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以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1)》的教学为例
2019-08-21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边秀丽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边秀丽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行为的不断变革,“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学在前,教在后,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这种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全新的高效课堂.那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呢?笔者结合高中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学生先学,如何学?学什么
或许有人把学生“先学”理解成课前预习,即教师要求学生把新授内容自学一遍,通过自学,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这种预习模式往往脱离了教师的指导,是学生的纯个人行为,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充其量是课前预习,还谈不上是“先学”.“先学”应是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又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离不开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1.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先学”
“先学”既然是一种课堂教学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应该发生在课堂的45分钟内.这种行为既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是学生的群体行为.教师应倡导学生合作学习,陶行知说过,小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小孩子.的确,学生互帮互助式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均含有好中差三种类型,以便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同时每一个小组选出两个负责人:正副组长,他们既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又负责搜集在“先学”中大家所出现的困惑,并将困惑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的“后教”更为有效.
2.教师让学生先学,学什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既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因此,针对学生先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并加以制定,一般可以以问题的形式给出,问题应紧扣课本内容与教学大纲,难度应从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同时给出的问题要起到设疑的作用,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教学《平面向量数量积(1)》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先学”如下内容: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如何定义的?它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思考:|a|=1,|b|=2,a与b的夹角θ=120°,则a在b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b在a方向上的投影为______.
(2)依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几何意义,试探究它有哪些基本形式?(这个问题属于发散性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探讨)
(3)平面向量数量积有哪些运算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分配律应如何证明?
思考:某同学由实数乘法的三条性质:
类比得到向量的数量积的三条结论:
则这三条结论成立吗?请简要说明.
(4)先学反馈小练习:
②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且|a|=|b|=4,那么b·(2a+b)的值为______.
③设非零向量a、b、c满足|a|=|b|=|c|,a+b=c,则〈a,b〉=______.
④已知a是平面内的单位向量,若向量b满足b·(ab)=0,则|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二、教师“后讲”,讲什么?如何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明确为什么要让学生先学?先学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先学中发现问题,再把问题反馈给教师,这样就决定了教师“后讲”要讲什么,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所以这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自然不再是以往的“满堂灌”模式,而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大大减少了教师“开口讲课”的时间,但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毕竟是学生,有些思想方法不通过教师的传授是无法达到一定高度的,将零散的知识点统一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得靠教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有半丝削弱.那么教师该如何讲?适当点拨,引导探究.
例如,接着《平面向量数量积(1)》教学,教师“后讲”讲什么?
首先,根据学生“先学”的反馈:
(1)类比得到向量数量积的三条结论:①a·b=0⇒a=0或b=0;②a·b=b·c,b≠0⇒a=c;③(a·b)c=a(b·c),它们是否正确?学生拿不准.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分配律应如何证明?学生把握不住.
这是教师本节课教学的第一个重点,问题来自于学生,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加以纠正或点拨,主要起到“修复”学生思路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在课堂上交流.
其次,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让知识向方法与能力转变.
问题1:如何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例1已知|a|=4,|b|=7,且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求(2a+3b)·(3a-2b).
问题2:如何求平面向量的模?
例2已知|a|=|b|=5,向量a与b的夹角为,求|a+b|,
问题3:如何求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
例3已知非零向量a,b,且a+3b与7a-5b垂直,a-4b与7a-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这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深讲透.学生练习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讲解也不容忽视,两者缺一不可.
最后,教师的后讲还应该体现在整节课的总结与提升上.
例如,《平面向量数量积(1)》这节课,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如下:
(1)两向量a与b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一个向量,其值可以为正(当a≠0,b≠0,0°≤θ<90°时),也可以为负(当a≠0,b≠0,90°<θ≤180°时),还可以为0(当a=0或b=0或θ=90°时).
(2)数量积对结合律一般不成立,因为(a·b)·c=|a|·|b|·cos〈a,b〉·c是一个与c共线的向量,而(a·c)·b=|a|·|c|·cos〈a,c〉·b是一个与b共线的向量,两者一般不等同.
(3)我们把|a|cosθ叫做向量a在向量b方向上的投影,|b|cosθ叫做向量b在向量a方向上的投影,其中θ为向量a与b的夹角.由数量积的定义a·b=|a||b|cosθ,可得
(4)向量b在向量a上的投影不是向量而是数量,它的符号取决于θ角,注意向量a在向量b方向上的投影与向量b在向量a方向上的投影是不同的,具体应结合图形加以区分.
三、教师如何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
“先学”与“后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先学”无法“后教”,而忽视“后教”,“先学”也可能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因此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谨防如下几种现象的出现:
1.把“先学后教”变成了“以学代教”
这种做法夸大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一切交给学生,教师只做“旁观者”.具体表现在:整堂课没有“先学”与“后教”的时间分配,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学习或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而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这种“以学代教”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种“懒教”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班级平均分不会低,但对学习尖子生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先学后教”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既是知识的宝库,又是活的教科书,教师的“后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先学”是基础,那么“后教”就是保障,两者缺一不可.
2.淡化“先学”,强化“后教”
这种做法就是严格控制“先学”的时间,在“先学”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化,甚至较为肤浅,学生一看就能说出答案,这种“先学”模式往往只停留于一种形式,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没有一点激发.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还是不敢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以为让学生这样学习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于是“先学”草草收兵,“后教”则大讲特讲,而大讲特讲的形式依旧是“满堂灌”,从而剥夺了学生的探求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探究能力.
总之,“先学”与“后教”应该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只有深刻认识,才能自觉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