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西北贫困村问题研究

2019-08-13田梓宸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贫困村一带一路

田梓宸

摘 要: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贫困村成因,从“一带一路”倡议角度分析西北地区贫困村发展机遇,给出了西北地区贫困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村;“一带一路”;西北地区;扶贫政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贫困人口规模十分巨大。减少乃至消除贫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贫困村是我国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及系列扶贫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有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党的十九大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要做的就是脱贫。目前,我国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仍未脱贫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大。实现脱贫最重要的前提是了解贫困原因与现状。要实现2020年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1]。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了西北5大省(区)。西北贫困村应面对更大的国际市场进行发展规划。

1  西北地区贫困问题分析

我国贫困村的村级贫困指数(VPI)可以划分为5个贫困等级:轻度贫困、一般贫困、中度贫困、较为贫困和极端贫困。从贫困村数量来看,西北部地区贫困村数量不及西南地区,但VPI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西北部地区大部分都较为贫困,部分地区属于极端贫困区[2]。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陕西省。该地区贫困村的数量不及西南地区多,但根据人口基数比较来看,该地区贫困问题是十分严重的。

西北贫困村大部分处于谷地,交通不便,从村庄去乡政府要翻山越岭,村里通讯信号非常微弱。农业完全靠天吃饭,缺乏灌溉设施,耕作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农作物产量很低且不稳定,全年仅有2~3个月的空闲时间可以外出务工。自然环境的局限已经使当地人形成了一种惯性,农民很少去考虑改变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西北地区贫困问题是由农民收入少的直接原因和发展不可持续的间接原因导致的。

首先,从收入角度看,导致贫困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市场价格过低等。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技术要素具有重要的作用。落后的耕作方式使农业生产效率保持在很低水平,低效生产直接导致农民收入较低。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产品是第二、三产业的初级产品,其产品附加值是十分低的。一些主要的农业作物,如小麦、水稻等,是人们日常饮食的必需品,其价格过高势必引起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动,通过政府行为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一些地区的农民只能被动接受市场较低的农产品价格,而农产品占他们收入来源的大部分,导致其收入较低。

其次,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较差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教育等因素,导致发展不可持续。西北地区恶劣的环境以及不稳定的气候,容易导致收入减产甚至作物全部枯死。这对于一年一熟的西北地区可谓是毁灭性打击。教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对贫困村的村民来说,教育水平低是导致他们无法自发摆脱贫困的一大原因。缺少对自身贫困原因的认知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力,使他们有时只得“坐听天命”。

2  “一带一路”与西北贫困村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相关项目已经实施5年,具体项目内容涵盖基础设施、教育、贸易、金融等多方面。我国西北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途径的主要地区,凭借其与中亚国家毗邻的地理位置,将会从中得到新的发展契机。

国家对西北地区扶贫工作更加关注,并在扶贫方式上有所创新。摆脱了原先资金扶贫的方法,转而采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予以帮助。贫困村与外界联系紧密后,自然会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相较于内陆地区,西北地区更靠近中亚邻国,同时也是“一带一路”计划的途经地区。从运输成本角度看,西北地区距离近,产品运输成本将会更低[3]。

基于输出基础理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区际间的交流将会增多。贫困村与外界贸易增多,可以促进其经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贫困村输出品种类停留在初级产品,竞争力不大。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提升产业等级的情况下,贫困村能只能开展初级产品简单加工,这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内地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但对于中亚“一带一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上述加工产品在这些国家还是有市场的。因此,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可以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两地经济发展[4]。

从其他生产要素来看,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可以投身于我国与国外合作的建设项目中,将先进技术和思想带回村子。通过在国外务工,间接地从技术与教育角度为贫困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北地区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机会,我国扶贫项目应更有针对性。

3  结论与建议

我国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且这些地区的贫困程度普遍较高。各地区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应从区位、區际联系、生产要素等区域经济学角度,详细分析我国西北贫困原因。“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西北地区脱贫的历史机遇,为更好地开展西北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政府要运用财政手段,为西北贫困村建设信息通讯网络与公路交通,为促进区际交流提供基础。

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植树造林防沙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海水稻,这些都是改善西北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措施。政府应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为农业提供更适宜的发展环境。

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为贫困村发展提供规划。协调东部地区落后产业,将其转移到西北地区,培植成为新的比较优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连接贫困村与政策项目,促进西北地区产品“走出去”。关注与其他国家贸易中关税对产品输出的影响,完善协商关税制度,为西北地区产品出口减少障碍。

参考文献:

[1]陈烨烽,王艳慧,王小林.中国贫困村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16(12):100-110.

[2]邓维杰.贫困村分类与针对性扶贫开发[J].农村经济,2013(5):42-44.

[3]姜安印,刘晓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西北五省(区)产业结构协同测度及发展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7(3):47-53.

[4]姜安印,刘博.“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地区畜牧产业扶贫战略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82-90.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贫困村一带一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西北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分析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寒露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提升西北地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研究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