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肝素联合预防性抗凝 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效果观察
2019-08-24郭晓良李树玺
郭晓良,李树玺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湖南 娄底 417000)
临床上,复发性流产属于一种常见产科疾病,是指和同一性伴侣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现象[1]。该疾病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染色体异常、遗传血栓倾向、免疫功能异常、生殖道感染、母体生殖道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等,还有50%~60%的患者为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2-3]。该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均产生了明显影响,亟需及时寻找有效方式来改善妊娠结局[4]。本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采用阿司匹林与肝素行联合预防性抗凝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均显示为阴性;②夫妇染色体均正常;③不存在用药禁忌症。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栓史;②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存在甲状腺疾病、糖尿病;④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畸形;⑤药物过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8.56±2.18)岁,自然流产次数2~9次,平均(3.15±0.89)次;对照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67±2.13)岁,自然流产次数3~8次,平均(3.09±0.75)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肌内注射20 mg黄体酮(国药准字H41021493,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1000 U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国药准字Z42021971,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14 d,妊娠10周之后用药停止,改为给予患者口服10 mg黄体酮胶丸(国药准字H20031099,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2次,一直到妊娠12周。
观察组:每天给予患者皮下注射5000 IU低分子肝素钙(国药准字H20060191,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或者静脉滴注75 mg肝素,每天1次;给予患者口服75 mg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37024011,山东绿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天1次,一直到妊娠12周之后,肝素停止用药,继续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一直到妊娠20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监测,以此来对胚胎生长情况进行了解,妊娠7周时行超声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妊娠结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瘀斑以及凝血指标异常;妊娠结局判定标准为:若妊娠12周以上,且胚胎良好发育,则为妊娠成功;若胚胎停止发育或者出现流产现象,则为妊娠失败[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妊娠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66%)对比,观察组(88%)妊娠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907,P<0.05),见表1。
表1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n(%)]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为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58,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 论
临床研究显示,复发性流产和血栓前状态具有密切相关性,由各种原因引发的血栓前状态最终均会导致纤溶功能降低和凝血功能异常增高,也就是形成血液高凝状态[6]。血液高凝状态会明显改变子宫胎盘部位的血流状态,促使局部组织形成微循环,出现胎盘梗死灶,进而导致胚胎缺氧缺血,最终出现流产或者胚胎发育不良现象。现阶段,阿司匹林联合肝素抗凝疗法在复发性流产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66%)对比,观察组(88%)妊娠成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司匹林联合肝素抗凝疗法能够明显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具有改善妊娠结局的效果。其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为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进一步证明了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究其原因,阿司匹林能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对血小板活性进行抑制,有效预防微血栓形成。肝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同时还能对补体活性进行抑制,对滋养细胞的侵袭力和发育能力产生影响,促使胎儿缺血缺氧、胎盘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除此之外,肝素不会从胎盘中通过,不存在致畸作用,不会将胎儿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
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采用阿司匹林联合肝素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利于改善妊娠结局,且用药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