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引领下的“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策略

2019-08-13聂强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摘要]“双高计划”的出台,吹响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号角。文章从“专业、院系、学校”三级管理维度出发,提出“双高计划”学校建设要以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为核心,理清专业产业对接的时代逻辑,找准专业产业对接的路径方法;以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为抓手,形成专业群合力,激发二级院系活力;以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为重点,实现治理结构和发展格局的变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群  双高计划  院校治理

[作者简介]聂强(1965- ),男,四川泸州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3-0016-05

继本科院校“双一流”战略后,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吹响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号角。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如何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如何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如何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笔者认为,专业群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基点和核心,因此本文拟从专业群引领院校治理结构变革的视角,重点探讨“双高计划”学校的专业群建设、二级院系改革和院校治理变革。

一、建设核心: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

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公认的职教经验。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跨界,而产教融合是跨界的一种实现方式。学校和企业必须全面打通,在全价值链的基础上,实现专业集群对接产业发展。而这种对接,一定要避免分散,必须是集群式的对接方式,是跨界式的融合。产教融合的逻辑起点就是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发展,只有基于专业群(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学习链与生产链融合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命运共同体,才能让中国职业教育引领世界职教发展,才能增强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

(一)专业产业对接的时代逻辑

1.理论逻辑。产业集群理论由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创立。集群是一组在地缘上接近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由共同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对于集群的关注,源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思考。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是对原有分散专业的整合式发展,便于形成专业共同体,有效对接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更为细分的集群式特征,促成以专业为基础的深度产教融合,双向优化产业与专业发展。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用以解释随着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链上的纵向分工。这样的分工细化,使得产业发展以集群方式出现,专业以集群方式对接产业集群,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技术升级等全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应用支持和人才支撑。

2.现实逻辑。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行业如5G通信、高铁、航天等已经达到甚至领先世界水平,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正在形成。随着我国产业逐渐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集中优势力量,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领域的重点突破,这些领域都是“双高计划”学校要重点紧跟和布点的专业群方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集中力量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要求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特别是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无论是国家产业布局还是教育发展安排,都对产业与专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专业产业集群式对接及其高度融合,是产业呈现出集群概念之后,对产业与专业的双向诉求。正如克鲁格曼所言,集群理论某种意义上成为新思想试验的场所,这个实验场就在专业产业集群式对接的职教领域。

(二)专业产业对接的路径方法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是影响专业布局和专业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专业群建设可以分为“以域建群”和“以核建群”,“以域建群”就是围绕职业领域、产业领域和技术领域设置相关专业;“以核建群”就是围绕产业链上的某个核心环节,将该核心环节的专业作为骨干专业,再逐步带动其他相关专业。为此,针对不同的建群模式,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1.专业产业链式对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期,正如前文所述,国家将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领域,地方省市也相继出台了产业规划,如重庆市出台《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职业院校要围绕这些重点产业领域,特别是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细分,围绕产品设计、生产、营销以及售后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依托自身优势特色专业“以域建群”,让学校专业设置能够尽量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需求,形成完善的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发展机制。同时,专业群建设要最大限度地遵从产业群升级规律,专业群与产业群同步升级,以鲜明的区域产业特征实现专业与产业的链式对接。

2.校企联盟式对接。产教融合要落地,关键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校企双方成为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当前,全球产业越来越呈现为一个或者几个龙头企业拉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局面,如华为拉动了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空客、波音引领了全球大飞机产业发展。这就需要“双高计划”学校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行业重点龙头企业,联动其上下游企业形成校企战略联盟,围绕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上的某个核心环节重构专业群,从而实现“以核建群”。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2016年其与华为及其30家ICT产业链上企业,共同成立了“重电—华为ICT校企联盟”,以校企聯盟的形式实现专业产业对接发展,整合形成了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群,不仅解决了专业发展的问题,也解决了华为上下游企业对ICT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问题。

二、建设抓手: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

《悉尼协议》提出“尊重专业个性”,制定的专业认证标准注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认证标准参照大专业领域的思想,划分专业认证范围,但不干涉具体的专业设置。以专业领域分类,每个专业领域中类似的专业按照同一套认证标准进行认证的方法,充分尊重了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同时也为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加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推动学历、学位与职业资格及其他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在这样的办学导向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必然是一种更为开放多元的、带有集群特征的方式。无论是“以核建群”还是“以域建群”,因产业变化带动的专业群重组,必然带来专业结构的变化和专业资源的重构。“双高计划”学校要借專业对接产业动态调整之机,强化世界水平的专业群建设和院校治理结构变革。

(一)重组资源,形成专业群合力

1.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趋同化现象,同一学校内部不同院系之间也存在专业相近的问题。院校和专业同质化,不仅容易造成院校专业混乱,也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双高计划”学校应主动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对传统专业关停并转和升级改造,淘汰服务产业效能低、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专业群。以电子信息类院校为例,国家和地方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等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各院校就应该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优势,按照“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升级重构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子与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电商物流”等为骨干的专业集群,让学校专业更加聚焦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新专业群的资源聚集力和发展合力。

2.专业资源的整合强化。专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动专业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整合不是资源的简单相加,要围绕“以群建院”(以专业群重组二级院系),形成“1+1>2”的专业群合力。首先是校内资源的整合,包括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实习实训资源以及场地资源等,当然也包括院系调整后的人心凝聚和团队合力。其次是校外资源的整合,包括政府资源、行业社会资源和产业企业资源等,要主动聚集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专业群建设和二级院系发展。“双高计划”学校要在专业大类招生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招考改革、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资源的整合强化,把最好的资源用在最能够代表学校水平的专业建设上并引领整体的改革发展。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把原计算机学院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云计算与应用等专业,以及原软件学院的大数据与应用、软件技术等专业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安全专业群,经过大力建设,该专业群处于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并曾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群建院,激发二级院系活力

1.破立结合,重构二级院系。在“专业、院系和学校”三级管理架构中,二级院系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院系不能突破,改革就无从谈起。“双高计划”学校要瞄准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需求,打破传统思维、传统专业、传统模式,在专业群重构的基础上,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重新布局学校院系设置。只有围绕产业需求设立的二级院系,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群的资源聚集优势,才能更好地引领改革发展。例如,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从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院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新形成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子与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汽车与智能制造”等为骨干的八个专业集群,成立了8个实体性二级学院。特别是着眼未来,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健康养老阳光产业,打造智慧健康专业集群,成立了智慧健康学院,推动健康养老智慧化升级。

2.责权下移,激发主体活力。“职教20条”指出,地方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由注重“办”向“管理与服务”转变,其目的就是给予职业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全面激发办学主体活力。当前,我国很多规模较大的职业院校都推进了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但大多还停留在缓解学生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压力上,把风险、责任和压力向下传输而权力下移不充分,没有很好地调动二级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双高计划”学校要按照“学院办学校”的思路给予二级院校足够大的办学空间,把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下移,更好地激发二级院系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很多改革成果、改革经验、改革模式都源于基层,因此要建立健全创新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二级院系大胆尝试,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三、建设重点:院校治理和定位变革

治理结构改革本质上是团体构成方式的整体性调整,是社会学家涂尔干式的“有机的团结”与“机械的团结”的融合,是社会秩序与整合的投射。在推动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要形成更加清晰的“团体格局”,充分尊重总体框架下各分属要素的重要地位,形成完成特定任务而结合的共同体。治理结构改革本质上也是深度“融合”的一种实现方式。“学院办学校”的思路,归属于搭建“团体格局”的范畴。在大框架之下,充分尊重各二级学院作为分属要素的主体地位,全面深化结构治理,是一种团体性格局的拓展。“双高计划”是职业教育的一次纵深性变革,存在深入讨论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可能。

(一)治理结构的变革

专业群的重构和资源的整合,除了牵引院系设置的变化,必然也会拉动学校治理结构的变革。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必须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而产业属性和教育属性的差异既让产教融合成为可能又存在困难。院系设置是内部要素的整合,产教融合则是外部要素的引入。“双高计划”学校要在“以群建院”“以院办校”的基础上,从产教融合上寻求治理结构的突破,如基于院系层面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建设,基于学校层面的职教集团建设,以及董事会、理事会治理结构变革。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都建有产业二级学院,也建有董事会、理事会,但大多体现在名义上。要实现所有制性质的突破以及治理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既需要政府政策措施的保障和支撑,当然也取决于院校大胆而稳妥的成功试点。

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在学校治理层面,其与政府、行业、园区、企业联合成立了理事会,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资源整合;成立了重庆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华为、京东方等知名企业和法国亚眠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都位列其中,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引领区域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电子信息类应用型教育发展。在二级学院层面,其与华为、长安、海尔、新大陆等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了华为ICT学院、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海尔海尔COSMOPlat智能学院、新大陆物联网学院等7个产业二级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此外,还前瞻性地探索了1+X证书制度试点,早在2014年就开始与长安汽车合作,根据典型岗位需求共同开发《长安商用车星级维修技师培训技能教程》等岗位个性课程,将员工培训与学生培养结合,开展企业星级证书培训认证,目前已有近4000名学生和员工获得了长安星级维修师证书。

(二)发展格局的变革

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即将突破千万大关,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逐步转入普及化,人口红利也正在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双高计划”学校要在国际职教前沿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同时,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除了世界格局之外,“双高计划”学校还应有产业格局。我国的产业不再是粗放型发展方式,而是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必会淘汰传统落后产业,走向全球产业的中高端,职业教育要伴随产业同步升级。在策略性建设和职业教育整体性规划中,当前呈现出专业以集群方式捆绑分类化产业集群的趋势。学校专业群、二级院系以及学校顶层设计等层面,都要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走向全球产业的中高端来设计和规划,实现产教同频共振、协同发展。正如董刚教授所言,要“做好长线谋划”。“双高计划”学校要在五年的时间维度里,以及到2035年的时间维度里下功夫,重新设计专业群、二级院系和学校发展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双高计划”下的职业教育正在下一盘大棋,是基于跨界与融合的职业教育与外部打通的,更符合类型化教育的深度实践。棋盘是世界,棋局是产业,棋子是教育。职业教育要配合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就是弈棋者的战略意图。就学校层面而言,专业集群式对接产业发展、专业群拉动二级院系改革、学院办学校推动治理结构改革,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维度对“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的策略分析。我们相信,只要“双高计划”学校紧跟产业高端做文章,对标世界水平下功夫,就能形成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3-29.

[2]魏静静,郭艳红.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区域品牌建设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2).

[3]陈建华.亚当·斯密经济增长思想评析[J].理论界,2007(12).

[4]张毅.基于创新网络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OL].杭州:浙江大学.2004[2019-04-28].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35-2005115536.htm.

[5]悉尼协议研究院.悉尼协议解析[EB/OL].(2017-12-

23)[2019-04-28].http://www.xnxyyjy.cn/html/guojijiegui/xinixieyi/650.html.

[6]人民网.激发办学活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探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治理结构改革之变[EB/OL].(2018-07-17)[2019-04-28].http://cq.people.com.cn/GB/371335/news/2018717/20187171841195626859.htm.

[7]李毅.社会学概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8]董刚.把握“双高计划”建设的三个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9-04-16.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计划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