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2019-08-14刘姝
刘 姝
作者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三科 110015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晚期表现综合征,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而显著上升,已成为心内科60岁以上患者住院最常见病因。多篇文献[1~3]表明,提升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等级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指标及预后,并减少复发、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医疗花费。因此,调查与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意义重大。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各个病区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了“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和“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常见影响因素问卷”评估及调查,并依据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等级分组后,比较各类常见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各个病区住院治疗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颁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文化程度≥初中;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心功能NYHA分级Ⅳ级;②难治性心衰;③老年痴呆症或严重认知障碍患者。本文共入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221例,男性149例,女性72例,年龄60~85岁,平均(67.25±12.88)岁。
1.2 方法
1.2.1 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评估选择及评估方法:本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工具选择Riegel等设计的“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指数问卷”6.2版(Self care of Heart Failure Index,SCHFI,v6.2),该问卷分为3大条目:①自我护理维持(10个问题);②自我护理管理(6个问题);③自我护理信心(6个问题)。各个条目分相加后得出SCHFI总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好。SCHFI只用于评估近1个月内有心力衰竭症状患者,评估时间在入选后1周内完成。
1.2.2 “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常见影响因素问卷”设计及内容:参照国内有关文献,我们自行设计了“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常见影响因素问卷”,内容包括:①平均年龄;②性别;③受教育时间;④家庭月收入;⑤平均病程;⑥住院次数;⑦NYHA心功能分级;⑧合并症数目;⑨合并症数目;⑩空巢及独居家庭等10项调查项目。该问卷填写在入选后1周内完成。
2.结果
221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平均SCHFI总分为(21.75±4.62)分,其中117例患者SCHFI总分≥21.75分(52.94%,高评分组),104例患者SCHFI总分<21.75分(47.06%,低评分组)。表1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影响因素比较,高评分组的受教育时间、家庭收入均明显多于低评分组,而平均年龄、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并发症数目及空巢及独居家庭例数均明显少于低评分组(P<0.01,P<0.05)。
表1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影响因素比较
3.讨论
自我护理行为是患者为了减缓疾病进展、积极参与遵医嘱、配合治疗的主动行为。一些作者[2,3]发现,慢性心衰治疗长远目标不仅为了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模式包括了遵循药物治疗,注重合理饮食、锻炼活动,进行身体状态自我监测,管理、约束自我行为及情感,准确识别疾病症状及评估治疗效果等。等级较低的自我护理评分会影响到患者疗效、转归及预后。因此,在慢性心衰治疗中提高及完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较为重要,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各类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很有意义。本研究数据表明,高等级评分组的受教育时间、家庭收入均明显多于依从性差组,而平均年龄、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并发症数目及空巢及独居家庭例数均明显少于低评分组。这些结果提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及住院次数、心功能分级、并发症数、空巢及独居家庭都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的常见影响因素。国内同行们仅有的一篇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的类似调查[4]结论与本文接近。
综上所述,老年城区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存在许多常见影响因素,老年心内科室医护人员可根据这些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提高他们服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