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2019-08-24陈颖洁

医药前沿 2019年18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气道

陈颖洁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机械通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探寻一种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分析了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 月—2018年10月期间,从我院挑选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60例,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选取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人数与女性人数比例为16:1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1个月、最大年龄为7岁、年龄平均为(3.25±0.6)岁;观察组男性患儿人数15例,女性人数为15例,患儿最小年龄为1个月、最大年龄为6.5岁、年龄平均为(3.33±0.46)岁。在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之间,P>0.05,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保持呼吸道畅通、糖皮质激素以及机体内环境改善等参股治疗。对照组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其中鼻导管吸氧治疗的呼吸机仪器的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0.5L~1L[1];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呼吸机仪器相关参数设置为:吸入氧浓度,40%~90%;氧流量设置为4~12L/ml;气道压设置为0.3到0.6kPa[2]。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指标,即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展开比较分析。

治疗效果。完成治疗6~12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完成治疗6~12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完成治疗12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

本论文所涉及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分析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0.00%(P<0.05),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效果(例)

2.2 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s)

表2 各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s)

组别 病例数 PaO2(kPa) t P SaO2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82±1.04 1.07±1.29 20.269 <0.05 0.56±0.049 0.94±0.042 41.635 <0.05对照组 30 5.82±1.06 3.09±1.37 11.144 <0.05 0.55±0.053 0.91±0.035 40.079 <0.05 t-0.001 7.591 - - 0.979 3.880 - -P->0.05 <0.05 - - >0.05 <0.05 - -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病症之一,婴幼儿为该病症的主要发病人群,同时属于导致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由于小儿重症肺炎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可合并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所以临床中多采用机械通气展开治疗,但机械通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属于一种患者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展开的通风方法,其优点可表现为无创、简便、易操作以及的并发症较小[4]。从本文研究结果可获知,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0.00%(P<0.05)。李德东[5]通过研究获得了与本文类似的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00%、88.00%(P<0.05)。

综上所述,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应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气道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