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宝藏》节目场域创新表现

2019-08-23李斌玉王静

新闻前哨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成性国家宝藏场域

李斌 玉王静

[摘要]《国家宝藏》在2017年年底一经播出,便取得了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更是被冠以开启了“古典文化综艺元年”,这样一档现象级的电视节目,究竟好在哪里?本文借用布尔迪厄场城理论,主要以场城的生成性为着眼点,结合节目《国家宝藏》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此透视媒介场域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场域 生成性 国家宝藏

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布尔迪厄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适合于各学科的“场域理论”。近年来,场域理论更是引入了传媒学科,成了媒介研究的新范式。

所谓场域,主要是指特定社会空间中的各个行动者的相互关系网络。场域基本上是靠社会关系网络表现出来的社会性力量维持和相互区别的。例如,政治场域是靠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网络;经济场域是靠在某一个特定社会空间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等。因此,媒介场域可以理解为在媒介领域内各行动者的相互关系网络,如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报刊、杂志、电视等)的关系网;新闻、电视节目、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的关系网。

一、场域的生成性

场域作为变动不居的场所,它是行动者运用自身资本进行斗争、且不断调适自己策略的场所,场域具有生成性和不断再生产的性质,或者说场域的运作和更新具有明显的经济市场的性质和特点,正如布尔迪厄所言“行动者对于其社会地位的态度,显然不是孤立地单纯依据本身资本的自我判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造成这种社会地位的资本状况,同相关的其他行动者的资本状况和社会地位加以比较,也就是在动态的相互关系中,在生成性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和更新自身社会地位。这样一来,场域中的社会地位就不是单纯的固定不变结构中的一个点,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具有自我生成和更新的力量。”网络媒体这位新成员的加入,并没有使得报纸、杂志和电视等传统媒体退出媒介场域,而是走向了新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這一点充分说明了场域是在斗争中存在、发展和更新的。所以,不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任何一个媒体要想更好的维持下去,只有靠行动者不断的创新,不仅要从思维上、战略上创新,更要从具体的节目实践中实现创新。本文以小见大,从《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的创新来看整个媒介场域的生成性。

二《国家宝藏》的创新表现

《国家宝藏》对自己的定位是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旨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换句话说,也就是《国家宝藏》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容取材上的扩展

《国家宝藏》是以博物馆的文物为创作基础的。其实对于文博领域的探索央视从未停止过,早在2005年10月中央一套就播出了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首次倾力合作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在2012年元旦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了央视与故宫博物院再次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在2016年1月7日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了故宫90周年的献礼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10月4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国宝档案》中也有关于故宫的特别节目如《探秘紫禁城》、《故宫往事》,经过以上简单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央视之前对于文博内容的发掘主要局限于故宫博物院,而2017年这档《国家宝藏》是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的成果,这可以说是节目主要内容即文物在来源范围上的扩宽与创新,从一家博物馆到九家博物馆。

(二)多种节目样式的创新组合

同样是对故宫博物院国宝重器的表现,其实这些作品或者节目在视觉呈现上本质上离不开文物本身(物质形态)、史料知识故事(情景再现)、情感思想这几个要素,区别就在形式表达上。大体说来,从《故宫》到《故宫100)》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要采用专题纪录片的形式,即围绕一个主题或者一个主体制作专[]的影视作品,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围绕故宫工匠们为了准备大庆而修文物的事情,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而《故宫》是以故宫为主体,从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讲述。《国宝档案》采用的是电视栏目的形式,即以主持人任志宏演播室讲述为主,辅之影像资料、情景再现、专家点评,最大特点是在介绍国宝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同时,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而《国家宝藏》采用的是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可以说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们既能看到像《国宝档案》主持人演播室形式,其中张国立就在节目中作为001号讲解员串讲整个节目;又能看到像户外真人秀的形式,如第三期河南博物馆第二件国宝骨笛的守护人蔡国庆和蔡轩正外景VCR中就是采用敲门嘉宾住所,递任务卡片的形式,仿佛看到了《爸爸去哪儿》的身影,此外明星的加盟以及博物馆外景录制等也为节目添加了真人秀综艺的元素;也能看到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表现文物修复者生活与工作这样的微小叙事,如第四期中第三件国宝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壁画的今生守护人就请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现场简单演述清理一幅壁画临摹的作品的过程;另外还能看到像《故宫》纪录片的形式,擅用专家点评、讲述或者历史文献、影像资料佐证,在《故宫》第十集《从皇宫到博物院》中就既有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等官方人员的讲述,也有当时涉及的历史人物后裔的叙说如溥仪的弟弟溥任(87岁)、原清室善委会顾问吴瀛长女吴珊(91岁)等,也有专家学者的点评如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蔡乐苏、著名书法家启功(93岁)等,在第6集《故宫藏瓷》一集中就有像《雍正帝起居注》、《雍正六年造办处活计档》等的文献征引,还有海底打捞沉没商船外销瓷的影像资料,而这些纪录片手法也被灵活的运用在了《国家宝藏》节目中,如九大馆长的坐镇点评。另外也邀请有专家学者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一期中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今生守护人就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先生,他是唐代金银器考古领域权的威专家,此外,节目中也有不少珍贵图像和影像资料的展示,如1977年越王勾践剑第一次无损检测资料、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特展资料、杨仁恺先生(书画鉴定家)生前资料等等。

综上,《国家宝藏》作为行动者在其文博节目场域中对其他行动者(电视节目)表现形式的灵活借鉴运用,而同时《国家宝藏》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这样的节目定位相较于之前综艺节目场域中如唱歌、跳舞等选秀类、户外旅行.美食等真人秀综艺节目,证明了文博领域也可以做成综艺节目,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综艺节目的边界,创新了综艺节目的新形式。创新、更新,这是场域的动态性、包容性所需,也是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学琛:《媒介场域理论:媒介研究的新范式》,《传播与版权》,2017年第10期

[2]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陈茜:《看<国家宝藏>‘内容与商业的平衡术》,《商学院》,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生成性国家宝藏场域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