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

2017-05-18陈晓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民办民办高校

陈晓霞

民办高等教育在不断普及与进步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分类阶段管理的发展。民办高校要站在非营利性角度,不断构建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进而提升民办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文主要针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目前,分类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是指坚持公益性的办学宗旨,将盈利全面用于办学过程中,进而不断顺应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必须要加快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正确发挥出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的建设目标。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有着较为复杂冗长的类型,这也是实施民办高校分类扶持政策体系的关键所在。根据各试点颁布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来分析,可以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具体分成:

捐资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这类民办高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不求任何办学回报,只一心投身于教育事业中,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精神比较突出。同时,捐资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还具有充足的办学资金、高水平的办学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认可度等优势。

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中,用于捐资办学的比重比较小。但是在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中,一些民办高校在思想上也会适当地发生转变。

不要合理回报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这类民办高校也属于“出资保值”型民办高校,政府民众要高度理解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对于不要合理回报且不愿将办学投入用于捐赠的做法,所以这一类学校也是非营利性学校的重要表现形式。

此外,在分类管理实践中,各个民办高校试点地区也要将“出资保值”型高校归入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范围之中,并且要给予同等的对待方式。

总而言之,对于各类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根据自身具体类别形式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体系。可以充分激发各类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参与分类管理建设的热情,并且可以防范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风险,促进扶持政策体系的不断深化与落实,从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运转。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中的问题分析

缺少科学系统的扶持政策细分。在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严重缺少科学系统的扶持政策细分,而且具体的细分程度也存在较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没有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受益群体纳入到扶持政策體系的范畴中。与此同时,企业办大学的普遍性越来越明显。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登记中,演变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可能性比较大。企业办大学与一般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政策需求有着较大的区别,要和最多人受益的政策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区分开来,尤其对于优惠政策和评估等方面。但是,各个高校试点地区并未制定与企业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相关联的差异化扶持政策体系。

捐资办学思想有所缺少。在国家实施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的目标中,要给予捐资办学的民办高校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教学要与非营利性事业同等对待,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政策中,非营利性组织却没有给予民办高校同等地对待方式,并且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导致了用于捐资办学资金和投资办学资金混为一谈的现象。进而严重地限制了社会捐资教育积极性、主动性的提升,对捐资办学事业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此外,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上,捐资办学和不要合理回报办学的民办高校较为趋同,均享用同等地财政优惠政策,并没有单独对捐资办学高校制定出一些鼓励性对策,进而严重影响到了捐资办学和不要合理回报办学热情,不利于未来长远建设目标的实现。

缺乏科学完善的配套制度建设。分类管理改革的目标还体现在根据国家立法形式来确定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和扶持政策,要进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在政府监督、捐赠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等方面。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配套政策建设的实施。但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具有较强的影响因素,教育领域尚未能很好地予以解决,而且配套制度建设是一个较为漫长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

实施区分化扶持政策体系,提升公共资金的稳定性

对于像捐资办学和不要合理回报办学的民办高校来说,要实行区分化扶持政策,必须要确保公共资金风险高度的防范水平。

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在公共财政扶持方面,一些试点地区都设置了专门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非常有必要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施区分化扶持政策体系,根据捐资办学和不要合理回报办学来分别设置专项资金分配的因素指标,以更好地避免公共资金的合理配置与优化。

要确保相应的扶持资金合理流向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中,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和品质,切忌将全部资金都用于企业之中。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基础上也可以对企业予以一定的扶持。因此,在区分化扶持政策体系中,确定出科学合理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服务对象,要投入到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建设中去。

制定捐赠办学支持体系,强化分类管理

要在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要将捐资办学作为一个具体的类别进行规划,建立起专项扶持政策体系,确保捐资办学的独立性,不断强化政策的激励性、辅助性。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机制,加大对于捐资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发挥出试点地区的激励、引导作用。

在试点地区的扶持政策的体系构建中,要予以捐资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一定的倾斜,要对实施捐资办学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办学集体给予高度的鼓励与扶持。此外,要不断优化捐赠途径,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实力较为雄厚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来进行办学。在捐赠者同意下,可以适当引入公益信托机构,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教育捐赠的长效发展。

推进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建设

建设国家级示范性学校,首先可以增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示范性、辅助性,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并且促进与其他民办高校的协调运作。其次,对于部门协调配套政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与财政、民政以及税务等部门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要在教育扶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而实现国家级示范性学校发展建设的远大目标。

综上所述,加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已经成为了发展建设中的必然趋势。因此,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要对捐资办学和不要合理回报办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将其合理区分,不能同等对待。要充分发挥出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民办高校的生命力,从而实现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民办民办高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及处置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刍议——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我国高校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