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

2019-08-22黄晓光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山体生物防治泥石流

摘 要: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力度也逐年递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地质灾害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基于这种情况,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是我国现阶段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前期地质勘探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策略

地质灾害作为威胁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危害,由于受到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在我国普遍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着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在岩土工程的施工建筑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地做好岩土工程的勘查工作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此来确保后期建筑不会由于工程勘探不到位而引发地质灾害后导致建筑工程坍塌或者是出现问题,从而来为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利的保障。

1 我国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及发生原因

1.1 滑坡

滑坡是一种频发的工程地质灾害,它主要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是软弱带整体下滑的一种现象。引发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海啸、地震、暴雨、地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等原因;还有就是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也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原因,例如开挖坡脚、水库泄洪、矿山开采等。

1.2 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山脚下的地质现象。崩塌作为一种偶发性的、突发性的现象,其大多都是伴随着山体滑坡而产生的,滑坡与崩塌相当于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常常产生于相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和相同的地层岩性构造下,且都有着相同的触发因素,所以,容易产生滑坡的地带也同样是崩塌的易发区。

1.3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它是由强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等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特殊洪流,除了强烈的降水会引发泥石流之外,一些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会造成泥石流频发,诱发泥石流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建筑施工时不合理的开挖,滥砍乱伐造成植被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等[1]。

1.4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地面垂直变形破坏的另一种形式,而造成地面塌陷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地震、强降雨等造成的雨水下渗、地下潜蚀掏空等引起的地面陷落。后者主要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行为活动造成的,例如地下矿产开采、坑道排水、水库蓄(排)水以及大量的地下水开采等,这些都是导致地面塌陷的诱发因素。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2.1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由于地质灾害是一种偶发性的、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对于其的防治,只能做到预防和控制,而无法对其进行根本的消除,对于我国常见的几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其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体滑坡防治技术。对于山体滑坡的防治,我国目前应用的防治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效地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是针对滑坡发生前的坡体进行的一种防治山体滑坡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对坡体进行防控时,借助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措施,来从根本上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以此来提高坡体的抗滑力和减小滑动力,从而来达到从根本上防止滑坡的目的;还有一种是消除和减轻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危害,因为水源作为诱发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消除和减轻水源对坡体的危害,对于有效的防治山体滑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崩塌防治技术。相比于滑坡防治技术来说,对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是局部的,在防治崩塌的时候,只需对崩塌产生的裂缝区域进行集中的治理,掌握可能形成第二次崩塌的危险区域,对此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以此来加固斜坡土体,从而实现对崩塌的有效防治[2]。

3)泥石流防治技术。众所周知,诱发泥石流的重要条件是水源,因此在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时,只要合理地控制和管理水源,就能够对泥石流起到有效地防治。其主要可以通过挖掘排水沟和设置拦泥沙坝来进行泥石流防治,排水沟可以有效地改变泥石流的流向,而拦泥沙坝对于降低泥石流的流速有着重要的帮助,改变流向和降低流速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泥石流的危害,从而来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2 巖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于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主要是以实际预防为主,以及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来度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1)工程防治。地质灾害工程防治是一种有效地防治措施,其主要特点就是时间段、见效快。我国现阶段的地质灾害大多都采用的是工程防治。其主要是利用科学的工程技术及设备,来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例如对崩塌灾害的防治措施有:拦挡、支撑与坡面防护、灌浆加固、排水防渗以及软基加固等措施。对山体滑坡的防治措施: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设置抗滑挡土墙、减重与加载滑坡面等。而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工程防治主要包括跨越工程防治、防护工程防治、排导工程防治以及拦挡工程防治等。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措施对地质灾害而言是一种根本的防治措施,但对其运用较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物防治耗时长、见效慢。而且我国采用的地质灾害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开荒种草、合理耕种、有效治水等措施。虽说生物防治措施耗时长且见效慢,但是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却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采取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对控制水土流失、平衡生态系统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帮助,是一种根本性的科学防治措施[3]。

3 结语

总而言之,诱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施工完成后的稳定运营,主要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地了解我国现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以及其发生原因和特点,结合我国当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水平,以此来确保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制定科学地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经济损失,以此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03):196-197.

[2]张晋源,李鑫.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36(12):140.

[3]连凌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与防治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18,41(13):39-40.

作者简介

黄晓光(1975-),男,四川南充,大学,水工环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

猜你喜欢

山体生物防治泥石流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