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2019-08-22鲁云霞

卷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藏品博物馆数字化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博物馆界也不例外,表现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将博物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发展数字化博物馆。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特点及现状和前景。

关键词:数字化;博物馆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保护人类自然及文化遗产的场所,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博物馆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利用互联网这种信息手段,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即数字化博物馆,就成为当代博物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 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和特点

数字化博物馆的含义就是将实体博物馆所具有的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再造和呈现,是在信息时代以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功能进行的再现、延伸和扩展。数字化博物馆从其建设的阶段性来说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即博物馆数字化和数字化博物馆,“所谓博物馆数字化,指运用数字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机技术等)对一个实体博物馆的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包括建网站、藏品数字化处理、虚拟展示、楼宇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等;而数字化博物馆,指一个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处理的博物馆,是一个数字化的结果。比如我们可以说首都博物馆是一个数字化博物馆,也就是说数字化博物馆仍然是实体博物馆。”

与传统博物馆相比,数字化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具有时空便捷性。传统博物馆由于藏品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修复性,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陈列的方式向观众展示藏品。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不受这样的限制。数字化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现在我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设备,拥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去参观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人们凭借兴趣而主动访问的博物馆,解除了对观众时空上的限制,将个人的信息需求的满足度提高。

其次在目标藏品的选择上。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按照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去参观展品。参观时,我们会逐一的观看展品,遇到感兴趣的就多看两眼,了解一下,不感兴趣的,就匆匆而过,这种走马观花的参观方式不仅浪费精力和体力,而且会消磨掉观众的好奇心,数字化博物馆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就实体博物馆来说,经过数字化处理以后,寻找目标藏品就要方便得多。例如,在陕西自然博物馆“生命之光”展厅中有关于人体疾病的知识介绍,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想要了解的部分。而且传统博物馆由于各种原因,博物馆的藏品展出远远不及所藏文物的数量,而且一些文物由于其价值或某种原因根本不对外展出,所以我们接触的藏品本身就是有限的。在这种有限的藏品展览中,我们还要“盲目遍历”的查询方式去寻找目标藏品,显然寻找的时间大于阅读藏品的时间,这是相当不划算的。在博物馆数字化的过程中,可以将所有馆藏藏品信息化,这种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信息资源既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对目标藏品更加具有选择性,方便了信息用户检索与查询,从传统的媒体不动而人动到人不动而信息动。

最后,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深化。博物馆的观众大都不是专业人士,若只是凭借展品上极为精炼的文字说明牌,他们只能是一个“怎样进来,怎样出去”的状态。人们往往需要租借租金昂贵的仪器或者讲解来对藏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不租借的人往往就会只是走马观花一样的观看根本不会有什么了解,这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然而数字化博物馆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这一现象,其配有高精度的图像表达、三维的模型解析和动画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与传统博物馆仅仅给出的实物和文字说明相比传播的信息量多的多。加上数字化博物馆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网络的全覆盖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网上资源,获得感兴趣的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得到深化。

2 数字化博物馆的现状与前景

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但是对于博物馆来说,大范围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数字化博物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缺乏理论准备,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人自发发展起来的,所以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多有盲目性;其次是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我国有类型众多且数量庞大的博物馆,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表现为大型博物馆高于小型博物馆,经济发达地区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再次是各自为政,相关行业标准缺失,导致资源共享困难。博物馆的数字化一开始就是博物馆自发起来的,以本馆资源为数字化信息单位“单馆模式”又是中国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的主流。所以博物馆在建设数字化时往往根据自己的要求来制定相关标准。例如,藏品分类方面,就好比战国时期的文字,各不相同,沒有办法实现各国之间的文化沟通。数字化博物馆也是如出一辙;最后资金、人才不足。与国内其他的行业相比,国家在博物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大,像陕西自然博物馆这种由企业支持建立的民间博物馆国家的投入力度就更加不足。而博物馆自己是难以支撑数字化建设带来的巨额资金的。在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面,博物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也凤毛麟角,现在的人才都倾向于从事那些高利润的职业,由于某种原因,博物馆很难吸引到高科技人才。

“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新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统一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制定系统科学可行的规划、加强法规、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经费支持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中国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尽管如此,我国的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前途还是光明的。首先是来自博物馆、行业、政府三方面的努力。在中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中,博物馆的积极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们中的先行者如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为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这一示范作用直至今日仍然发挥着影响。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博物馆的桥梁,为推动博物馆间的交流做出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尤其是每年的年会为博物馆之间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提供了一个渠道。政府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担任极其重要的角色,很多项目如果没有政府的主持根本组织不起来。其次是因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创造了许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方面,很多罕见的传世宝物由于其的珍贵性和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是不能与公众见面的。另一方面,一些遗址博物馆或遗迹博物馆,会因为一些不适当的人造景观毁坏了古风古貌,又或是观众出于爱好对文物进行的随意触摸,导致文物的损坏。”近来,微博爆出西安华清池的杨贵妃雕像被随意的触摸拍照造成的恶劣影响,而且不乏一些到此一游的涂刻的现象。出于对珍贵文物的保护,相信不管是政府还是文博机构的工作人员,亦或是爱好文物的人们都会坚定地促成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最后是因为web2.0技术的兴起,人们从信息的接受者逐渐过渡到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数字化建设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再也不是馆内工作人员自己蒙头想对策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求助于各行业的精英,这样就加快了我国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文昌.数字博物馆[J].国际博物馆,2008,(1-2).

[2]徐士进,陈红京著.数字博物馆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

[3]陕西自然博物馆的文字说明.

[4]尹彤云.“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数字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5,(4).

作者简介

鲁云霞(1994-),女,汉族,陕西省洛川县人,文物与博物馆学硕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汉唐考古。

猜你喜欢

藏品博物馆数字化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罗妍妍藏品欣赏
数字化制胜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