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逻辑要义、价值取向与模型架构

2019-08-13燕艳李潘坡雷前虎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准服务学习者

燕艳 李潘坡 雷前虎

[摘要]深度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精准服务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习者需求的逻辑要义和价值取向分析,构建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框架模型,从四个学习维度入手,提出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适应性提升、学习满意度提升四个精准服务子系统,力图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者营造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情境,最终达到精准服务新时代学习者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  精准服务  学习者  个性化需求

[作者简介]燕艳(1981- ),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副教授,硕士;李潘坡(1987- ),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讲师,硕士;雷前虎(1987- ),男,安徽阜阳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河北  邢台  05403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3-0036-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提出“教育改革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多样性学习,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服务”。可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学习者需求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信息化如何精准服务学习者需求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逻辑要义

职业教育除了具有教育的基本特点外,还具自身的独特性,如教育对象覆盖面广、培养目标针对性强、教育内容技术性高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以应用、服务为核心,不仅满足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要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一)信息化背景下学习者需求的实然现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逐渐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MOOC、微课等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习更加便利化,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处进行学习,这些都貌似解决了以往学习内容和方式单调的问题,但真正实施后又发现,其实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并未得到有效提高,面对网络海量的学习资源时,常出现要用的知识找不到、无用的知识已过量的现象。

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面临着以上问题。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学习者的范围广泛,不仅包括高职在校学生,还包括成教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等。高职在校生对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不再徘徊于“消费”的单一使用领域,而是衍变成为一种技术文化;成教生在学习条件、学习行为、外因干扰等方面差异性更大,对学习时间、空间的自由度更为渴望;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前、中、后期有着不同的职业技能需求,因此对学习内容有不同的要求。成教生、新生代农民工和高职在校生类型各异的学习目的,使得他们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加强烈。但是,目前的办学模式、管理机制、课程组织等无法满足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与终身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

(二)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育中植入信息技术最初来自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当今世界的每个角落无不充斥着信息技术的影子,利用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精准服务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的主流发展趋势。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新时代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态势,也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机遇。未来教育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它由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个性化发展”目标为逻辑起点,最終建立“全纳、优质、公平、终身学习”的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

(三)精准服务学习者需求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诚然选择

在《如何教育网络一代》(Educating the Net Generation)中,Diana和Jame Oblinger提出了人在不同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当我们遇到新的资源(知识、人和技术),就可以选择主动联通并建立我们的个人学习网络,即遇到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学习者,会动态更新和改写自己的学习和信念网络。在这一过程中,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就会出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或学习需求联系得越紧密,学习过程就越有效。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即源于此,通过转变学习维度,从而提升学习者各方面能力,以达到精准服务的目的。首先,随着学习者学习内容维度的转变,应该精准服务他们的主体性需求。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日趋个性化,开始注重自己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求,并据此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其次,随着学习者学习时空维度的转变,应该精准服务他们的时空性需求。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加随意,因此学习也变得无时无刻。再次,随着学习者学习体验维度的转变,应该精准服务他们的幸福性需求。职业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宗旨应是为学习者提供满意度较高的学习体验,即一种幸福的学习体验。最后,随着学习者学习渠道维度的转变,应该精准服务他们的成长性需求。通过不同渠道让他们的学习周期加长,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结合以上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在了解并掌握后,能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数据分析结果整理汇总,再准确定位各自的服务样式,针对学习者的身份特征、学习特点、需求方向等,主动为其提供可选方案,并能动态实时地进行修改,这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具体内容。

(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应然图景

未来,无论是课堂学习反馈分析,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分析,甚至是教育决策分析,都会从以因果关系分析为主转向以数据关系分析为主,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教学和教育决策提供支持。对于这些新趋势,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进行积极研究和回应: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应该教授什么样的内容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身份来教,教学主体是人还是智能机器人,学习者如何更加便捷地找出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教育大数据会为学习者提供怎样的帮助,是否还有其他学习渠道与学习方式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精准服务得到解决,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核心要义就是在精准的时间内,通过数据科学、信息技术、知识图谱等,迅速锁定精准用户的学习内容需求,通过合适的精准渠道反馈给学习者,搭建学习者自适应学习引擎,为其个性化学习提供助力,从而实现学习者学习多元化、持续化的发展,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最终提升学习者的满意度。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价值取向

在职业教育信息化时代,学习者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学习者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涵盖高职在校生、成教生、新生代农民工等不同的学习者群体,学习生态链延伸到职前、职中、职后全过程,学习过程从课堂教育扩展到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不同阶段,学习目的也从基本教育需求升级为自我成长、自我超越。只有清晰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价值取向,搭建起精准服务的多通道“高速路”,才能形成满足学习者多种需求的服务格局。

(一)精准服务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是一种“靶向式”服务,讲求一对一服务、点对点服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学习者满意为根本。只有挖掘学习者需求,精确制定服务策略,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提高其服务的满意度。因此,以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中心,满足不同学习者不同需求,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为提升学习者能力水平,在线学习系统将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等。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使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更具可持续性和生命力,更有力地支持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

(二)精准服务学习者主体性需求

社会加速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工作与生活,但我们也越来越紧密地被捆绑到不断加速的社会化大生产当中,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升级,迫切要求学习者不能故步自封,必须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精准服务。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要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主体性服务。一是精准教学,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效度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更好地精准施教提供决策帮助;二是精准促学,及时对教学活动和学习者行为进行评估、分析和反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三是精准推送,创设不同学习情境,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时时提供情境化的学习资源,甚至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服务,提高学习者生成性学习能力。

(三)精准服务学习者时空性需求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学习者的年龄区间、空间分布形态、学习形式及学习习惯,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需求。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必须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与学习者的需求无缝对接,使学习者可以变身“即刻学习者”,即提供跨域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类学习终端,跨越时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由学习;也可以依靠跨域服务搭建的“资源库”,摆脱空间的阻隔,实现异地同时共享学习,进行在线交流,释疑解惑。

(四)精准服务学习者成长性需求

学习者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工作要求、身体年龄的变化,对学习有着终身成长性的需求,可能是学历教育,也可能是技能培训。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要提供成长性服务,关注人类个体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各类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学习者实现终身性学习。第一,通过学习者记忆管理、适应性错题辅导、适应性推荐训练等,不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为不同学习者在不同时间提供不同的训练与评测内容,实现个性化智能指导。第二,通过建设继续教育信息资源体系,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MOOC学院、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新媒体,突破网络教学平台的单一功能,组建学习云组,实现智能管理与差异化施教。第三,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使学习者随时随地接受各种实用性的培训,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实现职业培训智能化P2P服务。

(五)精准服务学习者幸福性需求

学习是不断认识世界的活动,其过程是艰巨困难的。如何使学习者保持对学习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愿学”,成为“幸福学习者”,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所关注和解决的。第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能地提供较多的知识和技能,既着眼于学习者的职业知识结构,又提升其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工作幸福感。第二,关注技术哲学的人文领域,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不断提升和完善学习者的精神世界,使学习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习超越物质上的“物质享受”,成为形而上的“精神信仰”。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模型架构

(一)原则特征

第一,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本研究认为,职业教育教学人员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指导,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是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目的,依据学习者行为特征数据和学习者特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习者提供价值高、时效性强、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深入挖掘学习者的真正需求,可以促使职业教育教学人员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私人订制式的教学服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的原则。

第二,坚持学习信息的交互。当学习者的需求信息传入在线学习系统,系统会及时做出判断,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并传出服务信息作用于学习者。针对学习者的差异性,在线学习系统会分别为其提供学习信息,同时还会按照不同学习者所发出的不同请求,智能化、个性化地呈现给相关学习者,实现信息的交互。这种基于学习者大数据分析的认知模式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辨别所提供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差距。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是诠释这一原则的典型案例。

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框架,以联通主义为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信息交互,满足学习者主体性需求、可持续成长的需求、终身学习的需求,体现了多方面的特征。

一是多元性。这突出表现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方面。精准服务架构面向的学习者对象既包括高职在校生,也包括成教生、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等,对象呈现多元性。高职在校生表现出“数据人”的特性,成教生体现了“社会人”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是“技术人”的代表。针对这些群体,必须重新认知和理解其需求观、学习观和价值观,采取智能化手段,使每位学习者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兼顾,并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成效,精准地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求。同时,服务的教学信息内容也呈现多样性,既可以分为在校、职前、职后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分为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主要是由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

二是联通性。学习者在产生学习需求的时候,可以主动联通并建立个人学习网络,而该学习网络主要体现联通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习者框架中,教学信息渠道对接学习者学习网络,并且交互、畅通。这种联通性既体现在正式学习中,也体现在非正式学习中。

三是即时性。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习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即时联系,即时沟通,即时评价。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引、辅学支持和及时反馈,提供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也将信息化服务的精准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是适应性。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框架强调要利用适应性学习系统,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由学习者自行制订学习计划,实施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策略,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评估。通过数据分析、信息交互等,为搭建学习者自适应学习系统提供原动力。

五是可持续性。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框架注重对学习者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最终体现在其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综合素养的提升等方面。信息化精准服务应该是不间断、可持续地服务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二)基本维度

基于对构建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職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框架的价值取向和特征原则的把控,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信息交互的原则,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学习者的框架中,本研究认为精准服务主要包括四大维度,即学习内容维度、学习时间维度、学习渠道维度、学习体验维度(见右上图)。依据“4A”法则(Accurate Content精准内容,Accurate Time精准时间,Accurate User精准用户,Accurate Channel精准渠道),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过程中,职业教育教学人员借助正确的渠道,在正确的时间,向正确的用户(学习者),传递正确的信息,完成精准的、即时的、高效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服务。

第一,学习内容维度。学习内容是在准确把握学习者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职业教育相关的基础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指导、素养指导等,关键是技能指导和素养指导,强调服务于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提升。通过学习内容,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结构,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学习时间维度。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的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时间段和纵向的在校、职前、职后三个时间段。“三横三纵”时间网基本可覆盖学习者所有的学习时间维度,其中重点关注的是对学习者学习中的交互指导和学习后的效果反馈,强调即时性指导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第三,学习体验维度。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较高的学习体验获得感能够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内源性动力。该维度在模型架构中的最终功能就是提高学习者满意度,是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渠道等方面的综合感知。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学习者行为和状态的精准反馈,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正与改进,让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不断调整需求内容。从这个逻辑出发,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是其与学习者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第四,学习渠道维度。学习渠道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针对高职在校生主要是兼顾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面向成教生、新生代农民工等则以在线教学为主,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或系统。其中,混合式教学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已广泛开展,在校生已经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在线开放课程,并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作业、测验等;非学历教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也在逐步丰富完善,在线学习也成为成教生、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学习渠道之一。

(三)功能系统

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模型架构包含学习者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升、学习适应性提升、学习满意度提升四个精准服务子系统,以此考察其功能的实现程度。学习者能力提升子系统包括注重学习者内在特征、注重学习者职业能力培养、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等;学习效率提升子系统包括注重服务情境创设、资源的有效推送、个性化资源推荐、灵活的教学策略等;学习适应性提升包括将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根据学习者学习特征进行适应性学习指导、多样化的学习方案、个性化的学习评价等;学习满意度提升包括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一对一服务、精准的反馈评价、解决当前的服务问题等。四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四个维度”到“四个精准”,再到“四个提升”,四个子系统连接着职业教育信息化功能与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而精准服务就是其中的承接支点。通过数据分析、信息交互、服务评估等服务形式,职业教育信息化可以精准服务学习者,高效、多角度、可持续性地满足其学习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者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学习内容、时间、渠道、体验等维度有着不同的需求。职业教育应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更加个性化、智慧化的学习情境,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对学习者能力、学习效率、学习适应性、学习满意度的提升。本文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逻辑要义、价值取向和模型架构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还需要结合实例分析明晰职业教育信息化精准服务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教技〔2012〕5号)[Z].2012-03-13.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Z].2018-04-13.

[3]董兵.新常态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8).

[4]王亚南,石伟平.歧途与省思: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6(4).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教育[J].人民教育,2018(1).

[6]肖凤翔,邓小华.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式的转变[J].电化教育研究,2017(9).

[7]王珠珠.教育信息化2.0:核心要义与实施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18(7).

[8]周海波.基于自适应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4).

[9]黄秀玲.资源整合: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教学内容重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2).

[10]曾贞.数据人:大数据教育时代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其教学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

[11](德)哈特穆特·罗萨. 新异化的诞生[M]. 郑作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12]任红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生成路径与实现条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9).

[13]班华.享受自觉学习者的幸福[J].人民教育,2018(6).

猜你喜欢

精准服务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cMOOC学习者群体的联通水平与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下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
浅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精准服务”破解养老难题
精准发力人才培养服务县域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