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教学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8-20陈美珍董俊杰
陈美珍,董俊杰
(台州医院,浙江 临海317000)
三明治教学理念出现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指在常规教学基础上穿插其他教学手段,诸如小组讨论、总结汇报等,通过变幻的学习节奏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面交流沟通。临床见习带教过程如何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质量是各个医院麻醉科重点思考问题。在充分结合本院麻醉科室实际条件以及相关文献[1]研究,最终选择三明治教学法进行带教,效果令人满意。现整理并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取2016-2018年到本院麻醉科实习的医学生60人为分析对象。男女人数分别为36人,24人;年龄21-25岁,平均(22.47±2.14)岁。应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实习医学生进行分组,各组有30人,分组后学生一般资料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无意义(P>0.05),可作对比。
(二)带教方法。
1.对照组。由本院麻醉科资深麻醉医生(临床实践工作时间超过10年)担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教导,在带教大纲引导下对教学课程、内容等做详细安排。
2.实验组。采取三明治教学法完成带教。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理论知识。在学生正式进行临床见习之前带教老师要先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关于麻醉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果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么在麻醉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则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甚至是错误操作,影响麻醉质量和患者安全。主要通过入科宣教、临床见习环境的介绍、临床常见麻醉类型以及临床分诊程序等来完成理论知识讲解。根据学生见习具体目标详细讲解对应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实际操作,使理论和实际更好联系。在为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讲解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选择教学方式时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为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时候要注重和其他科室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什么情况下应用局部麻醉,什么情况下应用全身麻醉,这都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2)临床实践。临床见习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结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后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临床实际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到实践当中,做实践教学时候可应用小组探究法,分成小组后分配到和麻醉科联系相对密切的科室当中,让他们自行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由于学生掌握和储备的知识有限,因此老师在学生实践探索过程中要充当引导角色,允许学生自主操作部分非侵袭性实践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处理临床实践出现突发事件的能力[2]。(3)总结讨论。完成实践操作教学之后各个小组在带教老师引导下进行总结,分析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的方案、存在的不足以及收获的成果,学生在总结时老师需要学会引导,鼓励其自主发表看法。
(三)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从以下方面对两组学生教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并将所得成绩作为判断教学价值依据:理论知识、记忆理解以及临床分析,分数比例为30%、30%、40%,总分为100分。
2.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质量调查问卷以了解两组学生对所接受教学模式的评价,项目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有利培养临床思维、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每个项目下均有是、否两个选项。
(四)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二、结 果
(一)考核成绩。
实验组带教后各项考核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科临床见习学生的成绩比较分)
(二)教学评价。
实验组对教学法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科临床见习学生
三、讨 论
三明治教学法首先是应用在德国小班教学中,由于具备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性以及提高整体素质能力,逐渐在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得到应用。麻醉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对患者术后康复舒适度也有密切联系,但不同手术、不同疾病类型以及患者机体情况都存在差异,这对麻醉科医生专业素质有着极高要求[3]。
对两种教学法下学生考核所得成绩进行比较,可知接受三明治教学法学生所得成绩更具优越性,提示该教学模式对麻醉科临床见习带教的价值,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展开三明治教学法,推动理论和实践两者的渗透,彻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淡化教师角色的绝对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感受,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也得到尊重,因此对三明治教学法的评价提升,且在临床见习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树立自我保护还有风险意识,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