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学 真研 真发展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交互发展”理念下的课改实践

2019-08-20

江苏教育 2019年51期
关键词:师友备课组师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学校,生源构成较为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家庭教育环境落差巨大。面对这种情况,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让每个教师都能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需要一种能够引领师生成长的理念与文化。基于这样的校本实际,我们提出了“交互发展”的理念。

一、“交互发展”——基于校本的理念定位与文化期许

我们所提出的“交互发展”理念,是指生生、师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慧、共生、发展”。我们认为,正视客观的差异,尊重文化的不同,给予公平的、合适的帮助与引领,搭建共融、共生的“交互界面”(见图1),可以让水平的差距缩小,文化的差异共融,进而达到“各得其得”“各美其美”的理想教育境界。

(图1)

我们的“交互发展”基于三大“核心理念”:

一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生生、师生、师师间的“交互发展”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与学应以“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的空间,从而促使学习者主动而有效地交往、学习。

二是计算机领域的“交互”概念。在计算机领域,“人机交互”已成为独立的科学领域,是用来研究人与计算机间交流的最简洁的途径。“交互”其实也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我们期望搭建起学校各个层面交流的最简洁的“界面”。

三是基于师生实情的“最优发展”概念。基于学校师生的现状,我们将“发展”定位为“基于个体实情之上的最优发展”。师友互助成长、教学相长、共同体成长、分层推进成长等等,成为我们引领师生“最优发展”的成长途径。

二、“真学”——交互发展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改革

学习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间“交互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而,研究课堂学习模式、教学模式、学生作业内容与反馈方式成为我校教学改革思考的重要课题。

1.“4+2”学习小组:让学习真正发生。

我们对传统的4人小组进行优化改革,提出了“4+2”师友互助学习小组。“4”是4个人组成异质小组,“2”是在4人小组中进行两两结对,一师一友(徒),组成“1+1”师友小组,师友同桌坐;同时安排组间的4名组长相邻坐,以便根据学习内容即时组成更高级别的“同质提优小组”。学习中,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组织小组活动方式:中等难度讲解学(师助友学,友展示,师补充),基础问题检查学(友讲解,师检查),较高难度讨论学(师父之间交流提优)。“4+2”学习小组保证了学习资源多样性,同时,课堂上2人一组的师友互助活动,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度。

这种学习关系的变化,促进了教师课前的“诊学”与课后的“反思”,这种“生—师”的交互,促进了教师成长。同时,“师友”小组在课后学习中帮助的延伸更全面、细致、有效地解决了学困生的“动力”问题,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师友文化”。

2.个性化学习:让学习更加精准。

我们提倡个性化学习,旨在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推动学习,确定个性化需求,规划正确的教学路径,并设计学习课程。我们运用“大数据”服务教学,力求教学更加精准。

一是课堂教学分层。教师使用网上批阅系统进行日常阅卷与作业批改,对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的问题和学情进行大数据分析,准确把握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为课堂“讲解学、检查学、讨论学”的分层设计提供依据。

二是推行选修走班。学校每周均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进行自主选择走班上课;同时,学校还开设了“潜能生提高课程”,涵盖各门学科,让学生自主选择弥补薄弱学科。

三是设计个性化练习。我们将数据分析作为编制练习的前置条件,对学科作业进行个性化分层设计,利用大数据建设学生“错题库”“变式题库”“创新题库”。同时,我们推出个性化错题,学生错什么,就订正什么,并完成该题的变式题。“精准作业”使得教与学有了更简洁有效的表达形式。

3.每日整理课:让学习更加自主。

为了让学习更加自主,我们每天安排一节“过关整理课”,用来给学生自主巩固、消化每天所学,同时给学生“师友”小组创造互助机会。过关课有分层过关的量化要求、有“1+1”师友小组捆绑考核措施,有组长检查记录表,有教师的抽查及激励。这节课的设置,为学生搭建了自我管理、自主整理、交互学习的平台,增强了全体师生的“过关整理意识”,减轻了学生课后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真研”——交互发展理念下的研修方式改革

“交互发展”理念下研究方式的改革,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也成为教师成长的“熔炉”。

1.推进“比翼式”集体备课。

我校推进“比翼式”集体备课,即“教”的模式与“研”的模式,基本流程为“教研课+‘切片式’品评(单周)/微讲座(理论学习及经验分享)(双周)—上周教学问题诊断(诊学、反思)—本周内容研讨(说课、议练习)—工作布置—行政蹲点点评”。我们特别重视多媒体说课、录播环境下的“切片式”评课、减负增效理念下的“议练习”三大环节,旨在让大家看到“设计背后的精彩”。我们还成立了核心备课组,由备课组内3名骨干教师组成,负责期初制订计划、每月分析数据、每周过关教案及练习。这样,形成了以核心组为引领、“教”与“研”比翼齐飞的集体备课模式,让教师同伴之间的交互更高效、更有针对性,集体备课成为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

2.开展“微讲座”经验交流。

用研究的意识“讲”,在经验交流中促进教师互慧成长。我们的“讲”有平台:一是全校的“博雅讲坛”,邀请专家、遴选优秀教师走上讲坛,分享方法、分享思考;二是组内“微讲座”,让做得好的、有研究的教师“讲”,讲问题解决,讲成功做法,讲理论依据,讲推广建议,从而汇聚“百家百法”,优化各人之法;三是每日微研讨,即“教学随机即时研讨”,对具体问题进行思维碰撞,进行“最优筛选”。

3.搭建“共同体”成长平台。

团队浸润为成长提供平台。一是组建“组内共同体”。备课组核心成员与2到3人组成“成长共同体”,一起备课、一起命题、一起分析。在优化教案、精准选题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同伴“交互成长”。二是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打破备课组、学科、年龄的界限,依据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组建成发展梯队,在特级教师的带领下,对学校普适性的教学问题或各人的业务短板进行专题化研究。工作坊每天常态化微研讨,每周一次主题研讨,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年至少一次外出考察学习。

四、“文化濡染”——基于交互发展理念的课改保障

一个学校的核心理念,决定了校园所有行为的指向。这个理念不是一个“平面化”的标签,一个“概念化”的口号;它必须深入人心,得到师生全体认同,并齐心协力地践行,进而形成“校园文化”,这才是改革最恒久的保障。为此,我们需要做到——

一是不断丰富课程,提供多彩“交互界面”。我们打造了多彩的校本课程。比较典型的有,德育“登雅”课程,以食雅、形雅、神雅三大课程培养高雅之人;“蔷薇花开”综合实践课程,以学校“最美围墙”为资源,形成了标本制作、摄影、写生、文学艺术创作等系列课程。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营造交互“规则文化”。我校有完备的制度汇编,其中不少制度均指向团队文化建设。如我们制订了《备课组团队协作奖考核条例》《备课组教师专业成长专项考核条例》等。

三是实施幸福工程,激发成长“动力源泉”。学校每年均制订“幸福工程实施方案”,有教师节师生共庆活动,有老师、学生、家长参加的“三方会谈”,有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红包”,有关心教师生活的“暖心早餐送身边”活动,等等。

猜你喜欢

师友备课组师生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备课组长的定位
师友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2010年《体育师友》总目录(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