训等方式,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让辅导员的个人工作素质有所提升,但长此以往,不仅教育效果会有显著地降低,辅导员对于这些活动的兴趣也会大大减少。这就需要工作室不断拓宽新的路径,以创新谋发展,用更科学的手段来提高辅导员们的个人素质。

4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路径

教育部思政司《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将高校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分为九大类别,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政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内容。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应围绕以上九个部分深入开展、细化,将学生的问题汇总分类,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教育和指导。

4.1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具有特色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依据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和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就结合自身需要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设立了创业就业指导工作室;吉林动画学院设立了素质与国防教育工作室等。这些工作室的设立都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换言之,设立辅导员工作室需要从本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如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立心理工作室、就业指导工作室等等。不仅如此,在建设道路中,我们应结合现代的手段如QQ群等方式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们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确是为他们着想,并且有更加方便的直接与辅导员工作室交流的途径,反过来促进辅导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辅导员个人素质的提升。此外,根据辅导员的个人特点来设置工作室也是同样重要的,A擅长理论研究,那么就设置一个探讨理论知识的工作室;B擅长和学生交流谈心,那么就可以为B设立一个“知心工作室”。这就避免了缺乏针对性的问题,这种工作室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对于进一步推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正面作用。

4.2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形成联动

大学生的思政建设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置辅导员工作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个人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民办高校的资源相较于公办高校较弱,能够有条件举办的活动也较少,所以民办高校在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時就必须通过创新来解决各工作室之间交流的问题,要发挥各个辅导员个人的特长,在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指导。高校还可以专门指定人员来负责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工作,包括负责传达上级对于工作室的指示和要求,一方面在学生和工作室之间建立联系。

4.3 辅导员工作室要科学管理

建立了工作室,如果不能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那么工作室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民办高校要制定适合本校的辅导员工作室管理制度,要在政策、待遇、激励等方面给予辅导员们落到实处的保障,这样才能促进工作室的工作效率。此外,公平、高价值的评价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制定评价机制的原则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制定的评价机制要保证辅导员的个人素养朝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其要囊括辅导员工作室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内容的质量、数量、反馈等,确保每一个辅导员沿着评价机制去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奖惩措施才能保障辅导员的工作室是否能取得成效,对于表现优异的工作室和个人,民办高校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激励他们再创佳绩,从而能让他们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积极,而对于表现差的工作室或者个人,高校也必须要对他们实施相应的惩罚,对于这些奖惩制度,民办高校还要保证其每一次都要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准确。

5 结语

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如何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学生帮扶等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为了加强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水平,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工作室中,辅导员们可以建立理论研究的阵地、开展日常的实践研究工作,通过交流打造一个优秀的、团结的辅导员团队。从而给予在校大学生真正有效的生活关怀、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指导等。

[参考文献]

[1] 李敏.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探析——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7(06).

[2] 李凡.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10).

[3] 方晶.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构筑高校辅导员成长共同体[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6).

[4] 张锐.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11).

[收稿日期]2019-0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与建设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为例”(编号:PHSZ201810)课题。

[作者简介]高嘉炜(1989—),男,西安培华学院,研究方向: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高校办学运行机制研究
引导支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以高度责任感 做好民办高校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