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及重建策略

2019-08-13李梁成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研究、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是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达己成人的迫切任务,同时它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主流价值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以及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完善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因话语体系遭受冲击、话语理论发展滞后、权威性话语平台建设不完善、教育者媒介素养缺乏等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日益式微。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媒体优势、完善平台建设、提高媒介素养等途径,重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扩大和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作者简介]李梁成(1986-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浙江  东阳  322118)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3-0107-06

伴随着手机网民(7.53亿)数量在总网民(7.72亿)数量中占据绝对地位,以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得以显著提升,同时其他各种视频直播软件的盛行,使社会越来越进入到“自媒体时代”“泛娱乐时代”。这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范围,开拓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加快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产、消费和传播方式,影响和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其话语权不断被弱化。因而借助新媒体平台及其技术优势,实现多方融合,以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实现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既是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要求,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达己成人的迫切任务。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及其意义

1.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话语是人们在特定场域中,通过一定的渠道,以一定的方式,对他人表达感情,传递思想,获取信息反馈,呈现价值认同的一种途径,也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的重要工具和方法。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在任何时空场域中,话语与权力总是密切地关联在一起、不可分割,因为在话语的运用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涉及话语权,涉及“谁在发声”“为了谁而发声”“依靠谁而发声”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话语进行相互沟通、彼此影响和互动教育的活動,并通过话语的使用来实现教育目标和达成教育效果。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天然具有话语权,它以服务国家政治目的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主旨,在具有意识形态这一根本属性的同时,还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且极具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首先,话语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管控、掌握和支配的作用,它影响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实效性,引导着媒体舆论的走向与发展,推动着民众意识的觉醒与成长,维护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主流价值巩固;其次,在话语这一载体作用下,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话语权促进教育双方实现思想共鸣、心灵共通,进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是,更应注意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建应当通过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和思想碰撞而形成,并非一家独唱的“话语霸权”,并且还应当积极结合高职院校的校情、生情和学情,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地开展话语权工作,提高其影响力。

2.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意义。第一,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主流价值巩固。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抢占新媒体制高点,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巩固主流价值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国外异质文化及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通过多种形式把自身隐蔽和包装于新媒体话语的洪流中,或强势入侵,或潜移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侵蚀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消解着富含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给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主流价值巩固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将对外来异质文化及其宣扬的普世价值形成强大的抵抗力和反击力,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成为新媒体的主流话语,保护大学生不被异质文化及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所腐化和侵蚀,提升他们对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巩固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二,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创新动力。首先,在传统话语权中融入新媒体时代的新元素,积极创造和运用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心理需求和接受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同时在引导新媒体话语走向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以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其多元化的价值诉求和多层次的内在需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其次,通过舆情研判、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培养等多种方式,发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导向作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范围,推动其时代变革与自我创新,提升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第三,引导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完善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和完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以个体的全面发展为起始点和立足点,并由此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重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使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落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时代新人;使教育双方在话语运用的过程中受到积极正确的影响,学会用科学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与辨析外在的网络环境和话语环境,免受消极信息的侵蚀,从而保障他们始终拥有正确的思想,拒绝因知识碎片化而产生“片段化思维”;使富含正能量的话语内容在校园环境和社会群体中广泛传递,引导教育双方将自己塑造成一名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成因分析

1.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遭到削弱。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环境下,伴随着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泛化的工具理性,国家意识形态中政治原则所占据的支配地位正在被动摇瓦解,而这进一步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语的滞后性与无力性。随着我国民众的公正意识、法治意识、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与提高,以及获取权威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量的增幅逐渐变大。一方面,我国民众大量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出声音,传递自我本真的内容,彰显自身内在的价值,并从中获得话语和信息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由此赢得一定程度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所掌握的话语权,因为大学生接收信息渠道的增多和信息数量的增大而被消解,大学生因这些信息对教育工作者所发出的话语和声音提出质疑。同时,新媒体平台所特有的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的特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反观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平台中的话语体系,仍然充斥着乏味且毫无生气的官腔官调。这不仅不会赢得学生的支持,甚至会激发他们的反感和厌恶,从而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话语权不断遭到削弱。

2.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遭受冲击。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其话语体系为一元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掌握着稳定可靠的信息资源,对话语具有控制权。同时,他们分配着大学生所不了解和无法得知的教育资源,对话语具有支配权。大学生虽有言说的权力,但总体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能够用来表达自我认知和价值诉求的话语空间较为狭小。因而,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以其所拥有的话语体系而具有权威性,大学生也认同并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影响。然而,当下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海量性和快捷性,使得大学生能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或书本知识,更为快捷有效地获取大量的最新资讯,掌握教师都未曾了解的信息。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和加深教育双方在信息资讯上的不对等,甚至是裂痕和对峙,进而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话语体系,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式微。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教育双方的良性互动和交流,教育者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创新和构建更加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体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3.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理论发展滞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话语权是联接教育双方、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它维护着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行为思想,描述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受环境和时代影响而产生的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教育话语权之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式微,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理论没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实现由倚重传统媒体到借力新兴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未能紧随新媒体的动态变化而深化理论研究。”这或出于新媒体自身变化发展迅速与话语权理论研究滞后之间的矛盾,或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仍然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话语方式仍然停留在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的单向度灌输,行政化色彩浓厚和教条化倾向严重,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内心需求,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接地气、毫无生气,逐步消解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使教育工作者陷入话语缺失的尴尬境地。

4.新媒体环境下权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不完善。新媒体所具有的便捷性、即时性、趣味性等优势,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运行创造有利环境,但是当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权威性新媒体平台建设不容乐观。一方面,虽然学校在其官网中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进行教育宣传,并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师生交流,但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经营和管理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思考,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和鲜明的内容特色,且这些新媒体平台也并没有真正融入新媒体环境,在与其他媒体和社会现实的互动过程中时效性不足、内容创新不力,同时学校发布的信息大多以告知文书的形式传播,远离学生生活和内心需要,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教育模式、对话方式、教学方法并没有随着新媒体平台和技术的发展而得以迅速转变与完善,仍然以“满堂灌”“一言堂”“你听我说”的方式进行,虽偶尔有互动和交流,但未能完全融入和满足新媒体时代话语价值的表达方式的要求,即寓说理和价值于生活化的图文与影音之中,通过细小而生活化的内容来表达人、事、物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意义内涵,并在对话双方平等交互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深化话语价值。

5.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升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不仅仅是受众,还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他们在彰显自我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他人。因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这既是教育者能否把握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教育者话语权力量大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的直接因素。然而,当下教育者受其工作年龄、工作经历和工作习惯的制约,以及原有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根深蒂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亦有所下降。他们或者在面对新媒体信息多元化的冲击中自我提升不足,准备不充分,理念转向不清晰;或者放弃了对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开发显得能力不足、意愿不强、意识不充分,也未能形成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和平等对话意识;或者在兼顾自身家庭生活和教学科研的过程中缺少了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使得教育者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进而无法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由此极大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基本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其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使之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尊重和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愿,关心和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从而积极地调动和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教育者应当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力,使用大学生所喜欢的言说方式和所运用的新媒体工具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和价值观点,构建起贴近学生需要的话语平台,搭建起交换不同意见的对话空间,从而与大学生进行真诚而平等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教育者要直面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及时性,关注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切实帮助其解决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困惑和问题,并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升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促使其全面、理性和客观地辨析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转变其教育模式和对话方式,营造平等、民主、自由的话语环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力,并从传统的独白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對话方式和教学方法中走出来,真切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俯下身、低下头、侧下耳,用心感受学生的内心需要和思想变化,“把对话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之上,通过开放式的真诚交流,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达成真正的理解与共识”,以教育者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和启迪学生。这既增加了教育双方的情感交流,又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及其感召力,促进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心认同,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引导力和主导权,最终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实效性。同时,教育者应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理论养分,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以大学生更为接受的方式在网络热点、微博话题和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宣传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确立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2.发挥媒体优势,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建和新媒体自身的发展并不矛盾,教育者既应当看到话语权遭到削弱的客观事实,也应当看到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和教学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起到宣传和教育作用的可能性。而面对新媒体的变化发展,教育者应当积极地依托好新媒体,利用好新媒体,转危为机。一方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意识形态认同等方面的话语表达和价值诉求,并与他们进行平等而亲密的互动交流,达成良好的话语共识,形成有效的话语体系,从而促进新的话语内容的传播、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利用话语体系的力量,及时而有效地在新媒体平台中发布权威信息,从而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增强其话语主导权,扩大其话语影响力。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动态和价值诉求,关注其成长成才,构建起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内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第一,积极探寻大学生在新媒体话语中所蕴含的价值诉求,并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思想变化和价值追求有效结合,从而构建起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第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从其生活实际和网络交往中搜集话语信息资源,通过整合提炼,形成其所熟知和常用的话语内容,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与学生生活话语、网络话语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大学生转变原有的灰色话语,“新媒体语境下,单调乏味的理论说教不仅不能很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使这些理论话语变得苍白空洞,疏远了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的距离”。

3.完善平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首先,完善权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平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既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话语权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因此,高职院校权威媒体和官方平台应当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实现平台多元化、渠道多样化;立足于大学生所喜爱的QQ、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并利用好、经营好和维护好新媒体平台;坚持媒体协同发展和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全方位育人的媒体互动平台,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以便于教育双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和超时空的互动交流,从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范围,提升其沟通效力,提高其主导权和影响力,最终抢占新媒体宣教的主阵地。

其次,注重培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的学生意见领袖,组建思政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相结合的教育队伍,并由他们负责新媒体平台的日常操作和维护,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审核、错误修正、信息反馈,负责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内容迭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制作趣味性强和思想内容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作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并实现对他们的教育引领和人文关怀,同时积极运用真挚、质朴的话语在新媒体平台中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风貌和价值面貌,更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引导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其说服力,提升其主导权,扩大其影响力。

4.提高媒介素养,创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成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新媒体人,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教育工作者既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应用和基本操作,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又要积极地运用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校园网站等平台,主动了解大学生的内心需要、思想动态和价值趋势,从而与之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关注新媒体发展动态和社会前进方向,紧随时代和社会的潮流,积极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动向、价值诉求和审美情趣,运用平实化的话语风格、生活化的话语内容和亲近化的话语形式讲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理论营养,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被大学生所接受,使其“火起来”“赞起来”和“亮起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学习、掌握和利用新媒体中出现的热词和关键词,创造简洁有趣、轻松幽默、充满正能量的新媒体话语,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融合,使之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思想变化和价值诉求相结合,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感召力和可接受性,以便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消化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从而全面提升教育者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话语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学海,2013(6).

[2]欧阳光明,刘秉鑫.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建构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3]吴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审视与重塑与建构[J].教育评论,2016(9).

[4]肖庆生,任佳伟,刘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

[5]杨青山,马云天.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

[6](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杨竹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