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2019-08-13逯晓敏柳洋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技人才科技创新

逯晓敏 柳洋

摘 要:农业科技创新,对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有重要作用。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和意义出发,重点分析了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技创新;科技人才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10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1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意义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各创新主体及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网络系统主体,通过主体关联、制度环境网络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开放性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消除制度障碍。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必须立足农业科技进步,发挥科技在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1-2]。

同时,从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必须继续加快推进转型,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缓解资源紧缺状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突破建设现代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技术约束,对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有重要意义。

2  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总体不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普遍存在,对土地等生产资料依赖程度高,不仅过度消耗农业资源,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也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农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发展受到市场需求和资源的双重制约。

2.1  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发展有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农业基础薄弱是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很多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化问题。然而,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却进行缓慢,这种现象在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农业基础设施无法抵抗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的破坏下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3]。

2.2  农业规模效益偏低

由于我国的土地流转体制尚未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针对土地流转体制制定一定的标准,受程序不规范的影响,农业规模效益普遍偏低。我国农民传统思想较为严重,对土地资料的重视程度较高,再加上农村网络信息较为滞后,农村网络建设不完善,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农业规模效益偏低,无法对农业和土地流转等工作提供全程的信息化服务。

2.3  农业信息化不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创新机制不完善。例如,农村的通信行业由于成本高、收益差等问题而发展缓慢,导致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缓慢。部分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同样运行不完善,发展机制不健全,存在各种问题。在信息化发展体制下,农业信息化的创新机制尤为重要[4]。

2.4  农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

创新能力,是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新时代发展体制下,农业技术的创新机制显得颇为重要,例如科研单位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创新和科研工作。然而,农业技术创新机制却缺乏更加完善的体系和管理制度,因此创新力后劲明显不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管理制度不完善,唯成果视才、唯成果晋升的现象普遍存在。

3  对策建议

只有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才能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满足农业科技供给侧需求,农业科技的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关键是把握好以下方面。

3.1  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在于协同和创新。协同指的是统筹规划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使研究人员形成更加系统化、创新化的整体,在新的创新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协作。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学科,而是要实现跨学科、跨区域、跨单位的流动,只有实现很好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才能够将各个实验室、研究中心的精华结合起来,在大家协同、协作的基础上,创新产品,展开深度合作,整合资源,完善资金链,才能够打造更好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并实现科技成果的联合转化。例如,针对农业科技示范区域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可以围绕蔬菜、有机果林、精致养殖等来开发和创新研究产品,并将这些研究产品成果化,使之迈向市场、迈向大众,创造更加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产品,并且提高产品的安全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

3.2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对优秀创新团队给予重点资助,加大对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及涉农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总量结构合理、营造创新气氛浓厚的科研人才队伍,培养农业“双创”人才。只有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农村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才能够更好地研制出农业的新品种,并且将这些新品种在市场上加以推广。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只有推广人才战略,才能够大力发展和提高农村科技化水平,同时人才也需要在市场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培训,只有更好地掌握市场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将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借助创新平台、“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链。

3.3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建立协同创新体系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激励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我国正处于政策消化期与政策出台密集期,从“搭构架、扩内容、树典型”,逐步转向“消障碍、强协同、重普惠”。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降低创业成本和创新创业准入门槛是制度建设的关键。打破制约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行政壁垒,强调科技政策与财税、贸易、产业、教育等领域政策间的协同。

4  结束语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3大发展路径来实现:一是引进国内外优质农业相关产业资源,实现“农业高精尖”产业集群;二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创新服务平台;三是依托辐射全球的创新网络,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洪文.我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3):26-29.

[2]李洪文,黎东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0):114-119.

[3]李洪文.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5):242-243.

[4]关高峰,杨军,李洪文.“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5(7):10-11.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科技人才科技创新
十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文件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初探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延安时期党对科技人才的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