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儒家人文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2019-08-22钟琴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括重视人价值的“人本”精神、注重实践的“笃行”精神、好学乐知的“乐道”精神等。儒家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促进儒家人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发挥儒家人文精神的德育价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家人文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时代魅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务。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始终占据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在我国的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地作用,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1 儒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人本”精神。“人本”精神,是以“人”为核心,要求以人为本,肯定人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弘扬人生命存在意义的理念。以孔、孟为代表的“仁学”最能体现儒家的人本观念和要求,在诸儒大家的经典凝练中,“仁”便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儒家强调的“仁”与“人”是密切关联的,引申出人应是有仁德的人,比如孔子说的“德不孤,必有邻”是讲有仁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要做德行端正的仁人,这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引申出社会中对于人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人本”的“人”不是简单意义的人,而是处于群体中的人,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要把群体利益放在价值利益的最顶端,高于个人私利,如“自任以天下之重”就是强调群体、家国的重要性。同时儒家也关注个人的价值修养,可理解为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人本关切,充分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2)“笃行”精神。“笃行”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认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君子的德行。儒家非常注重“笃行”,反对空谈。儒家“笃行精神”的核心“行”,强调的是“自强不息”的力行精神,是一种奋发进取,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理想和自身价值实现的精神。“笃行”指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履行,专心实践,也代表人追求的品格修养。总的来说,“笃行”在儒家学说中强调现实的经世致用,重视实践精神,尤其是道德实践和政治功用,要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要做到“笃行”并不容易,这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掌握并践行“笃行”精神对人格塑造、人生完善、社会和谐的建造都具有重要作用。

3)“乐道”精神。“乐道精神”即追求得道,以此为乐的精神,“道”有千万种,既可理解为学科门类,也可以是各项技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锲而不舍地专研“道”的人都得到了精神的愉悦和享受,在享受的过程中,人的精神、情操得到了超脱物质的提升。由物质而引发的人的精神愉悦是低级的快乐和享受,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精神获得才是高层次的快乐,“乐道”的“乐”体现在人的理性精神境界上,而不是感性的物质层面。通俗來说,就是用心去体会“道”的意义,形成“道”和心完美链接的真善美和合境界,这也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对“乐道”精神的最好诠释,真诚的追求“道”,废寝忘食,不计光阴,将“乐道”之心与“道”完全结合,这才有了珍贵的儒家经典著作,万古垂青的圣人之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价值共鸣的良好媒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及时发现现实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获得学生的理性认同。

2 儒家人文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

1)坚持“人本”精神原则,发挥思想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仁者,人也”,仁善品格凸显的是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是对于个体作为人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认可,其中更是蕴含着人的理性尊严和情感力量。仁善品格不是义务的理由或单纯的责任心萌发,而是基于善心的基础,是一种充满同情和仁爱,自发的愿意奉献和帮助别人的品格行为,这种帮助不是为了相应的回报。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仍存在与人交流方面的困难,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担负起责任,教导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在此期间,要有意识地纠正他们的礼貌、礼节、举止等问题,强化品德礼貌教育,使他们懂得群体关系中平等、尊重、关爱的原则,拥有和谐的人际交往。同时大学生是思维活跃,有价值判断的独立生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人本”精神的中对人的基本要求,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发挥大学生教育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其自觉培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

2)以“笃行”精神为指导,提升大学理想教育。人是社会中的人,不仅大学生的身份要进行社会角色转换,在课堂所学也要投入到社会的实践运用中,无论是身份还是知识的转换都需要理想作为指引,才能有前进的正确方向。儒家文化主张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由此可见,志向、理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儒家文化看来,一个人没有远大的志向就好比土地缺少了种子,永远没有发芽、成长成才的机会。所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意义非凡,大学生要学习儒家文化中“尚志”的思想,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奋发向上,注重实际与理论联系,努力践行儒家“笃行”精神,反对坐而论道,防止大学期间碌碌无为、虚度光阴。在大学生的品格培养时候需要以深厚的儒家人文精神作为支撑,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理想,培养切实办事的理念。

3)以“乐道”精神为指引,开展大学生自我价值教育。大学生的本职是学习,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有不同的奥妙道理,这些都是大学生需要去追求的“道”,大学生掌握并发挥“乐道”精神,利于在求道、学习之路不断进步,快乐成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思潮交织复杂,这些新变化对大学生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更应该弘扬“乐道”精神,加强学生精神方面的教育,发挥先进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广泛宣传,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学习“乐道”精神,在求道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不受乱风气的影响。在学习大学课程及专业学习的时候,努力钻研,寻求获得知识的精神满足和快乐,脱离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纯粹物质的享受,形成自我价值追求,主动肩负起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儒家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高尚品德、情操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引起重视。同时儒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全社会、多方位系统经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富有时代意义的教育价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9日01版.

[2]陈联俊,姚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文化资源运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

[3]黄玮.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梁香珠.论儒家文化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7;4.

[5]崔华平.懦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及其对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启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

[6]李侠.新语境下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

[7]王玲玲,卓瑛,张朝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4;12.

作者简介

钟琴,现就读于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