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9-08-21陈文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全域课程体系岗位

陈文娟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湖南湘潭 411100)

专业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 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与所在区域的产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作联动关系。湖南具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为湖南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湘潭更是处于以“一带四圈”为骨架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之中。 政府将旅游产业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必然推动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群的建设和改革。

按照“对接全域旅游产业,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兼容性”的建设思路,探讨构建“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 拓展能力交叉” 的旅游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为推进专业群改革提供思路。

1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旅游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 它所涉及的岗位任职要求较复杂,一人多岗、领域宽而泛。 对于就业者的职业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者。全域旅游对于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加明显。

面向全域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以卓越服务为中心,具备思文博雅、智慧服务、 精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方向, 对接导游人员、 酒店服务人员、 中餐烹饪厨师等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辐射思想、文化、修为、技能、服务、方案设计、运行管理、创业经营、经营管理等内容为思路来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旅游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2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案

2.1 “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交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

旅游服务专业群包括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三个专业。其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专业群核心专业。 全域旅游通过整合和优化区域内的关联产业、生态资源、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旅游与社会的交融、发展。而在全域旅游产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综合性、创新性的高质量课程开发是实施课程体系的重点。 依据对全域旅游产业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素养的分析,构建“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交叉”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集群优势,促进个性发展。

2.2 “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交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内涵

2.2.1 基础能力共享

面向旅游服务专业群内三个专业各个岗位的基础能力和素养, 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实现基础能力共享。公共基础课平台课程包括《德育》《语文》《数学》等十门教育部要求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 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为学习专业知识、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专业基础课平台包括《旅游文化》《形体礼仪》《湘菜湘味——食品营养》等八门课程,基于群内各专业领域相近的特点,分析全域旅游企业针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共性,构建共享专业课程。这部分平台课程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偏重培养学生从事旅游类职业和岗位的服务理念与意识、具备从业基本职业素养与技能,了解基于“全域旅游”的企业基本运营流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2.2 核心能力分立

全域旅游产业是区域内各种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的有机整合, 对于全域旅游产业人才的需求既有综合性,也有个性化。 按照群内各专业发展定位,建立具有自身特点、专业独立教学的核心能力课程,实现核心能力分立。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依据全域旅游产业优势、旅游企业特点、职业岗位及学生就业需要,开设《导游语言艺术》《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政策与法律法规》《现场导游》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岗位要求对接,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 分层递进,在完成基本学习项目的同时,组织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2.2.3 拓展能力交叉

通过基础理论和核心技能的学习、训练,开发可供交叉互选的专业群拓展课程平台, 实现“拓展能力交叉”。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专业限选课,可以在相近度高的专业之间限选两门专业课程。例如,旅游和高星级饭店专业选择《点菜服务》,在巩固和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跨岗位就业能力;二是专业任选课,围绕全域旅游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互选课程,包含持续能力提升课程(茶艺、插花、摄影技术)、岗位迁移能力课程和特色项目(创新创业指导、工匠讲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课程,职业资格证书也互通互融。通过顶岗实习,独立参与实际工作,巩固和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促进其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

2.3 “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交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构要点

借鉴、吸收先进职教理念和经验,校企共同开展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遵循课程体系开发前瞻性、适应性、共享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基于专业结构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基于职业岗位设置教学课程,基于工作过程重构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社会评价实现多维度综合性考核,搭建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2.3.1 基础能力平台

专业群基础能力平台分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两大类。一方面,基础平台课程中的公共文化课程侧重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学生品格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将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 基础平台课程中的专业课程侧重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体现技能的服务性。

2.3.2 核心能力平台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根据各专业发展定位,分析各岗位能力要求的共性和个性,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共享+分立”的专业核心能力平台。核心能力平台的建设应根据全域旅游产业的特点, 以产业发展趋势、岗位实际需求为指导,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将识岗、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2.3.3 拓展能力平台

根据职业成长规律与服务行业发展态势,为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动态构建拓展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平台的建立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及跨岗位就业能力;在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拓展能力平台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实用、拓展能力、注重实践。

3 结语

综上所述, 课程体系改革是目前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关键要点,也是专业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础能力共享、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交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按照“对接全域旅游产业,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兼容性”的要求,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依托群内各专业的优势资源,围绕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推进专业群建设与改革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全域课程体系岗位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