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析

2019-08-19林玉清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初中数学

林玉清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具有生活性,趣味性、严密性、逻辑性、整体性等特性。本文就数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这一特征,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数学学科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活动实效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知识形成;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5-0128-01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提升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而有效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认识度,掌握其知识之问的复杂联系,更好地进行实际复杂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和要求。实践证明,如何能实现数学各单元知识之间的“无缝”对接,完成数学单元知识教学的整体推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数学学困生的概念

通常将学困生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智力型的学困生,其产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智力水平有限;另一种是属于非智力型的学困生,其不具备智力水平不够的问题,产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家庭以及社会消极环境的影响,使其难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难以达到高效率的学习,不能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导致成绩低下。数学学困生大体上也可以分为智力型学困生以及非智力型学困生两种,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学法不当、行为不良、兴趣缺乏等因素导致数学学习水平不高,难以按照数学教学的相关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与自己智力水平一致的学生相比数学成绩远远落后的学生。在本篇文章当中所指的学困生就是非智力型的。

2.产生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2.1数学科目过于抽象。

抽象,也就是说将诸多的具体形象抽去。在数学学科当中,主要是对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所有的数学模式全部有抽象思维产生。数学的研究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其又客观、广泛的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就比如当速度确定下来之后,所使用的时间越长其所行走的距离也就越远。数学学科的学习就是通过推理以及判断来进行的,其所具备的抽象程度要比其他学科高很多。就是因为这种抽象的特性,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难以实现知识的生成。

2.2教师思维观念陈旧。

对于一部分的学困生来说,其曾經也拥有者非常良好的数学成绩以及学习兴趣,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依旧充满着期待,但是,由于老师的缘故使得他们渐渐的对数学失去了学习兴趣以及信心。不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难以有效的管理组织课堂,不能够有效的讲解知识,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问题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兴趣。

3.如何在知识生成过程中促进学困生有效学习

3.1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对学困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困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使他们热衷于数学这一科目。学困生不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难以自觉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是,一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非常积极的参与。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猜谜语、设疑问等,以此激发学困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多加使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教学,用动画、图片以及声音等手段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进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学困生的快乐学习。

例如,有一节数学课的内容是《走进图形世界》,这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多媒体一起,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拆分成三角形,或者将三角形组合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这种图形之间的任意组合拆分将使学困生感受到数学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到实际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使学困生认识到图形的本质,掌握图形变化的真谛,了解各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同过多媒体来使学生走进图形的世界。

3.2帮助学困生建立信心。

在初中数学学困生当中,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缺乏信心,不认为自己能够学好数学,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产生影响。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与学困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减少指责与批评。与此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学困生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时,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只有帮助学困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够使其完成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因为这一章内容比较抽象,尽管教师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仍然有一些学困生存在学习困难。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多提一些基础性、简单的问题,在最大的限度上引导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回答,通过这一方式来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息,这样更容易完成知识的获取。

总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贯穿整体教学思想,充分认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认真研习教材,完整解读教材,进行知识与情感结合的有效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实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学明.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高考,2018年25期.

[2]孙兆安.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J].好家长,2015年42期.

[3]田永蕃.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训练[J].教育革新,2018年05期.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