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基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19-08-21杨春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适应性心理健康

杨春燕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3800)

大学生属于社会特殊群体, 社会各界对于该群体的期望比较高。由于大学生是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掌握多数社会需要知识与能力, 所以大学阶段的心理状态会极大影响其生活与工作。 大学生处于展现个性与自我的重要时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出现社会不适应、 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比较差。按照教育部门所发布的政策能够看出,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比较高, 也可以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性价值。 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和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整群抽样法纳入某高校学生, 其中大一学生共计2 739 例, 大二学生共计550 例, 大三学生850例,大四学生992 例。 学生共计5 131 例。

1.2 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其中,适应性调查主要是应用适应量表进行调查,适应维度包含自我适应、情绪适应、生活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学习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 评分结果越高,表示学生适应能力越强。 满意度调查,使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不同题目校正后题总相关超过0.566,且所有调查问题都满足满意度调查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设计需求调查问卷,包括教育关注度、关注内容、教育内容、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形式。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此次研究共调查学生共计5 131 例,其中有2 001例男生,有3 130 例女生。大一学生共计2 739 例,大二学生共计550 例,大三学生850 例,大四学生992 例。本省生源为3 048 例,外省生源为2 083 例。

2.2 校园生活满意度与适应性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查中,学生适应性评分为(54.7±9.7)分,评分结果比较高的是情绪适应、满意度、校园生活;评分比较低的是择业适应。针对校园生活满意度来说,评分比较高的社团活动与校园环境; 评分比较低的是管理制度和专业认同。 详情见表1、表2。

2.3 大学生适应性相关因素

按照此次研究能够看出,女性适应性评分为(54.8±9.2)分,男生适应性评分为(53.5±9.3)分。 大一年级学生适应性评分为(52.8±9.3)分,大二为(53.4±9.2)分,大三为(54.8±9.1)分,大四为(55.2±9.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1 校园生活满意度评分(±s)

表1 校园生活满意度评分(±s)

?

表2 适应性调查评分(±s)

表2 适应性调查评分(±s)

?

2.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易接受形式为微信,且最需要职业发展咨询。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度也越高。 详情见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家也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高校人才教育发展。在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时,应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通过对当前高校心理教育分析可以看出, 实际教育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该次研究主要基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和满意度角度分析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问题。 结果显示心理适应性会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 该地区生源心理适应性明显优于外省。 学生对社团活动和校园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其他。 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为微信,且学生最需要职业发展咨询建议。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属于新入学阶段,对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比较低,大四学生面临毕业求职压力,所以应当注重其中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男生适应性低于女生,这主要是由于女生善于倾诉,会主动寻求家人和朋友关心。通过分析此次研究结果也可看出,校园生活满意度和心理适应性之间存在弱关联性, 表明通过学校教学教育可有效提升管理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获得适应性。

表3 大学生适应性及维度评分结果(±s)

表3 大学生适应性及维度评分结果(±s)

?

表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通过分析健康教育形式可看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接受度比较高的是微信方式, 希望可以得到心理咨询师的一对一专业化教育。 并且在校学生最迫切的需求在于职业发展咨询方面,其次为情感问题[4]。 在网络新媒体快速发展过程中, 高校可采取多样化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教育咨询活动。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也应全面,掌握在学生群体的实际教育需求,通过心理保健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全面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发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在校学生具备优质的心理品质, 全面加强抗压能力,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更好地适应生活与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学生比较接受新媒体方式,因此通过此种方式宣传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将具备积极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避免因一时的失利导致整个形态的崩塌。 因此必须给予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宜毕业之后的生活。避免在择业就业期间遇到困难挫折问题之后产生极度自卑和自我怀疑等问题,通过调整自身心态,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此次研究中分析了大学生适应性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及职业适应。针对环境适应来说,其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分析生活环境可看出,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开始独立生活,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长此以往,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来说,相比高中学习来说,大学学习环境和内容差别较大,相应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观念。对社会环境来说,大学生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社会现实,积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要求。对人际适应性问题来说,大学生交往热情较强烈,然而,出于生活习惯、个性特征及学习任务,常会出现人际交往等问题。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崇尚理想主义,并伴随强烈的自我主义和功利主义,还有部分学生因自身原因,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自卑、害羞、等障碍性心理问题。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和理念,注重学习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遵循常规化的人际交往原则,注重培养自身优秀品质,可正确处理自身与他人间的关系。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恋爱问题也属于主要矛盾问题。 应当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和责任感,可协调好恋爱心理与性心理间的关系,具备正确的性观念,以确保自身恋爱观的积极乐观向上。对职业适应问题来说,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遇到各种各样的就业问题,导致该项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市场、制度以及特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状态。多数大学生就业准备不充分,对于职业的期望值较高,无法有效承受住就业挫折和压力。 还有部分学生出现怀才不遇,急躁及懒散等不良求知心理。所以必须注重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 在新入学之后,应帮助学生开设就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其从正确发展观念看待未来就业问题。 指导大学生做好未来就业的准备工作,使其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方法和技能,确保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之间的适应性, 并且确保择业价值取向的正确性,以建立积极向上的择业态度。大学生群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可按照自身能力、性格以及兴趣等心理特点,对自身职业倾向进行分析,确保自身能力能够满足职业要求。

由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与适应能力间存在较大关联性。 社会适应力可作为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评判指标。具备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及大学生角色的能力较强,若学生心理素质较低,则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大学将会是其人生重要转折点。大学生初入大学校园, 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求学,要独立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大学属于社会的缩影,在长达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问题,包括参加社团活动、竞选学生干部、技能比赛、感情问题,以及择业就业等问题都将教学生锻造为准社会人,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面对新型人生发展问题,具备良好心理状态的学生,可更好地挑战自己, 超越障碍。 而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则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问题,还会发生较多适应性困难问题,由此会带来较多障碍性适应问题,严重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校园生活满意度能够增加心理适应性,且重点监管人群为大一、大四学生和男生。大学生可以接受新媒体式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且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职业发展问题。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适应性心理健康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精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