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诊断ADPKD合并MCRCC 1例
2019-08-14孙丽敏
陈 丽,孙丽敏,随 义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CT室 河北 衡水 053000)
成人型多囊肾是肾脏囊性病变中的一种,是指显性染色体导致的遗传性疾病(ADPKD)[1],具有家族遗传性,男女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特征,常连续几代均可出现。临床上出现双肾肿大,皮、髓质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并不断增大的液性囊肿,可以造成继发性肾功能损害,并可累及全身多系统。此病常在30~50岁发病,故称“成人型多囊肾病”。MCRCC是囊性肾癌中的一种,具有低分期、低分级、预后良好的特点[2]。ADPKD合并MCRCC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此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多囊肾10余年,近两年来腰部不适”来我院就诊,之前数次B超检查提示多囊肾,近日腰部酸痛加重入院,尿痛伴肉眼血尿。
1.2 CT、MRI扫描
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Plus 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进行MPR图像后重建处理,0.625mm层厚连续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mA,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处,平扫后继续行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50 100毫升,4ml/s,静脉团注,对该患者行三期扫描。并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VO MR355 1.5T磁共振行平扫及DWI扫描。
2 结果
CT扫描示双肾多发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大小不等,囊内密度不均匀,囊壁薄厚不均匀,局部呈软组织结节状,增强后可见中等明显强化。CT诊断多囊肾,Bosniak分级Ⅲ级。MRI平扫见双肾多发囊肿,DWI序列可见局部病灶弥散受限。患者行肾活检穿刺术,病理报告:多囊性肾细胞癌,高分化。随访病人至今,已出现肾衰竭,透析治疗过程中。
3 讨论
ADPKD合并MCRCC少见,病因不清,恶性程度低,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依照WHO肾肿瘤的分类标准,MCRCC的病理定义:完全由囊腔构成的肿瘤,囊腔间隔内有小灶性透明细胞。病理表现:大体上可见境界清晰瘤体,切面含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占肿瘤的大部分,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境下囊壁部分区域可见少量胞浆透明、核形较一致的肿瘤细胞,绝大多数核分级为低级别,尤以透明细胞为多。部分多房囊性肾癌可含少量实质成分,还可有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骨化。
MCRCC的影像学表现:(1)囊壁:MCRCC的囊壁厚度不均,回声略强于周围组织,可有壁结节。囊壁一般厚约0.5cm~1.5cm。本例MCRCC囊壁呈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早期强化。(2)分隔:MCRCC囊内分隔常见,多纵横交错粗细不均,呈“网格状”,本例病灶囊内均有不均匀厚度的分隔。CT增强后分隔上可见强化。(3)壁结节:增厚的囊壁及分隔上可见实性结节,可见强化。(4)病灶内钙化:有20%以上的MCRCC囊壁及分隔上可见钙化,呈斑点状或弧状。一般认为斑点状钙化灶是恶变的特征。本例病灶内见斑点样钙化。(5)囊液:MCRCC的囊液可呈浆液性或血性。
MCRCC的鉴别诊断:(1)MCRCC与复杂肾囊肿鉴别:复杂性肾囊肿可有分隔,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肿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但其囊壁及分隔薄而均匀,不伴有软组织样结节影,二者可鉴别。(2)与多房性肾瘤鉴别:二者可同样表现为有囊壁有分隔的囊状病灶,影像学鉴别困难。但MCRCC多见于成年人,而多房性肾瘤多见于4岁以下的男童和40岁以上的女性,前者囊内可抽出血性液体,后者少见,且其间隔薄而规则。(3)与肾脓肿鉴别:肾脓肿发病多见于一侧肾,囊壁较厚,周围多有低回声水肿带环绕。结合感染史和白细胞增高,一般可诊断。(4)与肾结核鉴别:肾结核可有低热、盗汗,脓尿、脓血尿,肾实质内见低回声病灶和钙化。而MCRCC无结核临床症状,两者可鉴别。(5)与囊性错构瘤鉴别:囊性错构瘤表现以囊性为主时,与MCRCC鉴别有一定困难,但后者以成年女性多见。
总之,成年人群,肾内发现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分隔增厚或厚薄不均或见壁结节,增强扫描见强化时,要高度怀疑MCRCC可能。多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MRI扫描是诊断ADPKD合并MCRCC的一种可靠的方法,具有诊断明确、快速、无创性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