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有效性研究

2019-08-16王振强柴杉

理论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创新

王振强 柴杉

摘 要:论述了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必要性和有效路径。从育人目标、时代发展、高校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通过 “三步走”创新全课程育人体系; “三覆盖”创新全过程育人体系及 “三举措”创新全员育人体系等途径创新了高校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的有效路径,为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6 — 0048 — 03

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各类高校的招生录取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基本进入到“大众教育”的阶段〔1〕。而高校学生的生源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学习生活环境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使高校党建育人工作面临愈加突出的现实问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育人工作需要经受新的考验。党建育人工作成效关乎着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效果。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立足基层、打劳基础,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核心职能,勇于创新工作新方法,不断总结工作新经验,推动高校党建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使党建育人工作成为高等教育事业育人成效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2〕。

一、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摇篮,老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大小和素质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规格与品位。新时代加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铸牢信仰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目标的特殊性,为加强党建育人工作提出了必然要求;优秀的生源质量为高校加强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素质条件;浓厚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为高校加强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教育基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又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了强大的支撑活力;科学严密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起到了净化育人环境的保障作用。理想信念教育统领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标志着人们的文明素质,引导着人生的奋斗目标。创新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龙头”工程,就是要教育培养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理想信念贯穿于高校的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广大师生形成科学、完整、高尚的人格,塑造符合社会用人标准的高品位高素质人才。创新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提高育人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培育高层次人才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3〕。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党建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提升,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校期间,随着大学生党员发展期望值的提升和政治参与度的加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直线上升。但是,专职负责党务工作的干部队伍增加的速度相对较小,大部分都是兼职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再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不够〔4〕。因此,在如何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入党愿望、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发展的工作上,党务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顾此失彼現象常有发生。

(二)培养人意识淡漠、党务知识水平不高

在高校存在着一些学生党员培养人没有认清自身担任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做不到定期与培养对象沟通交流,没有完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前期引导教育工作,也没有定期将培养对象的发展情况向组织汇报,在发展前才匆匆了解培养对象,完善形式上的工作,延误了优秀学生的培养发展工作。

(三)偏重学习成绩,忽视思想状况

高校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容易量化和考核,所以学习成绩成为党员发展的硬性指标。但是,最重要的入党动机、党务知识理论学习状况、政治信仰价值观评判却不好衡量,在党员组织发展中,容易出现偏重学习成绩,忽视思想状况的现象。

(四)学生思想教育薄弱

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方面,党务工作者大都采取大班集中培训教学方式,学习活动比较单一,学习内容关联性、系统性、纵横性、实效性与时效性有所欠缺。前期教育没有夯实基础知识,后续教育也没有跟上,学生思想动态教育薄弱,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党性实践教育活动缺乏必要的时间、空间与深度。

三、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必要性

(一)育人目标要求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2018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大学生党员,为中国共产党输送越来越多的知识型新鲜血液,不断壮大青年大学生党员队伍,是高校创新基层党建育人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为突出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作为优秀青年学生中佼佼者的广大党员毕业生,更是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依靠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优秀资源。新时代,创新高校基层党建育人工作机制,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新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追求和平、致力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社会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党要有更高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创新高校基层党建育人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

(三)高校的育人功能决定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高校就是育人的基地,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校的育人效果直接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高校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类专门的优秀人才,就需要创新基层党建育人工作〔5〕。

(四)大学生的独特群体要求必须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思维敏捷、个性鲜明、精力充沛,获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渠道比较多、能力比较强,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同时他们面对复杂的外部学习生活环境,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面对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为了尽快促进青年大学生地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高校也必须创新基层党建育人工作。

四、新时代创新高校党建育人的有效路径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提升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育人能力。基层党组织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服务学生为理念,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育人实效和凝聚师生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创新党建育人新格局〔6〕。

(一)“三步走”创新全课程育人体系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统领,以课程思政为平台,通过“三步走”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全课程育人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第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支部特色活动,引导全体教工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

第二步提升组织能力。在加强教工党员组织建设的同时,提升教工党员发挥组织作用、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能力,党支部组织开展示范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教工党员建设课程思政的经验分享,挖掘课程育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育人典型案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育人教学中。

第三步夯实政治责任。教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途径,发挥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用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挥思政工作的教育功能和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来引导學生,实现党员作用发挥、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创新全课程的育人体系。

(二)“三覆盖”创新全过程育人体系

高校党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规范组织生活,把党建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和科研技术服务全过程,提升党组织覆盖力和组织力,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课程学习、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各培养环节,创新全过程育人体系。

一是覆盖全体大一新生。各教工支部积极选派优秀教工党员担任班级的导师,通过和学生的面对面线下交流指导会,以及微信、邮件、QQ等线上交流方式,在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关怀、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积极引领大学生把树立远大理想抱负落实到实际学习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梦想飞扬的动力,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二是覆盖全部学生宿舍。不断探索以宿舍为单位设置学生党团支部建设模式。在每栋学生宿舍楼里设置一个党团支部,选派二个学业和党团导师,推行学业培养、职业素养和党团培养三个维度模式,建设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组织发展考评、党员民主评议监督和党员岗位实践锻炼的四种机制,切实达到固本强基、提升素质、传承创新的党建育人效果。

三是覆盖顶岗实习环节。选派优秀教工党员开展企业实践环节育人的探索, 依托学校和现有的国家级、省级以及与知名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基地,通过党员定岗明责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入企业党建资源、教育科研资源,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专业实践中增强实践能力,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将自身的理想抱负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三)“三举措”创新全员育人体系

高校党组织除发挥各个党支部的育人作用之外,还着重发挥各党支部和团体的群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团结凝聚师生,推动全体教工党员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育人成效上,通过“三举措”创新全员育人体系。

加强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行政坐班党员老师践行微笑服务意识,梳理工作内容和流程,面向师生准确迅速提供制度、政策供给。承担好、发挥好党建育人的“窗口”职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式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在教工党支部中选派优秀专业党员教师指导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担任学生“学术领路人”,通过“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积极发挥实验室党员教师的作用,实验室党员教师在常规工作之外,积极开拓线上实验室及课外实验内容建设,参与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结语

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党建育人工作是推动伟大教育事业、建设伟大教育工程、进行伟大教育斗争的工作。加强对新时代的广大师生进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信念教育,铸牢信仰基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育人,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创新党建 “三全育人”新格局,谱写新时代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奋进之笔”,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江华,王玉平.党建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98-102.

〔2〕龚宸.习近平同志党建思想及其对高校工作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8,(02):34-36.

〔3〕林良夫,赵建明,张颖.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亚太教育〔J〕.2016,(35):41.

〔4〕杨淑梅.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1):54-156.

〔5〕刘黎黎.实践育人理念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林区教学,2018,(09):03-04.

〔6〕荆彦丽,荆彦琴,席丛林.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48-1251-1282.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校创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