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路径探索
2019-08-13李彬李淑君
李彬 李淑君
摘 要:目前,农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精准扶贫”和“职业教育”新政策出台,力求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入手点,实现脱贫目标。分析了精准扶贫、职业教育的概念,对职业教育脱贫中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基于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1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当前,我国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仍较多,尽管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补贴,但始终“治标不治本”,可见,简单的帮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教育能够培养高素质人才,改善当前农村人力只能参与体力劳动工作的现状,提高其创收能力。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有效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国家支持和关注。
1 精准扶贫和职业教育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传统粗放型扶贫的对立,是指根据不同贫困区的环境、社会条件和贫困个人,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每一项工作都作用于贫困个人,以提高扶贫效果。精准扶贫的内涵有3点:一是要确立目标,明确出发点,设计出详细的步骤,对扶贫工作方向进行把控和调整;二是对扶贫对象进行区分,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扶贫机制,提高针对性;三是通过教育实现彻底性脱贫,提高扶贫人员个人增收的能力,脱离帮扶[1]。
职业教育是指以贫困人员为对象,以提高其职业水平、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满足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自主创收的需求,帮助其实现了脱贫的目标。职业教育将促进农村人口稳定就业、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贫困群众服务。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遭遇的问题
在农村地区面向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受到条件、环境、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制约,会遭遇许多难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农村人口思想保守,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不高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十分守旧。在很多情况下,即使能够免费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的地区仍保留着女性不应接受教育的思想,因此参与职业教育的群体大多为男性。思想闭塞导致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遇到很大阻碍,得不到群众的配合。
2.2 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受教育能力不足
贫困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中年群体大部分只有小学或中学学历,还有一些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这导致他们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难题,无法学习理论,只能练习一些实操技术,理解能力差,学习进度慢,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效果[2]。
2.3 村落稀疏,参与职业教育人口数量少
我国大部分村落分布稀疏,在建立职业教育网点时遇到了难题。如果将职业教育点设立在城镇中,受到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参与人员数量必定会锐减。如果建立在农村,也很难将周围村落的贫困人口集中起来,参与人员数量少,不仅难以在当地形成影响,也降低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2.4 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力量不足
当前,愿意深入基层展开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数量偏少,专业素质偏低,加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还不完善、教育资源有限,导致职业教育工作还不能充分发挥实效。在教育过程中,充斥大量理论,实践操作环节薄弱,对提升贫困者个人职业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部分地区对职业教育扶贫的工作重视不够,还未建立起健全的体制机制,开展工作的不足之处较多,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真正体现于工作中。例如,贫困人员参与了几次培训课程后便不再参与,而由于没有对参与人员的信息进行记录,后续联系工作难以开展,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无法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落实。
2.5 教育对象和内容不够精准,效果不理想
為体现精准脱贫,职业教育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岗位需求,选择适当的职业教育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但目前农村地区开展的职业教育,在内容选择上还较为随意和盲目,没有与社会经济特点相联系。另外,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中,有许多都是非贫困人员。由于没有相应的条件限制,导致名额被占用,使真正贫困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参与机会。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脱贫效果。
3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教育脱贫对策
针对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找到突破口,走出当前困境。
3.1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贫困人口参与
想要利用职业教育帮助贫困人口脱贫,首先要彻底使他们从传统、陈旧的思想中脱离出来,与时代发展接轨。负责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向贫困户普及职业教育的作用[3]。利用真实的数据、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讲解,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的好处,使其愿意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扩大宣传规模,也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等形式,进行大范围的职业教育宣传。
3.2 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农村贫困人口众多,职业教育需求各有不同。想要规范、有效地开展职业教育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体制机制,走出盲目、随意的无效教育,认真、严肃地对待该项工作。首先,要对贫困人口进行调查,统计人员资料,根据数量、性别、身体有无残疾等,合理设置课程。统计参与职业教育的人员数量,与总人数进行核对,了解没有参与的原因,深入调查并对特殊情况给予特殊对待。教育培训期间,对中途放弃的个人进行跟进式调查。在课程方面,要合理设置各类课程,调整好课时和培训强度,尽量满足参与多类课程的贫困人员的需求。总之,完善的体制机制将促使职业教育顺利开展。
3.3 关注特殊人群,开展特殊化教育
农村贫困人口中,存在部分没有接受过教育或教育水平偏低的个人或残疾人。对待特殊群体,要制定出特殊化的教育机制,为他们量身打造职业教育模式,以真正使职业教育面向全体贫困人员。针对女性群体,职业教育可以选择手工制作、纺织类的课程,不仅符合女性特点,也对其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同时,要选择本地区工厂较为密集的地区大力开展这一课程,使学习后的就业不再成为问题。对于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男性群体,可以开设建筑、养殖等课程,以专业性取胜,使其从体力劳动中脱离出来,增强社会竞争力。学习养殖业技术还能够促进创业,提高养殖专业性,甚至在当地增加就业岗位。残疾人可以参加手工课程,学习焊接等技术[4]。
3.4 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实践机会
为了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农村贫困人口走向社会岗位,教育模式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培养出职业素质高、能力强、满足社会岗位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学校有必要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允许一些接受了职业教育的贫困人员到企业中参与实训,表现优异者可留岗工作。这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也提供了就业渠道,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而发生在身边的脱贫致富案例也将吸引更多农村贫困人员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实现脱贫的目标。
3.5 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
为了解决贫困人口参与职业教育难度大、交通不便利等问题,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在当地建立起培训基地,便于各地区人员的参与。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教育设施,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计算机、投影仪等设施,都是当今最为基础化的设备,能够使教育工作更便捷、高效地开展。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应该以更具吸引力的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育团队当中。可以与高校、企业对接,由专业素质强的应届毕业生负责理论教育,由企业中的骨干力量负责开展实践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效果[5]。对积极配合扶贫工作的学校和企业,政府要适当表彰和嘉奖,提供一些优惠性的政策。
3.6 建立产业园,精准对接需求
为了使职业教育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就要了解贫困人员培训后的就业情况。对于专业素质不达标的人员,可申请再次参与课程教育。专业素质较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但并没有就业的人员,要为其提供就业渠道。必要情况下,可在当地建立产业园,鼓励贫困人口创业,由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不仅能够使贫困人员脱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能够吸引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参与建设。只有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使贫困人员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这也是开展脱贫工作的初衷。
4 结束语
我国农村人口數量多,人均耕地占有量有限,因此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贫困问题严重。扶贫是政府关注的工作之一,并且已经颁布了相应政策,但粗放型扶贫由于缺乏针对性,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精准扶贫战略方针提出后,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也开始执行,目的是要彻底打破扶贫工作表面化的现状,真正使贫困群众受益。尽管职业教育在落实过程中遭遇了许多难题,但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下,精准脱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一定能早日实现脱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应鸿.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其治理[J].探索,2018(3):170-177.
[2]尹小小,吴小荣.提升省农业职业教育全域化参与精准扶贫水平需要精准定位[J].江西农业,2017(6):38-39.
[3]李娜.精准扶贫战略下江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7(5):20-23.
[4]陈成文,李春根.论精准扶贫政策与农村贫困人口需求的契合度[J].山东社会科学,2017(3):44-50.
[5]佘高民,李茂娟.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功能的初步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37):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