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2019-08-14李鹏
李 鹏
(青海省交通医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细菌性肝脓肿是指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病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肝区疼痛、肝大和局部压痛[1]。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与发病年龄、体质、原发病、脓肿数目、开始治疗的早晚、治疗的彻底性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密切相关。年幼及年老患者,多发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也高,因此,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为探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22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的220例来我院诊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均经临床体检、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并排除了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急危重症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精神障碍者。其中男性患者139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3~40天,平均病程20天;脓肿直径<5厘米者121例,脓肿直径≥5厘米者99例;单个脓肿者76例,2个脓肿者51例,3个及3个以上脓肿者9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寒战、乏力、肝区疼痛,血象增高,肝区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等。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2)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2.5~5.0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进行超声扫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个数等信息后确定皮肤穿刺点和体内穿刺路径及体位,然后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手术结束后再应用超声检查,明确病灶清除情况及腹腔内有无游离气体及液体等。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效指标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效指标对比(±s,d)
组别 n 白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 拔管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110 3.0±1.5 3.0±1.5 9.5±1.5 11.5±1.5对照组 110 7.5±2.5 6.5±1.5 12.5±2.5 17.5±2.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脓肿消失或直径<3cm;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术后5~7天脓肿缩小20%~5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术后5~7天脓肿直径未见减小;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3 讨论
以往,对于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是以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为主,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具有创伤性大、并发症多等缺点,无法满足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微创检查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也逐步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中,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与传统开腹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相比,主要优势有:(1)术前应用超声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得手术的准确性更高,目的性更明确,操作更简便,有效地避免了术中对重要血管及器官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手术所需要的切口较小,不仅有效降低了术中的出血量,还最大限度降低了腹腔器官的暴露面积及时间,有效地降低了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易接受,主动性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降低了因长时间卧床而引发的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4)在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在一次穿刺中进行引流、冲洗、注药等多种行为,减少了对患者组织器官的创伤,有助于术后的恢复。
由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受腹壁脂肪层、肠腔内容物等的影响较大,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于配合度较差、机体状况较差及术前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病灶信息者应禁用;对于肥胖或者肠腔内容物较多的患者要适时变换体位或者排空肠腔内容物后进行;穿刺前必须经超声扫查后确定最佳的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必须要避开肋骨、胸骨、大血管、胆道、肺等重要器官;在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动态操作,必须时刻注意针尖位置,时刻保持针尖的位置处于脓肿液化区的中央。
综上所述,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