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

2019-08-22王东华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有效性

摘 要:目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为基础,针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存在的现实问题,着力分析和挖掘了制约有效性的原因,望能为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提出有力论据,是本文以期达到的目的。论文由高校管理者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缺乏精心的设计,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方法缺乏针对性,当代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存在偏差四个部分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

基金项目:黄河科技学院2017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项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KYSZ201714)。

调研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高校的管理者和当代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等等,而且还与中国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等有密切的相关。

1 高校管理者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认识不足

首先是多数高校不仅没有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去搞好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而且也没真正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去认真扎实地正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而仅仅是把中国梦教育当作一种活动开展,落实文件任务的需要,由此,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效果很不理想。

其次是高校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对中国梦教育产生了不科学的行为决策。比如在当前大学中,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上不仅缺乏科学规划和悉心设计,而且大多没有树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目标,没有相应的教育队伍、经费、科研等方面的保障等,由此,其既制约了整个教育活动的长效性,又直接影响了中国梦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入”的实效性。

再次是高校管理者身份的特殊性使师生对中国梦教育的态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管理者直接与高校的师生打交道,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言行举止和做事的态度对全校师生有直接地影响,从而也会产生师生对中国梦教育出现不关注、不重视和不参与等等现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开展。

2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缺少精心的设计

经调研发现,当前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对于中国梦教育内容缺少精心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国梦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性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育内容更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亦是如此。在实际的中国梦教育过程中,高校的中国梦教育内容往往只是关注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目标等基本内容,并没有系统地对中国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要素等进行深刻分析,对中国梦提出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等也没有真正的去讲授好。这样一来,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不会十分的深刻,中国梦感染力也不会十分强烈,因此,高校要在理论上多宣传诠释中国梦,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就必须去增强中国梦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否则,中国梦的教育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阶段。

2.2 中国攀教育内容與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内容要坚持现实性的取向。既要立足大学生自身的现实,又要准确把握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现实需要。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梦教育内容,不仅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产生不适合性的现象,而且也产生不同阶段和不同层级的学生分类制定教学内容太过于类同、大同小异。不能做到合理地因材施教,由此,高校对中国梦教育也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还要针对地域不同、年级不同,中国梦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侧重。另外,中国梦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自身现实需要还有结合不够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体现在大学生思想上面对的各种困惑和问题,而且还体现在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上。如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等等。

3 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方法针对性不强

一是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育方法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课堂授课和名师讲座以及相关的实践性的组织生活等方式,使他们来了解和认知中国梦,就整体而言,教育方法多数以灌输为主。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有一些但不够充分,这种教育方法的单一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对中国梦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

二是教育方法针对性不够强。所谓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就是根据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他们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的水平和能力素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最终实现教育目标。通过调研和综合资料发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在我们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方面就往往会忽视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不仅会出现普适性教育较多而差异性教育较少的现象,还会有单向灌输的多而双向互动的少情况。教育方法的趋同化,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内容的吸收和教育价值的感染起到了制约和洗礼作用。在平时中国梦教育中,由于方式和方法运用不得当,很多时候都是挂着中国梦的旗号,做了与中国梦教育没有关联的事情,由此也委难达到应有的中国梦教育的效果。

4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认识水平存在偏差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教育过程中的客体,也是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因素。当代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需要者,而且更是受益者,因此,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中,有很多的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并没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头脑上并不清醒,在行为上也就没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实,当代大学生本身就应是一个追求并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主体,主要是由于受到现实社会中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的大学生都错误地认为中国梦教育,只不过是国家意识层面的东西,对自身来讲没有多大的发展意义,从而也有作出不正确判断与选择的。

事物的发展离不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梦教育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代大学生以中国梦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强弱。只有自觉接受的主体意识,才能让教育对象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活动的意义都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才能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和自动转化。由此增强他们对中国梦践行的自觉性和满腔热情。

作者简介

王东华(1974-),男,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