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新设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即时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9-08-17陈永斌吴海标陈明明班英平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根型腧穴颈椎病

陈永斌,吴海标,何 玮,陈明明,班英平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 针灸康复科,广西 南宁 530012;2.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卫生院 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214)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中医针灸诊疗的优势病种。当前随着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伏案、屈背、低头的时间越来越长,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颈痛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主诉之一。目前该病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以中医针灸、牵引、推拿等最为常用。根据朱琏《新针灸学》记载,新设穴主治病症是“颈项肩臂疼痛”,因而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治疗。本研究采用针刺新设穴,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即时镇痛效果,取得比较满意结果,期望为推广新设穴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和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卫生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纳入病例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37岁~70岁,平均(55.68±8.49)岁;体重(62.98±9.24)k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20例;平均(55.67±8.38)岁;体重(64.17±10.62)kg。对照组中,男8例,女22例;平均(55.7±8.75)岁;体重(61.8±7.63)kg。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②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有颈痛患者均可纳入观察病例;③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和调查者。

1.4 排除标准

①有明显颈椎外伤史;②颈椎间脱出严重,并出现上肢麻木或感觉异常者;③有颈椎椎体结核、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可能者;④严重骨质疏松者;⑤有颈椎椎管内占位病变、脊髓空洞症者;⑥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肝肾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取双侧新设穴,定位后,常规消毒,用0.3 mm×40 mm或0.3 mm×50 mm毫针,朝喉结方向针刺,采用朱琏抑制法一型手法,缓慢捻转进针法进针,指实指虚交替捻针,捻转角度在180°~360°内,捻转频率在每分钟100次~200次,毫针刺入30 mm~40 mm,局部出现酸麻胀等针感,并使针感向后枕部及颈肩部扩散,有时也会向颈项外侧传导。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 30 min。出针后即评定效果。

2.2 对照组

选取双侧风池穴,朝鼻尖方向针刺,局部出现酸麻胀等针感,并使针感向头后枕部扩散,所选用针具、操作手法、行针频次、留针时间同治疗组。出针后即评定效果。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①即时镇痛效果评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用一条10 cm的标尺,其中,0分为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让患者取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取分数。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分值变化情况。②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晕针、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都顺利完成针刺治疗,未影响到治疗的评分判定。

4 典型病例

黄 ×,男,45岁,主诉:反复颈肩部疼痛2 a余,加重3 d。症见:颈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活动受限,伴右上肢放射样疼痛,呈持续性隐隐麻痛,活动稍受限,无心慌胸闷、恶心欲吐、头晕头痛、发热恶寒,纳可,夜寐差,大便可,夜尿多。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颈肌紧张,C5~C7棘间及棘旁压痛,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胸腰椎无畸形,活动尚可。双下肢无水肿,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VAS评分6分。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予选取双侧新设穴针刺,用朱琏抑制一型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出针后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为3分。

5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神经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颈部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颈部活动、咳嗽、喷嚏及深度呼吸时可使疼痛加重。

颈痛是患者最为痛苦和就诊的主要因素,其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其缓解程度又是判断疗效的主要指标,在国内外的颈椎病疗效评价系统中作为最主要的观测指标。

针灸是目前痛症治疗中常用的镇痛疗法之一,而针灸作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1]。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穴位,从而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而腧穴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中医针灸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腧穴是多种疗法的刺激部位,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都要作用于特定腧穴,出现特定效应后,方能产生疗效。因此,腧穴研究是提高针灸疗效,探明针灸机理的基础,是开发和应用腧穴的前提。

新设穴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朱琏同志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确定19个新穴位之一[2~3]。据朱琏编写的《新针灸学》专著记载[4],新设穴位置在风池穴直下,第四颈椎旁开约3.3 cm,斜方肌外侧凹陷处(局部解剖在第四颈椎横突的尖端);防治病症有偏头痛、前额部头痛、枕部痛、颈和肩背部痛、项肌痉挛和扭伤、机能性斜颈、膈肌痉挛等。提示新设穴可用于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

对于新设穴,根据文献查新,已有学者应用针刺新设穴治疗颈椎病、顽固性呃逆等病症[5~7],效果满意,其研究资料显示新设穴具有一定治疗功能。笔者课题组前期研究中[5],运用该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发现该疗法能提高颈部皮肤的痛阈,对减轻疼痛有明显效果。本课题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穴研究方法,运用针刺新设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病症,探索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简单易行、痛苦小、易被接受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并与颈椎病常用颈项部腧穴风池穴对比镇痛效果,目的在于客观评价新设穴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即刻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新设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有显著的即刻镇痛效果,可作为颈痛病症治疗针灸处方的有效腧穴。从解剖学方面分析,新设穴深部正界于C1~C4和C4~C6颈神经丛之间,故针刺其对上、中段神经卡压均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因而适用于大多数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配合运用其独特的朱琏针刺手法(抑制法)针刺新设穴,要求缓慢捻转进针法进针,指实指虚交替捻针,刺激量强,留针时间较长,针感明显,出针时患者即可感觉疼痛减轻,以达到激发和调整神经机能而缓解病痛目的。本课题通过针刺新设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临床效果对比观察,验证其镇痛作用治疗颈椎病,证实了新设穴具有对颈椎病颈痛病症独特的腧穴主治作用,为临床应用新设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主治提供客观依据。针刺新设穴的镇痛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根型腧穴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