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8-20王晓彤王欣欣李妍陈硕夏丽娜刘东宁

中医药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体征

王晓彤,王欣欣,李妍,陈硕,夏丽娜,刘东宁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常侵犯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并易累及其他关节及内脏[1],严重时可造成身体畸形甚至残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骨痹”“腰背痛”等范畴,多由人体内在正气不足、阴阳失衡,外感风寒湿邪而发病[2]。督灸疗法为我国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具有益肾通督、扶正固本、平衡阴阳的作用。传统的督灸疗法是使用桑皮纸贴肤铺姜铺艾进行治疗,虽疗效显著,但也存在操作繁琐、用艾受限、热度不易调整、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出现了专用督灸灸具,但一直缺少规范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3]。本研究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灸具进行督灸治疗的方法,观察该疗法对患者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的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试者均来源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共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28例,女8例;年龄20~48(35.1±2.5)岁;病程6个月~15年,(9.3±1.2)年。对照组男29例,女7例;年龄19~49(34.8±2.1)岁;病程8个月~15年,(8.8±1.7)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4]。1)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2)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3)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4)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1)并分别附加2)~4)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

中医辨证标准:符合肾阳亏虚证的患者。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 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症: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次症:晨僵,外周关节痛,疼痛夜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手足不温,精神不振,面色不华,或见男子阳痿、遗精,女子白带寒滑。 舌脉:舌淡,苔白,脉多沉弦细。中医辨证要求主症必备,次症兼具2项或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55岁;3)1个月内未使用改善病情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脑、肺、肾、血液系统疾病者;2)合并腰椎结核,脊柱肿瘤者;3)精神病患者;4)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过敏者;5)合并有其他风湿病者;6)妊娠或哺乳期患者;7)关节严重畸形者;8)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督灸治疗。使用督灸灸具,下层铺生姜末,上铺艾绒。在背部脊柱正中,取大椎至腰俞为治疗部位,将灸具放置于治疗部位上,点燃后燃尽为1壮,共灸取3壮。1周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联合柳氮磺吡啶。美洛昔康7.5 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第1周0.25 g,每日3次;第2周0.5 g,每日3次;第3周0.75 g,每日3次;第4周起1.0 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结束后1周进行检测记录。1)中医证候积分;2) Bath 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3) 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4)枕-墙距;5)指-地距;6)Schober实验;7) 胸廓活动度;8) PGA患者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9)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积分。

1.8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0.6%;两组比较,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督灸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作用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2.3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治疗组患者PAG、VAS、BASD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督灸对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活动性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等关节功能活动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督灸对患者关节功能活动性方面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

2.5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组患者CRP、ESR等炎症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督灸对患者炎症指标改善方面的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5。

表4 治疗前后关节活动性指标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骶髂关节和中轴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伴有肢体形态改变及眼、肾等多系统的脏器损害,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体损害及经济负担[6-8]。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免疫机制、遗传因素以及感染、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骨与关节的活动性炎症[9-11]。现代医学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处置主要以对症治疗,抑制炎症活动为主,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物等,但是此类药物多伴随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及其他系统功能损害[12-14]。

中医学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湿邪,外邪侵袭附于背部脊柱而发病。《黄帝内经》曾有:“病在骨者取督脉,病虚寒者药灸之”的描述: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总督全身阳气,而且循行于背部脊柱正中,正好覆盖病变部位,艾绒与生姜属中药材中最具纯阳之性的药物。督灸治疗就是将二者合用于背部病变部位,在艾火的热力作用下,综合作用于人体,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15-17]。最初的督灸操作是将桑皮纸铺于背部,上置姜末及药物点燃,由于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出现烧烫伤的风险,而且温度过高时不容易进行调整[18-21]。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督灸器具,可以将姜末和药物置于盒内,然后放在部位上进行治疗,既减少了治疗风险,又能够准确的调整药物用量及治疗时间,极大的提高了督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证实,使用灸具进行督灸治疗,对患者症状、体征、关节功能以及炎症指标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长期口服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体征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草乌外敷治疗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