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功能

2019-08-16羊朝辉

理论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操作

羊朝辉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水平也随之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当下的社会背景,我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道路,但是由于一些时间和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环境,导致一些因素误导人们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由于在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和总体上了解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以及条件,同时又要通过以上经验掌握马克思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以此来增强如何正确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人们对于实践的看法。但是由于大部分人们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一原理,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将对在此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指出如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指导实践功能的方法[1]。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操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6 — 0021 — 03

由于很多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在如今的时间段内有很多的人们根本就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鲜明特征以及发展规律。而如何正确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真理性成为当下的主要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仅可以增强广大的哲学家们对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思想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在面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问题,对我们进一步搞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诞生于十九世纪,虽然产生于欧洲,但是思想却跨越了欧洲并影响了全世界,作为关于无产阶级以及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们对于历史认识的伟大变革,同时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由继承者们不断发展完善,最终研究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既包括了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同时又由列宁逐渐发展完善,同时也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观念、方法以及实践的根本概括,又一定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性质以及整体的特征。也就是从一定程度上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以及长久的理论指导意义〔3〕。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是从其根本的立场、基本的观点、以及基础的方法的有效结合,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根本立场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以及出发点,要求人们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并谋取利益。而正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在面对人生的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对于世界的认识以及加强对于改造世界的能力〔4〕。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及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创世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并不了解,导致他们不能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与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处在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时期,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西欧有了相当长的发展,当时科技的进步以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当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从一定程度上说,当时的资本主义给社会生产最大化带来了质的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又加重了社会的负担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来说,社会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工人生活极度困苦,但是由于工業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不仅没有改善工农阶级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反而将工人变成机器的附庸〔5〕。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资本家们采取一些卑鄙的手段拼命地压榨着工人的血汗,从而形成一面是财富的积累和另一面贫困的增加,导致两极化极为严重,在此时刻,1825年沉重的社会问题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出现相继波及到欧洲资本主义各国。而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剥削的过程中开始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开始迫切渴望拥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正确的领导理念,直到十九世纪西欧的三大先进的思想浪潮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以及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帮助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提出适应工薪无产阶级发展的理论基础指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如何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以及真理性

党中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问题。可以说,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道义性,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理论前提,是增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定性、自觉性的思想认识前提。而且由于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不是说教,而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辉。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部分组成的严密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整个学科体系的灵魂、基础和根据,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客观世界形成了一系列基本原理,如关于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原理,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原理,关于阶级和国家的原理,关于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原理,关于社会主义的原理,等等。正如习近平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所说,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6〕。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真理性、科学性、道义性,它才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显示了巨大精神力量。它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民族民主革命浪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可以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7〕。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道义性,必须继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学、真学,才能把握其精髓,领悟其真谛,掌握其灵魂,也才能有效解决真懂真信问题。时下,在对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问题上,虽然绝大部分同志都有清醒的认识,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糊涂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在现实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也还存在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现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8〕。这种认识问题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还研究不够、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反映出我们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我们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建设工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研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水平。要通过切实搞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所认识所掌握,从而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自信、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充分认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历程赋予的规定性和必然性。此论透彻深刻。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笔者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至少有两方面突出的意义。

一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习近平说,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此话发人深思。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遭列强侵略、蹂躏,内部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9〕。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中国化、时代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特别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选择。从更深层次上讲,中国道路的选择,也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深层次的历史角度和精神角度讲,正是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需要;从现实政治角度看,是肯定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合理性、进步性的需要,是坚定“三个自信”的需要〔10〕。

(三)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时有反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在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以及本质规定,必须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坚决反对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态度就是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一正确态度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改革和建设背离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这不仅揭示了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规律,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對科学预测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12〕。

马克思以及恩格斯最初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为前提提出的,因此革命的实践发展应该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并获得成功。但是由于革命的发展超过了当时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预期,告诉我们必须在进行实践的同时充分体会到当时的国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展。而且作为新生的事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成长并不会一帆风顺的,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给现如今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要求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趋利避害,逐渐前行〔13〕。

结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极具曲折性的发展,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中的内在要求。我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从实际出发,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最终成就完美的人生。

〔参 考 文 献〕

〔1〕李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内容体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陈金龙.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08):25-28.

〔3〕黄家周.文化建设视域下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4〕郑建云.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价值〔J〕.才智,2016,(05):170-171.

〔5〕高晓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整体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6〕马晓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价值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7〕杨名刚.慕课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教学新探〔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11):64-67.

〔8〕范诚忠(PHAM THANH TRUNG).越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18.

〔9〕吴圆芳.个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7.

〔10〕梁庆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主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1〕沈倩颖,庄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原理弱化问题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06):72-74.

〔12〕王晓光,李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J〕.文教资料,2018,(27):85-86.

〔13〕乔丹丹.恩格斯晚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操作
幼儿美术活动的优化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初探
国际与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对比与发展规律研究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东家人传统服饰艺术发展的规律性及制约因素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浅谈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究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与亮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