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X线与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体会

2019-08-14张宇辉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变型空洞球菌

张宇辉,常 宇(通讯作者)

(雄县医院影像科 河北 雄县 071800)

隐球菌肺炎是内脏性的真菌病,发生原因是受到了新型隐球菌的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肺部组织[1],发病人群多是青壮年,咳嗽、咳痰、乏力、低热等是早期的临床症状,呈现出较高的死亡率[2],为探讨分析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的X线与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价值,本研究选择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60例,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型隐球菌肺炎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32.4±1.2)岁,平均病程(8.47±2.36)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34.5±1.4)岁,平均病程(7.95±3.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清晨痰液性微生物培养措施,参照组患者进行X线的平片检查,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由至少两位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记录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病变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的分类包括:空洞型、肿块型、实变型、浸润型以及混合类型等。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以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照组中空洞型的检出率为3.33%(1例),肿块型的检出率为43.33%(13例),实变型的检出率为36.67%(11例),浸润型的检出率为23.33%(7例),混合类型的检出率为6.67%(2例);观察组中空洞型的检出率为23.33%(7例),肿块型的检出率为76.67%(23例),实变型的检出率为63.33%(19例),浸润型的检出率为50.00%(15例),混合类型的检出率为26.67%(8例);参照组患者各类型的检出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病变类型对比(n/%)

3 讨论

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新型隐球菌的感染,无法对隐球菌进行清除,于是隐球菌就沉积在呼吸道,一旦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隐球菌就会快速形成保护层,对抗机体的防御机制[3]。临床对新型隐球菌肺炎的诊断主要是X线以及多层螺旋CT等,但其病理特征是比较复杂的,很难从常规的检测中确诊,X线下的肺炎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状态,与肺结核等影像表现较为相似,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故X线检查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4]。近年来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分辨率较高的多层螺旋CT被运用到临床检测之中,在检测中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感染,呈现出较好的诊断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中空洞型的检出率为3.33%(1例),肿块型的检出率为43.33%(13例),实变型的检出率为36.67%(11例),浸润型的检出率为23.33%(7例),混合类型的检出率为6.67%(2例);观察组中空洞型的检出率为23.33%(7例),肿块型的检出率为76.67%(23例),实变型的检出率为63.33%(19例),浸润型的检出率为50.00%(15例),混合类型的检出率为26.67%(8例);参照组患者各类型的检出率明显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X线检查,多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检测价值。

综上所述,X线、多层螺旋CT作为新型隐球菌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但相比之下,多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呈现出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变型空洞球菌
变型数独7月挑战赛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焦作某医院中段尿分离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
西南地区三种天麻变型巴利森苷类成分含量比较
简约≠简单
空洞的眼神
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CD200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邻接矩阵变型的K分网络社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