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位视角下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研究

2019-08-15刘声李王鸣方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都市区村落养老

刘声,李王鸣,方园

(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15;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0 引 言

随着大都市老龄化的日渐严峻,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与都市区养老设施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都市老年人对优质养老环境、低成本、高生活质量的村落养老需求意愿日渐强烈。此类市场需求催生了新的养老模式——村落养老。在我国沿海地区及较发达的都市区已率先发展了养老村落,如杭州临安太湖源镇白沙村,现有旅游养老床位7 000多张,年客流量达30万人次,其中老人占50%以上;湖州长兴顾渚村村落养老床位1.3万张,年客流量300万人次,其中老人占70%左右。此类村落的出现为解决都市区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一些村落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村落养老产业缺乏科学评价下的准入门槛。村落对养老产业实际需求与自身发展基础缺乏清晰的认知,出现了唯利是图、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等现象。其次,村落养老产业对其产业位置和核心竞争价值缺乏认知。部分以养老产业为主的村庄,为提升经济效益一味扩大经营规模,这种竭泽而渔式发展,以过度占用村落生态资源为前提,忽视了村落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村落养老研究侧重于出行动机[1]、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2]、村落养老对目的地的影响[3-4]、养老模式总结与养老村建设实践[5]等方面。研究视角略显局限,基本针对单一乡村个体,忽视了村落养老城乡行业链功能联动,缺少生态体系化、城乡全域性的村落养老研究视角。已有的相关养老服务评价研究倾向于对养老服务[6-7]、管理模式[8]等微观层面的构建与应用,近期开始重视养老产业发展条件[9]、盈利能力[10]、投资风险[11]等的评价分析性构建,缺乏村落是否适宜发展养老产业的前置价值评价研究,而这一研究是村落养老产业启动的第一步,对乡村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村庄评价采用的多为数理方法[12-14],缺少宏观评价框架与理论体系,在结果解读与对策上稍显生硬。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引入生态位理论,从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出发,构建城乡融合、适宜主体需求的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为都市区村落养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指导。生态位理论已有较完善、系统的阐释,其在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密度可反映村落养老价值的规模、特色与集聚效用,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模型、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等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15]、旅游规划[16-17]、景观规划[18]等价值评价,对于村落养老研究亦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可行性。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态位理论引入村庄养老价值评估框架,从养老产业行业生态系统和生态链的角度,解析村落养老价值的内涵与测度,并通过对典型大都市区(杭州市)的需求度调查,确定都市区村落养老行业生态链中的生态元功能,进而运用因子分析推演具有维度、子系统、模块、指标变量4个层级的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见图1)。研究通过科学评价村落养老产业发展适宜性,设定村落养老产业准入体系,避免无效竞争与内耗,为村庄建设与养老产业评价方法提供创新视角,为都市区、城乡养老平衡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村落养老、村庄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方向。

图1 研究技术路线Fig.1 Technical route of research

1 村落养老生态位理论解析

1.1 生态位理论

1917年GRINNEL将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定义为生物物种或种群在空间环境中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19]。换言之,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即生态元)在其生态链的特定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20]。这里的“生态系统”由生态链和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作用与支撑共同构成,当生态元在其生态链上的位置趋于稳定时,说明该生态位具有生态元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功能等生态因子,并与其他生态元具有良好的竞争关系。本研究将村落养老视为一个生物种群,即生态元,它根植于都市区养老行业生态系统中,遵循生态位理论。

1.2 生态位视角下村落养老的价值内涵

都市区村落养老是指都市老人到周边村落养老的一种积极养老方式,有学者称其为乡村休闲养老[21]或农家型健康养老,是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城市养老模式的补充。村落价值包括农业生产价值、生态价值、生活价值,养老价值从属于生活价值[22]。本研究的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是指村落对满足城市老人衣食住行、环境卫生、医疗服务等养老需求起到的效用,即为村落发展养老产业的适应性。

村落养老的价值(村落发展养老产业的适应性)可反映它在都市区养老行业生态系统中拥有良好的生存发展条件,并与平行的养老行业存在良好的竞争关系。此种价值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也就是村落养老在养老系统中相较于行业生态链和行业外环境中所处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即村落养老的生态位。

1.3 生态位视角下村落养老的价值测度

由前文解析可得,村落养老的价值可通过其生态位反映,根据GRINNEL的定义,生态位可通过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密度等生态因子进行具体描述[20]。因此,本研究从生态位的视角通过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密度等多个测度评价其价值。

村落养老生态位宽度是指占有时空、空间、资源的多少。村落养老生态位宽度越大,如占有的优质环境、设施、食品、文化氛围越多,表明其在行业生态系统拥有生存发展的良好条件较多,较于同类村落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养老产业的规模效用和适应性也就越高。

村落养老生态位重叠度指平行行业中相关养老机构(生态元)占有的时空资源的重叠度。当养老机构的空间距离较近或服务模式、功能、内容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时,重叠度将加剧价值的削弱。为了凸显村落养老的特色价值,应避免生态位重叠,在区域布局选址上预留足够的空间距离,或者在养老模式、功能和服务内容上小范围内提倡差异化、独特性和多样性。

村落养老生态位密度指单位时空中养老功能机构占有资源的数量,如区域医疗设施空间密度、无污染饮食空间密度等。现状资源分布密度和规划资源分布密度越低,发展村落养老的资源集聚价值也就越低。

2 村落养老行业生态系统组成与生态元功能

2.1 行业生态系统组成构架

村落养老行业生态系统是由养老行业内生态链及行业外环境相互联系、作用、支持共同构成的(见图2),对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产生影响的不仅来自上下游生态元功能机构,还来自处于行业外环境的生态元。各组分在其生态位置上发挥应有作用,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影响、协调运作,从而促使行业整体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基于行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科学有效的村落养老价值评价需立足于行业生态系统,在理解其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展开。

2.1.1 都市区养老行业外环境

根据对杭州市养老产业相关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的深入访谈和文献搜集发现,影响村落养老价值的行业外环境主要有五大层面。(1)政府机构。主要包括:发改部门、农办、建设部门、旅游部门、规划部门、各级人民政府等。(2)行业主管。主要包括:民政局、老龄委等。(3)行业监管。主要包括:老年学会、老龄产业协会、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养老基金会等。(4)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养老与护理院校、养生养老研究所等。(5)行业支撑机构。主要包括:交通部门、基础设施部门、医疗服务部门等。

2.1.2 养老行业生态链

以村落养老作为生态元,其所处的行业生态链可分为平行生态元、上游生态元、下游生态元。平行生态元即指与村落养老产生竞争关系的都市区养老模式与相关业态,上游生态元即指为村落养老提供战略价值资源,并满足养老行业核心需求的供给功能元。下游生态元即指位于生态链末端,伴随养老产业发展的衍生品,其功能较上游生态元需求度低。三类行业生态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村落养老生态链,其又与行业外环境的五大组织互相作用,构成了良性循环的行业生态系统。

图2 村落养老行业生态系统组成构架Fig.2 Ecosystem structure of village pension industry

2.2 村落养老行业生态链中的生态元功能

2.2.1 都市区村落养老需求调查

村落养老模式已在长三角大城市周边地域出现,从上海、杭州等大都市的实践中看已非常明显。本研究以杭州大都市区为典型开展村落养老需求调查,调查从2015年9月持续到2016年3月。调查人群以健康状况良好、中低年龄段的老人为主(包括:杭州市主城区老人,和养老接纳地村庄度假老人)。调查范围包括杭州市五大主城区的10个社区与周边县市的15个典型养老村落。其中由相关部门推荐(每城区)2个社区,采用发放问卷和社区座谈会并行的方式调查;典型养老村则由各级农办等相关部门推荐,每个县市推荐2~3个养老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庄,共计15个村庄,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

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居住模式等养老主体特征,参加村落养老的时间规律、到达方式、核心吸引物、起居方式等养老模式特征,以及对养老村区位与环境、居住生活、服务设施3个部分的满意程度和需求度(见图3)。采用访谈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法,通过向村落养老的需求方发出完整全面、简明扼要的征询表,并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获得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度和诉求,获得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75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750份,有效问卷率为93.75%。

图3 调查内容组成Fig.3 Content of the survey

2.2.2 需求调查分析

在资源方面,对医护、环境、交通的需求度较高。调查显示,杭州市民对村落养老资源均表现出了较高的需求,其中需求度最高的是:医护资源完善、环境景观优越和交通区位便利;其次是饮食健康有机、气候条件适宜、居住氛围和睦亲切和游乐休闲空间多样。

在设施方面,医疗诊所、老年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的需求度高。调查显示,需求度最高的为医疗诊所、老年活动室和户外活动场地;其次是超市、公共交通和健身设施;最后是图书室、银行网点和邮政速递。

在居住生活方面,对良好的治安和居住氛围、健康的饮食需求度较高。调查显示,受访群体对接纳地的居住氛围和治安环境较为重视。同时度假老人也表现出了对清淡丰富的菜肴和优良水质的需求,并且对乡村的时令水果蔬菜、土特产等非常喜爱。因此,安静和睦的居住氛围、良好的治安和健康特色的饮食是接纳地必需具备的。

具体需求见调查统计表1。

表1 村落养老需求调查结果Table 1 The result of the demand survey of village pension

2.2.3 需求导向下的村落养老行业生态元功能

根据都市区养老村落需求的调查结果,构建了村落养老行业生态链中的上下游生态元功能,结合文献总结得到的平行生态元功能内容如图4所示。

图4 村落养老行业生态链中的生态元功能Fig.4 Ecological metafunction in the village pension ecological chain

上游行业需求功能:根据村落养老需求调查结果,将资源、设施、居住生活三方面中,需求度超过50%的功能,视为满足养老行业核心需求的供给功能,包括医护资源、环境质量、交通区位、活动健身设施、健康饮食产品等。

平行行业需求功能:据相关文献,养老模式可分为被动与积极2种。与村落养老平行的行业需求属于积极养老模式,与村落养老产生竞争关系的功能主要包括:互助养老、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其中异地养老分为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村落养老等。

下游行业需求功能:根据村落养老需求调查结果,将资源、设施、居住生活三方面中需求度低于50%的功能视为需求度较低的功能元,主要包括:居住氛围、治安管理、图书室、银行、邮政。同时,通过重点访谈归纳出伴随村落养老产业发展的衍生品,主要包括:临终关怀机构、老年社群、就地村民服务、老年旅游等。

3 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

根据村落养老价值与生态位的关系以及都市区养老生态功能,本研究建立了维度、子系统、模块、指标变量4个层级的价值评价体系(见图5)。

3.1 评价维度

根据村落养老与生态位的关系,村落养老的优质价值可理解为其生态位相对稳定,即村落养老的生态位所在生态链的特定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位置具有优势。在时间层面达到永续发展;在空间层面达到有序布局;在功能层面达到独特多样。因此,对其价值评价可从时间、空间、功能3个维度着眼。

图5 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Fig.5 Evaluation system of village pension value

时间维度主要考察村落养老发展的规模、资源利用程度是否有利于系统长远良性发展,分为现状与规划,规划着眼于根据评价主体来划定时间,例如5 a、10 a等。

空间维度主要是从都市区宏观层面,考虑养老产业生态元功能是否形成重复布局和过度竞争。主要考虑上下游和平行行业需求功能元的布局与竞争,空间上根据评价主体,适当选择村域、镇域、县域等。

功能维度主要考量村落拥有的养老资源要素与要素组合的独特性、多样性是否与都市区村落养老需求和生态友好型功能建设的需求契合。以行业生态链中的上游行业需求功能元为主,包括医护资源、环境景观、交通区位、活动健身设施、健康饮食等。

3.2 价值子系统、评价模块与指标变量

根据村落养老价值的宽度、重叠度、密度3个测度,建立相应的规模价值、特色价值、集聚价值3个子系统,再根据生态系统组成和需求度影响下的生态元功能,在各系统下产生相应的评价模块和对应的指标变量。生态位宽度越大、重叠度越小、密度越高,其村落养老的综合价值也就越好,发展生存的适应性越强。

3.2.1 村落养老的规模价值可通过生态位宽度来衡量,细分为物质系统和非物质系统。物质系统包括医护资源、环境质量、交通区位、服务设施、健康饮食、临终关怀、社群与服务、基础设施等模块;非物质系统包括外环境政策、竞争模式、经济水平等模块。在每个评价模块下展开对应的指标评价。例如医护资源模块可通过硬件条件、人员配备、服务半径、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变量来评价。在其他模块都相等的情况下,医护的硬件条件越好、人员配备越合理、服务半径越小、信息化服务水平越高,医护资源越好,其生态位宽度就越大,对应的村落养老规模价值亦越高。

3.2.2 村落养老的特色价值通过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主要考查村落及养老机构间的服务内容、政策扶持是否重叠及重叠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外环境政策、竞争模式、社群与服务。针对外环境政策,当某村落养老产业享有多个政策扶持时,对其评价应不仅仅停留在考量其拥有该方面的生态位的宽度,还须考量其享受的政策是否重复以及重复的程度。可将外环境政策模块细分为行业主管机构、行业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人才培养机构、行业支撑机构等,以其发布的政策和管理机制在区域内的覆盖面来评价。来自各个机构对村落养老扶持的政策雷同越少,覆盖面越广,则其生态位的重叠度越小,村落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原动力就越大,在其生态位宽度相同的情况下,重叠度越小,其对应的村落养老的特色价值和产业适应性也就越高。

3.2.3 村落养老的集聚价值通过生态位密度来衡量,主要包括医护资源、服务设施、健康饮食、基础设施等模块。例如,当村落养老拥有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时,在判定其生态位宽度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判定各个设施在单位区域中的现状以及规划分布的空间密度。该模块可细分为人居设施(菜场、超市、公园、银行等)、文化娱乐设施(图书馆、健身设施等)、养老服务设施(如医院、卫生站等)等指标变量,当拥有的设施数量及质量相同时,分布密度越高,养老人群可享用的需求设施也就越多、越便利,村落养老自身资源的集聚价值也就越高。

4 结 语

在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建立了包含3个维度、3个子系统及11个模块的都市区村落养老价值评价体系。首先,将村落养老的优质价值理解为其生态位在行业生态链的时间、空间、功能3个位置上所具有的优势,进而确立评价体系的目标及评价维度;然后,通过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密度,解析村落养老规模价值、特色价值、集聚价值的测度机理,为建立相应的评价子系统奠定基础;最后,通过文献梳理、部门访谈、需求调研,归纳总结了都市区村落养老的生态元功能,以此为据构建评价模块和相关指标。

该评价体系在村落养老生态位理论下开展,为有效评价村落养老价值提供了创新视角及理论支撑;并且结合都市区需求和行业生态链,构建了一套全面认知城乡平衡发展、机构良性竞争的养老价值生存系统;该系统能科学宏观地审视村落养老发展的适应性,为综合判定村落发展养老产业的可行性提供新颖的综合性方法,以便适时有效调整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都市区村落养老
养老生活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油画《村落》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