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要点
2019-08-16徐莉
徐莉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2
1 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形成的血管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而导致冠脉堵塞。冠心病是一个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当前我国居民的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主要原因为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现代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冠心病为慢性疾病,但是极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险并发症,这类并发症则可以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积极控制冠心病并发症。以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2 冠心病自我护理的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呈慢性病程,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但是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技能仅能提供一时的帮助,而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需要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技能。良好的自我护理,可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控制冠脉粥样硬化进展,避免累及其他脏器或器官,进而降低其他并发症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我国医院已经开展了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但是较多冠心病患者在出院后的宣教工作不足,患者往往不知道详细的自我护理和管理知识。因而有必要积极的宣传冠心病的自我护理知识,患者也要认识到自我护理的重要性,积极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
3 冠心病患者如何进行自我护理
3.1 多听医生建议按医嘱用药控制。
冠心病的治疗并非一朝一夕,需患者长期坚持,按医嘱用药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基础条件。医生开具的药品,往往是从多个方面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如降压药可维持稳定的血压水平,降血脂药品则可以调节血脂水平,从根本上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风险。患者不要私自更改药品,应按照医嘱的要求每日按时服药,若容易发生意外漏服等情况,则应在服药后养成记录的习惯,避免漏服、误服、错服等情况发生。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应及时到医院复查,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同时检查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医生根据患者的复查项目以评估近期治疗结果,从而制定更加符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
3.2 学会识别、鉴别和处理不良反应情况
心血管藥物的毒副反应风险较高,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常见的毒副反应类型也较为复杂。患者应积极阅读药品说明书,同时耐心听医生进行讲解,了解自己所用药品的常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处理办法。在日常用药后,也要关心自身的异常表现,如果发生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医嘱可自行处理的,应及时处理;若反应较为明显,则应尽快到达医院处理。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不良情况都应该高度警惕,及时咨询医护人员,获得专业性的指导。
3.3 养成规律作息习惯。
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急性心梗的发生也与不良生活作息存在密切联系。长期生活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较高。因而冠心病患者需高度警惕,积极养成良好且规律的作息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熬夜、过于疲劳等情况,白天注意劳逸结合,晚上养成固定时间上床休息。避免过晚上床休息,而影响正常的生物钟。规律的作息有利于身体机能的调整,尤其可促进内分泌系统紊乱的纠正,对于患者冠脉疾病进展的控制较为有利,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3.4 健康饮食,摒弃一切不良习惯。
饮食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不良的饮食习惯,是现代人冠心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应坚持低脂饮食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益于血管内皮功能的维护,尽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应成为每日饮食的主导。中老年冠心病人极容易发生便秘等情况。而便秘后用力排便是导致心梗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积极预防便秘发生。增加高纤维素的食物摄入量,发挥润肠通便的效果,增加饮水量,每日多次饮水,食物中的纤维素吸水之后,通便效果更为显著。餐馆等烹饪的食物,含油含盐较高,冠心病患者应尽量减少使用或避免使用。家庭烹饪的蒸煮类食物为首选。
3.5 吸烟饮酒要不得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性极大。吸烟者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程度急剧下降,且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猝死率也相对要高。冠心病患者应充分意识到吸烟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性,积极戒烟。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接触对烟草的依赖。饮酒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较大,目前已经证明酒精中毒,可导致明显的心血管及心肌损害。较多急性的心肌损害和血管内皮损伤是不可逆的,必须积极预防,避免醉酒、酒精中毒等情况发生。饮酒合并吸烟者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更为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程度明显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反复强调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应可耐心听从医生的建议和要求,尽快戒除烟酒。此外,烟酒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在用药期间,为保证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毒副反应风险,应禁止饮酒或吸烟。
3.6 积极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的血压控制是冠心病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若不及时调控患者血压水平,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右心肥大等心血管疾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而必须控制好高血压水平,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是治疗的首选,患者必须定时监测血压,及时服药规定剂量的药物。定期来院复查,告知医生自我监测血压的结果,帮助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各类降压药物,但是部分患者经过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因而临床领域开始探索中医治疗该病的相关疗法。因而患者学习穴位按摩方法进行辅助降血压,如按摩双耳的降压沟、降压点及内分泌穴等位置,同时根据医生的辩证分析,依据不同体质情况取穴按摩,如气虚者取气海、关元、脾俞、足三里等,血瘀者取血海、合谷、气海、膈俞等处穴位等,湿热者取太冲、阴陵泉、行间、胆俞等处穴位等,可有效提升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